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智電子搭上第3類半導體高速列車,富爸爸華碩牽線開啟祥碩合作之門
力智電子搭上第3類半導體高速列車,富爸爸華碩牽線開啟祥碩合作之門

2021年整年晶片荒,「PMIC」(電源管理IC)面臨最長交期,電源晶片是所有電子產品的必要零件,也因此造成許多新品上市延遲,乘著這股全球大缺貨之勢,台股股王也在2021年換人,由電源管理IC矽力-KY上位,大立光則從神壇走下。

台股股王易主,除意味著產業興旺更迭,也代表數位時代主流趨勢從手機光學應用走向能源效率。
扛著富爸爸華碩集團轉投資光環,還有集團旗下千金股祥碩作榜樣,電源管理IC力智電子將於13日掛牌,這家子公司的上市計畫一直受到矚目,13日掛牌上市前夕,更吸引抽籤股民超過46.6萬人,中籤率僅0.47%。

力智在興櫃股價最高來到931元,距離「千金」大關只有一步之遙,但其實在電源管理界中,還有聯發科集團旗下的立錡科技、矽力-KY、茂達、致新,若論營收他們更大,力智營收規模只排老五,這個團隊憑什麼被關注?

力智
力智董事長許先越(右)是華碩執行長,而總經理黃學偉(左)則在揚智服務28年,2020年加入力智,在IC設計業資歷30年。
圖/ 王郁倫攝影

功率半導體3零件,力智唯一全掌握!

「高整合元件是必然趨勢!消費者要3C產品輕薄短小,又要電流高效能,若三顆元件放在主機板上,每一顆零件彼此連結都會有能量消耗,無法做到高效能。」力智總經理黃學偉說,因此功率半導體整合已是未來趨勢。

黃學偉所說的三顆元件,就是所有電子產品都用到的功率半導體:電源管理IC、驅動IC、MOSFET(金氧半場效電晶體),「若電源管理IC沒有這3個完整產品,未來營運會卡住!」他說。

與微處理器(CPU)等主控制晶片交流訊號,對產品系統作大電流或休眠控制的晶片叫做電源管理IC,溝通系統需求,針對負責電壓電流控制及能量轉換的MOSFET晶片做驅動的是驅動IC。

台灣的電源管理IC同業們,現階段只有力智能一次提供這3類元件,在國外,有此能力者都是IDM(垂直設計製造)業者如德儀(TI)或英飛凌,才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力智
力智總經理黃學偉(右)、力智董事長許先越(中)、力智財務長邱建邦(左)。
圖/ 王郁倫攝影

那麼為何力智能做到?據了解,關鍵是2012年華碩前執行長沈振來親赴日本,替力智從瑞薩半導體延攬一批日本研發人才,為力智MOSFET製程技術打下基礎。

目前,力智已經能將MOSFET跟驅動IC整合為Smart Power Stages(SPS)單晶片,另外也已經開發出三合一單晶片負載點(Point of Load;POL)轉換器(Converter),可放在記憶體或周邊做電流電壓轉換。

異業合作速度慢,第3類半導體佈局雙軌並進

那麼同業能否透過異業合作(電源管理IC業者跟MOSFET業者合作)追上力智?黃學偉認為,電源管理IC跟MOSFET要整合為單一元件,不是放在一起封裝就行,必須元件要改,封裝設計也要調整,光是談合約就得花上半年,也因此雖然高整合是趨勢,各廠商除尋求合作,更期望自己掌握研發能力。

同時第三類半導體能適應更高功率與大電流應用,力智也積極佈局,目前採取同步自行研發,並向外與業者合作方式並進。

「我們第3類半導體驅動IC已經可以量產出貨,但搭配的氮化鎵場效應晶體管(GaNFET)還在開發,所以在time to market上會先跟幾家國外夥伴(IC設計業者)合作搭售。」黃學偉說,現在能支持量產的晶圓代工廠與材料供應都稀缺,技術也仍須突破,但長期還是會全面技術自主。

力智
許先越延攬黃學偉加入力智,黃學偉笑說,畢業時第一份工作是揚智,由當時董事長吳欽智面談,一做28年,到加入力智,感覺跟「智」很有緣。
圖/ 王郁倫攝影

第3類半導體功率元件以手機快充及資料中心應用最熱,「我們投資已經3年,從材料供應商掌握,到特別半導體元件跟製程都要密切合作,不是所有代工廠都有成熟的Design Kit(設計工具),需要從頭調整甚至專線生產,封裝因高效能大電流會發熱,也需要特別設計。」目前力智第3類功率元件營收銷售比還不到5%,但未來應用潛力驚人。

華碩持股33.8%!與祥碩討論合作機會

華碩目前持有力智33.8%,是最大股東,不過儘管有富爸爸,但力智PC類營收比例已經降至5成,華碩更僅是營收貢獻10%的客戶,多角化相當徹底。

但市場更關注的是,華碩集團旗下有眾多IC設計公司,彼此之間是否展開合作?比方USB高速傳輸晶片設計商祥碩科技,是否可能跟力智合作開發整合晶片?

對此力智董事長許先越坦言,華碩集團內部有很多資源,所以確實有跟祥碩做相關討論,看彼此產品可否整合,但很多關鍵細節要談,也可能祥碩自己就想做完整方案;但另一方面來說,集團把相關公司需求整合,跟上游晶圓廠一起談供貨,也是發揮集團力量的可行方案。

IMG_1315.JPG
顯示卡是力智電源管理IC銷售重要業務之一,力智跟NVIDIA及AMD都合作密切。
圖/ 王郁倫攝影

「Type C已能充電,應用愈來愈廣泛,未來有用到充電規格就有整合需求。」許先越說,要讓USB晶片能充電,原本的訊號傳輸晶片必須有更多電路輔助,同時必須放入更多通訊協定(Protocol)讓裝置插上去可以辨識,這就牽涉非電源的數位訊號交換,力智本身專精功率元件,對高速傳輸的通訊協定沒有這麼熟悉,若要滿足終端使用者的需求,比方USB要可以快充,就要有相關通訊協定電路設計能力,這就是未來和祥碩潛在合作機會。

力智並不想發展成為大型SOC公司,長期聚焦電力完整解決方案,「未來筆電的電源供應器會小一點,當生態系成熟,消費者接受度增加,力智在第3類半導體絕對不會缺席。」黃學偉說,再看更遠,力智也正發動車載領域攻勢,將從周邊(影音娛樂電源管理與車充)向核心元件(動力電池管理)推進。

責任編輯:侯品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