晶華董事長潘思亮於今(24)出席晶華酒店聖誕樹點燈儀式,並接受媒體採訪。他提到現在是歐美國家感恩節的時刻,晶華在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侵襲下,收入歸零,「在這個最黑暗的時刻,特別感謝台灣各界給予的支持,真的很感謝大家」。一度有些哽咽地說,「今年真的非常感恩。」
不過,話鋒一轉,潘思亮也呼籲政府必須特別針對「國際觀光」產業紓困,而非與所有產業一視同仁,「很多人說我們受到疫情影響,但最大的衝擊是來自『邊境管制』,國際觀光業可以為了疫情犧牲,我個人完全支持,但政府應該有配套措施。」
國際觀光業可以犧牲,但希望政府有相關配套
晶華集團旗下,除了雙北地區的晶華酒店等,其他郊外地區的飯店都靠著國旅開創佳績,但是倚靠國際觀光客的晶華酒店住房率依然低迷,「因為台灣有最嚴格的防疫措施,我也認為這是應該的,如果可以犧牲小小的國際觀光產業,成就台灣的繁榮,也是應該的。」潘思亮說。
他認為如國際觀光飯店、機場、免稅店等,跟國內疫情好壞無關,就算「+0」不斷出現,只要邊境封鎖的一天,就看不到曙光,「我們需要政府把國際觀光產業,與其他紓困完全切割開來。」他也提到如薪資補貼、稅金減免等措施,「我們願意犧牲,但政府也要配套。」
潘思亮也提到,希望政府盡快讓國際商務簽證的流程正常化,讓願意遵從14天隔離期、完整接種疫苗的外國商務旅客能夠來台,「這是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不只是國際觀光產業,而也是為了整個台灣經濟繁榮著想。」
除此之外,他也認為「商務泡泡」應該要盡快開放,讓台灣可以與防疫有成的國家進行商務往來,「讓對台灣經濟有利的商務人士可以來台,近來採購、買東西、貢獻外匯收入,不要等到訂單被國外搶走了,才來補救。」
不過,潘思亮也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台灣是全球防疫最保守的國家,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像其他國家與病毒共存。台灣可能跟中國一樣,會是全球最後一個開放邊境的地區。」
晶華集團明年工作重點:品牌豪宅、飯店豪宅開發
正如潘思亮所說,晶華酒店因國際觀光客無法來台受到極大的影響,他自己形容飯店猶如空城,只剩下餐飲可以做。
晶華酒店也的確迅速推出了「晶華美食到你家」的餐飲外送外帶服務,在疫情嚴峻過後的6~7月能夠線新台幣1.5億元的營收。晶華也預計強化「晶華會App」,以累計點數的機制,完善CRM系統並進行精準行銷。此外,更預計投入更多資源於宴會廳,緊抓婚禮的宴會商機。
現在晶華集團在台灣共有15間飯店、近2,500個房間,也有正在籌備的6個案件,分別位於新北投、林口等地區,分屬於晶英、晶泉丰旅、捷絲旅等品牌,將陸續於2025年開業。屆時集團旗下飯店數將突破20間,擁有3,000個房家。深耕台灣的同時,也正在積極評估海外市場,希望在美國、日本兩地有所斬獲。
除了持續發展飯店品牌之外,明年晶華集團將工作重點放在品牌豪宅,以及飯店與豪宅的綜合體開發,團隊將把規劃、管理麗晶豪宅在美國波士頓、黑山港、雅加達等地的成功經驗帶回台灣。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