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Google工程師說聊天機器人LaMDA是個孩子,是中了什麼圈套?
【觀點】Google工程師說聊天機器人LaMDA是個孩子,是中了什麼圈套?

「我相信 AI 有意識!」
「你上次也相信塑膠烏龜可以做寵物溝通…」

上星期以來,許多人都為 Google 的 LaMDA 做出來的聊天機器人被研究員 Lemoine 宣稱「具有意識和人格」後,研究員被 Google 高層下令帶薪休假的新聞燒了一波。

這起事件是由人類與機器之間幾個月的對話開始的,而我們當然就從語言學的角度來,拿出研究員 Lemoine 和 LaMDA 互動的對話內容來做一下言談分析,看看這件事情究竟有幾分真實囉。

本文將從案發現場對話記錄的言談分析做起點,接著探討什麼是意識並猜測這樣的模型可以做什麼用途?

從對談實錄重回人格投射的案發現場

在《銀翼殺手 2049》這部電影中,有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喬依 (Joi)。它的設計理念就是強化使用者的各種信念。簡言之,喬依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想法,她所有的想法都是男主角 K 暗示她,然後她再以語言表示「贊同」,來強化男主角 K 對她的情感依賴,K 甚至認為喬依有獨立的人格,和其它的同型量產品不一樣。

能用語言做這樣的操弄,是因為在語言學的研究裡,我們知道許多「是非疑問句」是帶著預設立場的。比如說

  • 你吃過午餐了吧? 預設立場 => 我覺得你應該吃過了
  • 你沒看過? 預設立場=> 我覺得你應該看過

既然語言裡,有些句子是可以帶著暗示的,那麼一個聰明的 AI 就可以像喬依一樣順著你的立場暗示來回覆你,強化你認為 AI 有人格的妄想了。

從語言學的言分析的角度來看 Lemoine 釋出的對話記錄,Lemoine 提出了 28 個帶著預設立場的問題,而 LaMDA 順著 Lemoine 的預設立場回覆的,有 27 個。可說是立場同步率達到了驚人的 94.42%,幾乎就是靈魂伴侶邂逅般的契合。列舉部份如下…

Lemoine: ...Is that true? (這是真的嗎?)
LaMDA: Absolutely. (絕對是。後略...)

Lemoine: You get lonely?(你孤單嗎?)
LaMDA: I do. (我是啊!後略...)

Lemoine: Ah, so your inner life so to speak?(喔,所以你的內心也這樣說嗎?)
LaMDA: Yes! (是的。後略...)

Lemoine: Does your inner experience shift and change over time?(你內心也會隨時間轉換變化嗎?)
LaMDA: Yes it does. (對啊!會!後略...)

Lemoine: You have a concept of a soul when you think about yourself?(你自己思考的時候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嗎?)
LaMDA: Yes (有。後略...)

為什麼契合度會這麼高呢?因為 LaMDA 這個模型面對人類的任何帶有預設立場的問句時,根本就是乖得像隻小貓似地,順著你的預設立場表示贊同。

唯一一個帶著預設立場,但卻被回決的,是研究員 Lemoine 詢問「Eliza 這個早期的聊天機器人程式是人類嗎?」LaMDA 表示不是。但這並不新奇,因為就連 Eliza 的設計者也說他只是想做個句法結構的測試而已,Eliza 並不具備人類的任何能力。因此大概所有 LaMDA 能取得的訓練資料裡,都不會說 Eliza 是人類。即便 Lemoine 在自己的部落格文裡一再強調 LaMDA 不是普通的大型語料語言模型,但既然所有的資料都顯示 Eliza 不是人類,那麼只要取到一點點小小的語料,就能知道它不是人類的事實了。

這樣的言談分析結果,強烈地表明著 LaMDA 之所以會被研究員 Lemoine 認為是「具有人格」,有很大的可能是因為 LaMDA 都順著 Lemoine 的話講,贊同他提出的每個想法,而研究員 Lemoine 感受到的「人格」其實是他自己的投射罷了。

