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放棄在歐美擴張直播電商,品質、庫存和運輸都成致命的問題
TikTok放棄在歐美擴張直播電商,品質、庫存和運輸都成致命的問題

2021年,抖音電商售出超100億件商品,用數據宣示著直播電商就是購物的未來。

但它的腳步在歐美停滯了。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TikTok將放棄擴張歐美的直播電商業務「TikTok Shop」。

「TikTok Shop」去年4月在英國推出,它的一項核心功能是直播帶貨,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那樣,商家和主播在TikTok上直播,用戶點擊購物車圖標購買,TikTok從中抽取佣金。

按原定計劃,TikTok將於今年上半年在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推出TikTok Shop,在2022年晚些時候將其拓展到美國。

但因為英國的業務未達預期,這一計劃已經胎死腹中。TikTok表示,目前只專注於經營英國的TikTok Shop,暫不考慮歐洲其他地方。

員工離職業績低迷,英國的TikTok難成抖音

TikTok Shop為何在英國碰壁?

表面上看,是TikTok英國員工所說的,公司設定了「不切實際的目標」。

TikTok預期的每月直播總銷售額高達40萬英鎊,但普通賣家的一場直播不到5000英鎊,甚至還有許多直播的銷售額為零。

危機的引線,可能早已埋下。

上個月,TikTok英國團隊掀起離職潮,一個主要原因是TikTok的激進企業精神在英國「水土不服」。倫敦的TikTok電商團隊成員提到,每天的工作時間經常超過12小時,工作到凌晨以及在假期工作的行為被視為榜樣。

火上澆油的是,一位TikTok歐洲電子商務負責人在一次晚宴上的言論激怒了倫敦員工:「作為資本家,他不相信公司應該提供產假。」

但目前的窘境,不免引人遐想,水土不服的只是工作文化嗎?TikTok的直播電商模式是否也行不通?有些類似國內主播宣傳的全網最低價,TikTok Shop的直播策略是,直接從英國和中國的廉價製造商處採購商品,並銷售低價產品,但低價不意味著性價比高。

其中一款熱門產品是售價14英鎊的Dyson dupe,定位類似於Dyson的Airwrap美髮造型器,後者的建議零售價為450英鎊。Dyson站出來聲明,它不認可這種「劣質山寨產品」。

不少帶貨主播同樣對TikTok Shop的「快時尚」風格感到不滿,一位前TikTok Shop主播因為收入微薄轉行,曾經帶貨過的T shirt大約1英鎊,外套大約7英鎊,質量差又便宜,不知道利潤是多少。

L'Oréal、Lookfantastic、Charlotte Tilbury等知名品牌也在TikTok Shop銷售產品。

TikTok對待大牌的方式,和全網最低價的思路差不多,它鼓勵品牌提供限時搶購和大幅折扣,甚至還會親自給予品牌補貼。

但這些品牌不滿過低的折扣水準,它們想要接觸TikTok龐大的年輕用戶群,卻又不想過分降低身價,有些品牌因此終止了合約。

除了產品本身,庫存和運輸也是一個問題。亞馬遜等平台已在英國實現貨品一日達、次日達,但TikTok的物流仍需要一個星期甚至十幾天,貨品的丟包和損壞情況也時有發生。

TikTok正在改善這方面,近期準備在英國啟動名為Aquaman的倉儲計劃。該計劃與亞馬遜的FBA海外倉模式相似,將部分銷量穩定的產品提前入庫英國當地倉,縮短跨境物流履約時間。

此外,作為人貨場中的人,英國直播的工作模式和中國迥異。他們一般每週直播兩次,每次直播兩到六個小時,而中國部分主播,一周起碼直播三到四次,每次從下午三點從晚上十二點。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這些帶貨主播往往將自己視為創作者,TikTok也這樣稱呼他們,無形中削弱了主播的銷售屬性。

TikTok表示,它正在重新定義購物文化,不管是對於希望增加收入的小品牌,還是對於希望吸引新用戶的大品牌。員工們卻悲觀地認為,英國的直播電商市場還沒有出現,消費者的認知度和接受程度仍然很低,處於初期階段,此時他們指責TikTok上層不了解英國市場和文化。

