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新冠疫情讓所有的「長期規劃」不再有效,甚至認為更明智的做法是放棄對「確定性」的探索,並接受「不確定性」是唯一的「確定」。自從人類步入快速發展的數位化時代,可確定的未來已成為奢侈,但這並不代表長期規劃不再有效。相反地,現在企業的「長期規劃」正回歸到更為基礎與核心的業務本質,也就是如何在變革的常態中保持業務競爭力與創新的活力,讓企業具備應對變化的韌性。
事實上,即使在去年商業活動最舉步維艱的時期,我們仍看到許多具備靈活性的企業快速適應新環境,甚至發掘出新的成長機會。「現代化應用」正是這些企業的數位化基礎設施在極短時間內適應與過去迥異的業務需求的關鍵,這代表更多企業意識到現代化應用的敏捷性、通用性及擴展性等優勢。
建構與業務互相搭配且更敏捷的現代化應用架構,成為面對不確定性的最佳解。現代化應用及實現過程並不是技術和產品的機械化堆疊。企業對現代化應用的嚮往是為了適應業務需求並助力業務拓展,以不斷發現新機會或創造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現代化應用:始於業務、終於業務
雖然現代化應用的價值來自一個長週期內對企業業務支援的總量,但與眾多使用者溝通後,我們發現現代化應用也同樣是他們立足當下的現實需求。企業使用者需要現代化應用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從設計、建構到管理都與業務核心密切相關。
AWS總結出現代化應用的四大優勢:首先是敏捷性,快速開發、快速應用,並且能夠敏捷地反覆運算;第二是可擴展性,例如可擴展到數百萬量級的使用者,確保足夠的彈性以保障業務拓展;第三是全球可用,這對於正在出海的企業尤為重要;第四是毫秒級的回應能力,並能夠處理PB級、EB級的資料。
無論是提供給使用者的現代化應用服務,或作為一家公司走過的現代化應用歷程,我們所有的反覆運算與創新都來自於使用者及亞馬遜自身的業務需求。這些寶貴經驗是AWS 15年持續引領現代化應用的重要基石,正如亞馬遜執行長Andy Jassy所說:經驗沒有壓縮演算法(There is no compression algorithm for experience)。
1995年亞馬遜創立之初,所有的邏輯只在一個單體式應用裡,也只有一個資料庫。2001年,亞馬遜進入導向服務架構(SOA,透過服務介面讓軟體元件可重複使用的方式)階段,商品、訂單、服務等模組都在當時成形。亞馬遜後來進入更多領域,產品與客戶體驗的反覆運算速度越來越快,這些已按照SOA拆分出來的模組又會變成超大的單體,所以2002年到2006年,亞馬遜正式啟動微服務化架構。
亞馬遜成功建構「高度可擴展的基礎設施」後拓展了新的核心能力,進而在2006年成立AWS。亞馬遜在2020年已有超過10萬個微服務,從起初每年部署幾十個功能,到現在每年部署幾百萬個功能。過去15年裡,我們持續投入現代化應用領域的創新。除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Amazon SQS)至今仍被許多客戶採用外,2012年推出的無伺服器鍵值和文件資料庫Amazon DynamoDB目前每天可以處理超過10兆個請求,在Amazon Prime Day期間一度達到每秒8,920萬次的峰值。
2014年推出的無伺服器運算服務Amazon Lambda更是劃時代的創新。若90%的創新是基於客戶提出的具體需求,那麼Amazon Lambda就是根據客戶「提出要實現什麼目標」的10%的創新。此後,我們推出適用於容器的無伺服器服務AWS Fargate和高效能關聯式資料庫Amazon Aurora(包括後來發佈的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可在不到1秒內擴展至支援幾十萬個資料處理交易,從而將客戶「專注業務而非基礎設施管理」的目標做得更極致。
小辭典:現代化應用
1.讓創建者結合人事物以建構符合現今需求的應用,它們關乎自動化、可操作性、商用專門解決方案等特色,無論是網路與行動後端、IoT應用程式、AI/ML工作負載、微服務後台等使用場景。
2.結合模組化架構模式、無伺服器操作模型和敏捷的開發人員程序建置而成,讓組織能夠加速創新,同時降低風險與成本,並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吳佩臻、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