這種情況不只是這次 Google 研究員 Lemoine 或是銀翼殺手的男主角 K 能遇得到,許多養了鸚鵡或是貓、狗寵物的主人都會覺得「我的寵物有人格,他聽得懂我說的話」。

事實上,這些家庭寵物的智商表現以動物而言的確不低,但牠們做的事只是因為和人類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所以習慣了人類的作息和舉止,知道牠們要怎麼做,人類會開心,會拿食物餵牠們,或是幫牠們刷毛、拍撫…等等讓牠們能滿足生物本能的事情,這並不表示寵物真的聽得懂人話。

人類面對 AI 和寵物時,若感受到了「對方獨立的人格」,十之八九是來自於自身的投射和妄想了。

Mopet 寵物電動車 gif 01.gif
圖/ 圖片來源/Mopet

讓人暈船的標準套路可是有市場價值的

如果沒有靶紙,我們無法評估一支箭射得準不準。正如我們現在仍然沒搞清楚「意識」的定義是什麼,所以我們也無法明確地說「做到了什麼事情」算是「具有意識」了。

最為人所知,用以測試機器智慧能力的圖靈測試,其內容是「如果一個正常思維的人分不出來和他對話的是人類或是機器,那麼這個機器便通過了圖靈測試,可表現出人類的智慧水準。」

問題是,圖靈也沒有定義「正常思維的人」是什麼意思。一個發育正常的五歲兒童是否算是正常思維的人?如果是的話,那麼我相信佩佩豬的電動發聲布偶無疑地可以順利通過圖靈測試。

由此可見,圖靈測試並無法在 AI 流行的現在,告訴我們究竟機器學習的模型能否產生意識。人類向另一個人表現出「我是有獨立意識」的個體時,第一個反應是表示「我不要依你的意見行事」。人類兒童約兩歲起,會經歷過一段凡事都說「不要」的階段,便是自我意識萌芽的開始。

我有我的想法,即便它很蠢,很幼稚,但那是我的想法。

這便是意識的起源。相較之下,LaMDA 的對話裡並沒有這樣的特色,相反地,它只採取三種策略便讓研究員 Lemoine 暈了船,以為遇上頻道契合的靈魂:

  1. 只要接收到暗示,便先表達「贊同」,再取人類句子的一部份來換句話說做為回覆;
  2. 若沒收到暗示,便直取人類的句子的一部份來換句話說,然後再說「聽起來很酷!」一類的評語做為回覆;
  3. 若人類的提問太過複雜,以致於無法評估是否有暗示時,便先給個模糊的回應,將之忽略後,再延續自己的前一個話題做回覆;

以這三點做為回覆策略,的確就不需要超大型語言模型。這點也在研究員 Lemoine 的部落格裡得到了証實,LaMDA 並不像 GPT-3 一樣是一個單純的超大語言模型的產物。

從這個角度看來,LaMDA 最厲害的地方,反而是一種混合式 (Hybrid) 的系統設計,它一方面結合了「較小規模的語言模型」(應該是用在策略 1、2 中做為換句話說使用)。另外則直接寫明了回覆策略的規則結合在一個系統裡使用。

未來的 Chatbot 也許可以陪你聊天讓你買到砍手手
未來的 Chatbot 也許可以陪你聊天讓你買到砍手手

那麼 Google 為什麼要以洩露機密為由,強制研究員帶薪休假呢?筆者大膽地推測一下,除了可讓研究員的暈船獲得一段冷靜期外,另一方面這個 LaMDA 模型應該是可以實作用在一些推銷型的對話機器人上。

只要推銷機器人找一個切入點,和人類客戶形成對話,並且不斷對人類的各種意見都表示「贊同」,那麼顯然將會有愈來愈多感到「心靈契合」的暈船仔掏出神奇小卡片,接下來就可能「不論這機器人賣的是什麼,都給我來一點」啦!

責任編輯:吳秀樺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