一位TikTok現任員工指出:「試圖從抖音導出模型,但不想體驗本地化,這是一種傲慢和無知。」

努力是必要的,時間也是必要的

TikTok做直播電商,並非不努力。

它嘗試了各種方式,吸引更多商家加入。

針對新註冊TikTokShop的英國零售商,TikTok在前三個月將平台5%的佣金降低至1.8%。

TikTok 的現金獎勵也不吝嗇,今年1月和2月,在賣家錦標賽活動中,排名最高的商家獲得1萬英鎊,第二三名分別贏得5000英鎊,接下來的10名獲得1000英鎊。

此外,商家每月還可賺取優惠券,條件是每月上線5 次以上且每次至少2個小時。
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採訪時,Tech Buzz China的創始人Rui Ma指出,這些補貼是中國公司的標準特徵,出於一種普遍的重運營心態。

話又說回來,從去年4月算起,TikTok Shop在英國試運營了1年多,它當然不如抖音直播的生態環境成熟,判定死刑還早。

和英國更適合橫向比較的是印尼,印尼是TikTok用戶最集中的國家之一。印尼的TikTok Shop「開張」於2021年2月,比英國早兩個月,表現遠比英國要優秀,每日直播帶貨的場次接近1萬場,並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根據志象網,2021年3月的一場印尼TikTok Shop直播裡,運營、貨品、現場執行、支付流程都不夠好,甚至出現了商品圖片下載失敗的情況。原因有很多,包括印尼的主播以草根為主、美妝和3C 等產品依賴中國進口等。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直播生態尚未成型。

一年多來,TikTok嘗試了瘋狂補貼、把線下的商戶轉向線上、將中國賣家引進印尼等方式,再加上中國電商團隊紛紛在東南亞創業,TikTok Shop取得了不錯成績。TikTok 認為,這和印尼市場規模大、基礎設施成熟及用戶線上購物習慣已形成有關。

在東南亞,Shopee、Lazada等競爭對手也實踐著鯰魚效應,完善著整體環境。但英國缺乏這些特點,搭建物流、供應鏈,培養用戶習慣,仍需要大量時間。舉例來說,據晚點LatePost,2021年年底,TikTok英國電商交易總額中只有50% 來自本地化電商,一半商品由中國寄往英國。

在《TMT新觀察》的採訪中,敦煌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樹彤指出:「國內直播賣貨、社交電商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生態,有專門給網紅提供服務的MCN機構(聯播網),有幫商家賣貨的代營運服務商,一個主播背後有幾百人給他做供應鏈對接,行動支付手段也非常成熟。

TikTok的英國乃至歐美業務,同樣繞不開這些電商基礎設施,但這要交給時間。

社交媒體和電商,都在入局直播

國外的直播電商不如國內成熟,但也意味著這是一塊人人垂涎的蛋糕。2020年聖誕節前的一個星期五,TikTok與Walmart首次嘗試了直播帶貨服務,請一些TikTok網紅用自己的方式介紹最喜歡的產品。觀眾則可以點擊購物車符號,在TikTok 內直接下單。

當時Walmart在一份聲明中表示:「TikTok或許是一種重要的方式,使我們能夠接觸並服務全渠道客戶,並發展我們的第三方市場和廣吿業務。」

目前,國外的直播電商勢力主要分為兩種:社交平台和電商,前者有TikTok、Facebook、Pinterest、YouTube 等,後者有亞馬遜、速賣通、Lazada 等。

近日,TikTok Shop雖然在歐美按下暫停鍵,卻在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開疆拓土。

2019年推出直播業務Amazon Live的亞馬遜,最近也明確地加快了直播腳步,招募到更多有影響力的網紅。如果這些主播只在亞馬遜直播,亞馬遜將提供數千美元的額外獎勵。

負責Amazon Live的高管Wayne Purboo相信,直播購物是零售業的未來,視頻是客戶購買的驅動力。

事實上,亞馬遜高調推進直播,是為了拯救低靡的在線銷售,有些改朝換代的意味。至少在供應鍊和物流方面,亞馬遜是有底氣的。它在1990年代便開始自建倉庫與物流體系,直到2019年才開始在美國和歐洲幾個國家為付費會員提供次日達服務。

外媒常常將直播電商稱為QVC式,意指在視頻頁面上進行直銷,QVC是美國最大的電視購物公司。直播和電視購物,當然不能畫等號,某種程度上,這也說明了直播電商對於歐美是「橘生淮北」,它必然會長出一番不同的面貌來。

比起國內,歐美直播電商依然處於起步階段。Coresight Research估計,美國的直播電商銷售額將從2020年的60億美元增加到2026年的680億美元,在電商總額中的佔比也將從0.8% 上升到5.2%。

或許正如Insider Intelligence分析師Andrew Lipsman所說:「西方的消費者,是落後於直播的曲線,還是根本不感興趣,這一點尚未確定。」

本文轉載授權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黃翊禎、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