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一句「跟蛋撻劃清界線」引發搶購潮!拆解背後的飢餓行銷妙招
肯德基一句「跟蛋撻劃清界線」引發搶購潮!拆解背後的飢餓行銷妙招

肯德基宣布劃清界線,引發蛋撻迷恐慌

肯德基 18 日宣布與蛋撻「劃清界線」,讓外界粉絲以為蛋撻即將停售,紛紛恐慌掃貨。隨後員工跳出來聲明,公司沒有打算要停賣,只是要以另一種形式販售,並表示這場風波,只是與民眾玩的文字遊戲。

該員工表示,消息釋出後,蛋撻每日銷量從 500 顆提升至 1,700 顆;《KEYPO 大數據關鍵引擎》的數據也顯示,在聲明發布後的隔天,「肯德基蛋撻」的網路聲量急速上升,單日就突破 4 萬筆資料。

飢餓行銷,是萬用大招還是惹禍上身?

在這次事件中,廠商透過預先釋出「不賣蛋撻」消息,來創造市場需求短缺的恐慌感,與飢餓行銷的典型流程不謀而合。

飢餓行銷的常見手法,便是蓄意控管供貨量至市場需求以下,再搭配全面傳播媒體炒作話題,刺激消費者的緊張情緒,等到鋪墊了足夠的知名度,再開始正常供貨。

在這種供貨嚴重落後需求的情況下,出於稀缺心理造成的情緒波動,消費者往往會想辦法讓自己避免損失,並且渴望透過擁有商品來拉抬自己的社交聲望,進而造成短期內的銷量顯著上升。

在台灣的經典案例,即是義美鮮奶茶與雷神巧克力——但兩者最終都無疾而終。飢餓行銷通常具備非常有限的時限性,只適合作為產品前期曝光手法,而非長期定價策略。若是過度使用,將消耗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往後出現 CP 值更高的競品時,顧客會轉頭就走,聲量不一定能轉化成品牌黏著度。

要談到飢餓行銷惹禍上身,便不能不提小米手機的經典案例——它在剛上市時,因被發現網站上的搶購按鈕未經過內部請求,就直接轉成「售罄」頁面,最終在微博上延燒出軒然大波,被斥為騙局。由此可見,飢餓行銷是帶有風險的雙面刃,如果被揭穿「為賣而賣」或是認定炒作,將會重挫品牌價值,反而弄巧成拙。

從行銷策略上來看,肯德基哪裡做得好?

個人認為,這次肯德基做得最好之處,就是設下明確的截止時間點,使得不確定性造成的恐慌得以適可而止,並且將網路話題從蛋撻消失的焦慮,轉化成對新產品的期待。此外,員工爆料與 Foodpanda 消息的外洩,都使「最後一批蛋撻」恐慌得以闢謠,降低販售恐懼可能帶來的厭惡感,並帶來正向宣傳聲量。

而從網友戲稱肯德基本來就是「被蛋撻耽誤的炸雞店」,可以見得這次引起的停產暴動之所以不讓人反感,是因為產品與品牌之間的連結本身就足夠強烈,甚至可以說,蛋撻已經成為肯德基的代名詞。

若企業想操作飢餓行銷,可以先確保產品與品牌的連結已經足以強烈,甚至一想到該品牌就會想到該產品。就像是愛馬仕(Hermès)的柏金包(Birkin Bag),本身就極度稀缺,甚至需要透過關係人才有機會排上候補名單。產品會走紅是因為品牌背書,而產品本身的搶購風潮又反過來拉抬品牌價值。

此外,在操作前飢餓行銷,品牌可以先評估產品是否擁有消費者強烈認同,若決定以此策略操作,也需確保企劃具備短期時效性,而非長期定價策略,且應盡量避免讓消費者產生欺騙或是說謊的印象,才是長期維繫品牌之道。

本文授權轉載自:未來商務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餐飲業動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