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台劇《Q18》拍板8月播出!鴻海跨界拍影集,攜手導演周美玲,量子世界如何呈現?
科幻台劇《Q18》拍板8月播出!鴻海跨界拍影集,攜手導演周美玲,量子世界如何呈現?

以量子世界為舞台的科幻影集《Q18》原預計2023年10月上檔,最終拍板確定於8月16日播出。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金禾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製作,聯手打造全新影集《Q18》,開創台劇史上首部與科技跨界合作,探討量子世界的人性科幻影集。日前該劇舉行開鏡儀式暨首波媒體發布會,導演周美玲率李銘順、天心、炎亞綸、石知田、金士傑及李璇以劇中造型亮相出席。

李銘順與天心闊別九年再度扮演夫妻;炎亞綸與石知田挑戰貫穿全集的AI(人工智慧);金士傑與李璇將詮釋逾百歲的人瑞情侶,影集分為五個單元,共十集,正在緊鑼密鼓拍攝中,內容除了提出對量子世界和未來文明的想像之外,亦探索人性與科技之界限的哲思,預計2023年上檔。

《Q18》
《Q18》李銘順(右)、天心闊別九年再度扮演夫妻 _金禾創意提供
圖/ 金禾創意提供

《Q18》出品人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量子世代來臨,台灣要追上潮流,接下來的未來是量子時代,鴻海力挺台灣原創影視,讓科技深入人心。我跟周美玲導演有多次討論,對這部量子影集很有興趣,量子是一件對科技教育非常有意義的事,透過戲劇,帶大家深入淺出地理解量子科技、理解量子未來的趨勢,讓更多人感受量子的魅力。」

《Q18》的Q是Quantum量子,18則是台語「骰子」的意思。這量子的骰子一擲下去,對人類及世界,將會產生什麼波瀾?導演周美玲希望透過故事情節、角色刻劃與議題探討,在點燃人們對於量子科技的好奇心之外,還能夠激發大眾的想像力、探索心靈。

周美玲表示:「我們劇組團隊所有的主創、主演,我們的心血都在其中,希望能夠透過這樣子的努力,讓這個作品可以被全世界看見。」金禾創意編劇團隊更與台灣量子科學家合作,經過多次的開會、訂定影集單元主題,並研討如何在情節中傳達科學知識與應用。

《Q18》
《Q18》導演周美玲
圖/ 金禾創意提供

李銘順飾演量子科學家柯博士,他創造了黑子、白子這對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意識的量子AI(人工智慧),目的是為了陪伴重病的兒子,替他體驗世界。天心飾演柯博士的妻子高明明,是外表冷酷但內心溫柔的商場女強人,和丈夫共同開發製造各種量子商品,只為了讓獨生愛子能夠活下來。兩人闊別九年,再度扮演夫妻,天心笑稱:「跟順哥再次合作,就像同花順一樣,依然默契十足。」

李銘順透露,去見導演那天,天心也傳了簡訊給他,「聽到也有邀請天心,當下沒有多想,就馬上回覆,那我們一起演吧,哈哈,就這樣子我們又一起搭擋了。這次雖然對戲的天數不多,但彼此一對戲迅速找回九年前的默契,在表演上也激盪出很多新火花,這次合作真的是太愉快了。」

周美玲導演表示:「李銘順在外型上擁有人文科學家的氣質,與他的上一部作品,有一個強烈的對比,感覺很新鮮。天心的假髮造型是自己提出來的,我覺得非常適合這部戲。」

天心說:「跟導演討論希望讓這個角色更具科技未來感,所以整體造型線條會更乾淨俐落一點,而且沒想到這次在定裝時,造型一次全過,很開心。」一旁李銘順苦笑幽默表示:「定裝時才剛拍完上一部片,試裝的時候覺得衣服好緊好緊,差一點想把這部戲退掉。」不過他努力成功在開拍前瘦下四公斤,笑稱:「我不能允許柯博士出來變成另一種樣子。」

《Q18》
《Q18》石知田(左起)、炎亞綸、天心、李璇、金士傑、李銘順出席開鏡儀式暨首波媒體發布會_金禾創意提供
圖/ 金禾創意提供

在影集中,「黑子」炎亞綸與「白子」石知田,將挑戰詮釋具有意識的AI(人工智慧),擁有仿生的軀體、以及強大的量子電腦演算功能,且具備自動學習、演化的能力。炎亞綸在準備角色上,除了維持原本的體態,笑稱還要維持自己臉部的完美,以及去理解生活在所謂的量子的概念裡,「絕對不是冰冷的機器人,而是要對人類產生好奇、對人類的行為不斷地在運算跟計算的那種思維模式跟表情,這是AI角色最具挑戰性的地方。」

炎亞綸與石知田首次搭擋演出,一拍即合。石知田誇讚炎亞綸是一個很靈活、會散發能量的人,「很自然就可以跟他產生角色間的默契和火花,也在他身上學到許多。」炎亞綸直說:「當知道知田要來接演時,我還滿開心的,他看起來就很適合『白子』這個角色,他對量子這方面也相當感興趣。」

炎亞綸相約石知田去健身培養角色默契,因為「黑子」與「白子」在影集中是疊加狀態、是一體分不開的。石知田說:「我們一起健身後,變得更加熟悉。原先常令人煩悶的長時間有氧,透過聊天,就變得沒那麼乏味。」除了努力詮釋AI狀態,「台詞」對兩人亦是一大挑戰,石知田坦言:「量子這個概念,目前還不被大眾所熟知,要如何在傳達大量資訊的同時,能夠清楚表達得讓人容易理解,是一件滿困難的事情。」

李銘順表示:「我跟黑子、白子合作覺得很好玩的地方,是你要把他們當作是AI,但是這個AI已經進化到很像真人,所以感覺又很奇妙,有時候要對他們像人,有時候又好像在對機器演戲。」天心則印象深刻,在拍攝外景時,劇組會跟炎亞綸請教,天氣陰轉陽、陽轉陰的問題,比方,多久會有雲飄過來?太陽多久後會露出?「他竟可以非常準確地報出,實在太佩服了;看到石知田的服裝後,則覺得他是不是得罪服裝師,七、八月拍戲居然穿厚外套加高領,非常敬業。」炎亞綸現場笑回:「本來被天心姐問,是想開個玩笑回答,沒想到命中率十次有九次命中。」

《Q18》
《Q18》今於臺中軟體園區大里藝術廣場,舉行開鏡儀式暨首波媒體發布會_金禾創意提供
圖/ 金禾創意提供

金士傑與李璇在單元中飾演129歲及128歲的人瑞情侶,金士傑談及接演的契機,「我非常記得導演跟我碰面時,哲學系的她,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量子科技通過戲劇的手法,讓我覺得很可愛、也很可敬,我當時很好奇,這是一個嚴肅的學術話題,如何吸引觀眾?但是當我拿到劇本之後,我真的是一讀再讀,寫得非常好,讓我覺得很佩服!」

第一次合作演出,金士傑對李璇的印象是非常自然、大氣,李璇直呼:「金老師更是我夢寐以求想合作的演員,這次真是讓我圓夢了,也期待跟周美玲導演及許多優秀的年輕演員一起共事,真的非常榮幸。」問到會想要跟角色一樣,活到130歲嗎?李璇笑答:「如果是老年的身體狀態,我不會想活到130歲,但是如果可以有青春的身體,以健康的狀態活到130歲,那我可以,哈!」

延伸閱讀:Webtoon把「條漫」推向全球!如何養成780億元娛樂巨獸?拆解「一作多用」IP商模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鴻海集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