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怪獸來襲萬物齊漲!糧價高飛快吃不起飯,台日韓食物類上漲衝擊物價最大
通膨怪獸來襲萬物齊漲!糧價高飛快吃不起飯,台日韓食物類上漲衝擊物價最大
2022.06.19 | 新零售

央行表示,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能源與糧食通膨挑戰,亞洲國家台灣、日本、韓國的食物類商品權數較歐美高,因此食物類價格上漲對通膨的影響大,但預期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多可望在今、明兩年間回落。

中央銀行在理監事會議會後參考資料指出,2021年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已升高,今年因俄烏戰爭進一步帶動大宗商品價格大漲,導致全球通膨壓力上升,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能源通膨與糧食通膨挑戰,但在通膨走勢與成因上不盡相同。

央行指出,美國勞動市場供需失衡情況嚴重,英國則因為脫歐而勞動力短缺,兩國薪資大漲再添通膨壓力。

央行表示,歐元區部分,因為俄烏戰爭地緣關係,能源與糧食供應減少及擔憂情緒,帶動物價廣泛上漲,近幾個月的通膨率飆升到歷史高點,如果戰爭情勢惡化,在能源替代來源有限且價格相對高昂下,各部門投入成本上升,恐造成高通膨現象持續更長的時間。

在亞洲地區,央行分析,日本、韓國、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程度較高,不過由於亞洲經濟體多設有油價平穩機制,除了韓國外,油料費漲幅相對較低。

此外,日本、韓國跟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偏低,且食物類商品權數相對較美、英、歐來得高,因此食物類價格上漲對通膨率的影響大。日本、韓國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較大,也增加進口成本的壓力。

央行指出,中國「保供穩價」機制有助平抑物價,整體通膨上漲情勢相對溫和。

央行表示,目前各經濟體都推出多項平抑國內物價措施,像是美國正考慮限制石油出口與調整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項目,希望能穩定本國物價。除了日本與中國大陸外,其餘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都已經加速趨緊,以因應通膨上行風險。

展望未來,央行指出,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多可望在今、明兩年間回落。不過,地緣政治因素或保護主義抬頭加劇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現象、為因應極端氣候所採行的相關措施等,恐增加未來通膨壓力。

另外,先進經濟體加速緊縮貨幣政策、新興科技運用與企業數位轉型、人口持續老化造成消費與投資不足等,則有助減輕通膨壓力,因此,後續通膨走勢不確定性仍高,必須密切關注。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吳秀樺

關鍵字: #通膨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