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呼應2050國家淨零排放政策,國發會在3月30日公布淨零路徑後,身為全台最大排碳大戶的台電也扛起減碳重任,朝向零碳電力。在一年一度的環境月上,首度公布「電力淨零」策略規劃,台電宣布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技術合作備忘錄(MOU)」,目標2025年達成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混氫5%發電示範。
為兼顧穩定供電與環保,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指出,2021年發電量較2016年增加150億度,但空污總排放量減少近6萬噸(減幅約59%),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也減少770萬噸(減幅約8%),接下來力拚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60%,台電率先在電廠投入混氫、混氨技術,達到減少碳排。
電力排碳係數高,投入混氫、混氨技術減碳
根據台電最新公布的2020年電力碳排係數為0.502,意味每度電約排放0.502公斤的二氧化碳,並未達成行政院所訂下2020年0.492公斤目標,問題就出在台灣再生能源建置緩慢。
為降低發電所產生的碳排,台電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技術合作備忘錄(MOU)」,將在高雄興達電廠既有燃氣機組推動「混氫示範計畫」,目標2025年達混氫5%發電示範;另預計年底將簽氨氣混燒技術,於林口電廠推示範計畫。
為什麼要燒氫氣?氫的優點是組成成分不含碳,燃燒後不會有二氧化碳的產生。台電表示,興達電廠已有5部機組改為複循環燃氣機組,裝置容量達3000MW將投入混氫發電。作法是台電在電廠外建置混氫的設施,進行天然氣混合氫氣燃燒,目前測試混燒氫氣比例最高可達20%。
2025年混氫5%發電示範,關鍵在綠氫取得
不過初期沒辦法大量混燒氫氣,第一是需要花時間調校設備,其次氫氣的量有限,現階段台電是批次示範,預計明年將投料展開試燒,並搜集相關數據。
雖然台電預估有能力做到混燒氫氣20%,但由於氫氣來源有限,2025年僅抓5%的比例,「 全球現在的氫多半是化石燃料轉換的灰氫,對於減碳沒有幫助,所以我們先掌握混燒的技術,等待綠氫的成熟, 」台電主管指出,綠氫需要有足夠的再生能源電力產製。
混氨技術則應用在燃煤電廠,目前氨的來源多半是肥料,若未來需大量燃燒氨氣仍需要進口,但若台灣2050年禁止燃煤電廠,氨氣混燒技術可能是階段性的減碳目標。不過台電都未具體指出,混氫、混氨技術究竟可減少多少碳排。
在電網的部分,目前台電推動再生能源併網與智慧化,接下來會加速布建智慧電網,2021年已累積完成150萬套智慧電表安裝。需求端,將持續推動需量反應及節電措施。
民進黨立法委員洪申翰認為,台電兼顧落實電力淨零與穩定供電,關鍵在推動分散式電網,以及像是生質能、地熱能等多元再生能源的投入。
另外,台電於發表會回顧2021環保成績單,其中2021年台電火力發電機組空污排放強度較2016年大減65%,空污總排放量也較2016年減少59%。台電指出,持續依循政府能源政策,於電源結構落實「增氣、減煤、展綠、非核」,逐步提高低碳、無碳能源發電比例。
責任編輯:吳秀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