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新板第一家掛牌公司錼創科技,本月18日風光掛牌上市,蜜月行情只撐了四天之後就中止,股價在高檔出現放量,近日連續跌停,今(25)日股價再打入跌停,來到104元寫掛牌新低,同時跌破105元承銷價。
挾著台灣第一家純MicroLED廠,從磊晶、晶粒製造、巨量轉移到檢測維修的能力,在多位富爸爸如三星、友達、富采等股東光環的加持之下,錼創即使沒有獲利但仍獲得投資人的青睞,風光掛牌並且直衝漲停,千張買單高掛,掛牌第4天股價一度來到漲停價146元的最高點,隨後放量打開漲停,爆出1608張的大量,之後股價一路往下走。
雖然錼創具有MicroLED量產與巨量轉移的能力,但未達經濟規模,2021年營收為2.05億元,每股淨損14.14元,法人預估今年與明年仍難以獲利、處於虧損狀態,但虧損幅度將會縮小,預計到2023年下半年即有機會單月會轉虧為盈。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分析指出,MicroLED是具有未來性的產業,但是近期MiniLED的市場稍微冷卻,讓MicroLED也跟著冷下來,其他相關上游晶粒廠富采上半年EPS1.68元、分選設備廠惠特上半年EPS仍有9.43元,股價一樣出現波動,錼創雖然具有MicroLED量產與巨量轉移的能力,但其最大的原因仍在於虧損,導致股價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撐。
儲祥生同時指出,錼創擁有巨量轉移技術,但是最終要成為貢獻獲利才是重點所在,而MicroLED主要運用在大型顯示技術上,但目前連MiniLED在液晶面板的終端運用上價格仍相高昂,而且尚未大量普及。另外,目前MicroLED並沒有新的運用與產品出現來支撐話題,因此MicroLED要真正大量運用,仍需要一段時間。
為了擴展Micro LED應用與因應客戶需求,錼創董事長李允立指出,錼創目前正積極擴充自有產能,也可能考慮以專利授權或技術轉移等方式來讓這些技術能夠快速地在大型工廠生根,有利於推動Micro LED的應用與加速普及。
研究單位TrendForce指出,在眾多的Micro LED顯示應用領域中,大型顯示器是現階段引頸期盼的首要產品,但因品牌廠商尚未推出量產性的商品,致使Micro LED整體市場依舊停留在研發試驗階段,在進入量產商品化階段之前,目前技術與成本的瓶頸尚未完全克服,因此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普及。
責任編輯: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