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26更新
一名網友在今(2023)年3月7日,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發起提案,希望「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目前附議人數已經超過5000人,達到連署門檻,也在社會上掀起眾多討論。
而根據規定,相關單位必須在6月26日前給出回應。對此,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於今(26)日回應:> 「經徵詢相關機關、團體並蒐集各界意見,多數不贊成本案提議,爰不予參採」,理由有3點。
一、週休三日之實施攸關人民生活作息、工商運作、運輸調度、金融結匯、股市交易及學生受教權益等問題,影響層面甚廣。
二、目前未有其他國家公、私部門全面實施週休三日之經驗,且僅有極少數國家試辦部分政府機關週休三日之案例,尚缺乏實施週休三日對政府機關之行政運作效能、人員健康狀況,及業務推展影響之經驗或統計分析數據可供參考。
三、基於政府機關負有遂行公共任務之責任,且須維護為民服務之品質,在公共行政、產業、教育等面向之條件及配套措施未臻完備前,實不宜貿然全面實施週休三日。該名網友在提案中提到,「根據英國上個月公布的實驗結果,總計有61間企業2900多名員工參與,實驗期間與往年同期相比,公司的平均收益增加3成5;員工的離職率,也減少5成7,而參與的公司有高達9成2,願意繼續實施週休三日。」
究竟英國的「週休三日」實驗怎麼開始的?初衷又是什麼?真的能增加工作效率嗎?以下為2022年5月報導,或許能作為台灣的借鏡。
布盧姆菲爾德(Louis Bloomsfield)在他工作的北倫敦酒廠檢查啤酒桶,迫不及待地等著6月到來,因為到那時,他每週就能多出1天休假。
這位36歲的釀酒師傅打算利用多出來的時間投身慈善工作、修個他早就想學的粒子物理學課程,還想多花點時間陪家人。
他和Pressure Drop酒廠的同事都參加了為期6個月的「週休三日」試驗,下月起,英國將有60家企業共3000多人試行這項計畫。
這項計畫號稱至今全球最大的「週休三日」實驗,目的在協助企業縮短工時,但員工不會因此遭到減薪,公司也不會犧牲營收。
類似實驗先前已在西班牙、冰島、美國、加拿大等地實施,澳洲和紐西蘭也預定8月起展開。
推動這項測試的行動組織4 Day Week Global計畫經理潘恩(Alex Soojung-Kim Pang)表示,這項「週休三日」測試可讓公司有「更多時間」來應對挑戰、實驗新措施和蒐集資料。
他告訴法新社,較小型的組織應該更好適應,因為它們比較容易做出重大改變。
總公司設在托登罕谷(Tottenham Hale)的Pressure Drop希望,試行「週休三日」不僅能提升員工的生產力,也能增加員工的幸福感,同時,還能降低他們的碳足跡。
另一個試行「週休三日」的皇家生物學會(The Royal Society of Biology)則說,希望員工能「在時間和工作型態上擁有更多自主權」在英國企業面臨嚴重人力短缺、缺工人數來到空前的130萬之際,上述兩家企業都希望縮短每週工作天數有助留住員工。
英國人力資源學會「特許人事及發展學會」(Charter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勞工經濟學家波伊斯(Jonathan Boys)表示,服務業占英國經濟大宗,國家8成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都是由服務業貢獻,因此縮短工作日數施行起來容易許多,但零售業、食品飲料業、醫療照護和教育業問題可能就會多出一些。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