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會議、線上協作已成為當今工作主流,許多企業、組織組建跨國團隊、部署跨國辦公室,但如何讓不同國籍的員工能順暢溝通,或向不同母語的人士進行業務開發、合作談判,語言會是決定效率的一大關鍵,著眼於此,來自美國紐約的新創公司 KUDO ,創建了一個多國語言即時口譯的 SaaS 服務平台,他們的創新解決方案除了能為客戶提供具安全性的遠距真人口譯服務,還能夠與現有的線上會議軟體整合。
KUDO 創辦團隊是由多位跨國語言及會議專家組成,平台目前已合作超過 12,000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口譯員,透過 KUDO 的技術,與會者能在遠距會議或活動中「聽見」口譯員的即時翻譯;一般而言,逐步口譯或同步口譯都是正式場合才會使用的服務,與會者也會同時聽見講員的分享及口譯員的翻譯,且不論何種翻譯形式,皆有一定的時間落差。
而 KUDO 的技術,能應用現今普遍的遠距會議進行中,並將發話者的聲音替換為口譯員的聲音,讓雙向溝通、多向溝通更加無縫接軌,譬如在一場遠距會議中,各有一名台灣籍、法國籍、美國籍人員參與,當法籍人員發話時,台籍人員將聽見中文口譯,而美籍人員則會聽見英文口譯,而台籍人員回話時,法籍人員則是聽見法語翻譯,在此情境下,三個人員皆能順暢地使用母語進行溝通,而不需使用特定一種語言,大幅增進的溝通效率,能快速推進會議目標。
看重企業跨國溝通需求,助攻國際商務拓展
「KUDO 創造了全新的即時口譯服務體驗!」KUDO 共同創辦人暨科技長 Parham Akhavan 分享。Parham 曾移居台灣三年,並於 2019 年在台灣設立亞洲發展中心,他觀察到台灣本土有許多跨國大型企業,如鴻海、台積電、廣達電腦等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的事業版圖皆在海外,也設有多家海外辦公室,勢必衍生許多跨語言溝通需求,若是工程師的會議,因技術語言較一致,溝通障礙可能較低,但若是行銷、法律、財務等部門的工作情境,「轉譯者」的介入更為重要,他認為這是 KUDO 可以提供服務的地方,協助企業的海外事業發展成功。
KUDO 於 2020 年推出新產品「KUDO Market Place」,為業界首創的口譯服務線上媒合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使用者找到合適的口譯專家、預約時間並完成付款。目前 KUDO Market Place 平台上有 1 萬 3 千名口譯專家,服務遍及 80 多個國家,300 多種語言,甚至包含手語與傳統方言,並能與普遍使用的線上會議軟體 ZOOM、Teams、Webex 等整合,使用者不需再多使用一個新的會議軟體,最遲在會議活動開始前 2 小時,可在平台找到適合的口譯專家。
以不可取代的商業價值,與ZOOM、微軟等巨頭結盟
Parham 坦言 ZOOM、Teams 等線上會議軟體巨頭們也有推出自己的即時翻譯功能,但他們著重在一對多的演講活動及線上研討會情境,「KUDO 注重解決線上會議的高互動情境。」,少數人參與的會議,更加看重每一位成員的發言與多方互動,這是 KUDO 即時真人口譯服務不可取代的技術價值。而 KUDO 目前也與 ZOOM、Teams 等結盟,除了軟體系統整合,也推出有利於各家使用者的消費訂閱方案。
獲台灣 TIE Award 肯定,加速拓展亞洲市場
KUDO 的創新服務甫獲得今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所辦理的 TIE Award 肯定以及參加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中未來科技館的展示機會,Parham 坦言新創公司的創新服務,需較長的時間說服目標客戶採用,特別亞洲市場較歐美市場保守,若獲得政府計劃的支持肯定,會十分有助於商務拓展;也讚許台灣政府提供國際團隊來台參賽、參展的資源,提供團隊在 B2B 市場曝光及拓展的契機。
KUDO 目前的客戶遍佈 80 多個國家,涵蓋歐洲、北美、亞洲等地區,對象包含政府單位、跨國組織、跨國企業、學術機構等,知名國際客戶包含聯合國、美國太空總署、英國BBC、微軟、亞馬遜、可口可樂等。在台灣方面,目前已與鴻海、漁業署、政治大學、中原大學展開合作。
談及未來 AI 人工智慧是否能取代口譯專家的工作?Parham 深信「AI 不能取代人」,KUDO 內部也有 AI 技術發展團隊,團隊所研發的技術則是用於優化口譯流程,協助口譯員的工作,譬如在會議過程中,當發話者語速太快,人工智慧將發揮功用,讓口譯員仍能獲取完整的訊息並能即時翻譯。他比喻,一般生活情境中,也許 Google 翻譯及能解決多數的需求,但面對與法國總統交流,勢必需要借重專家的應對經驗與技能,這就是 KUDO 獨特價值所在了。
邀請您 10/13(四)10:30到未來科技館,親臨現場參與11 組團隊的精彩分享,掌握獲獎技術的關鍵優勢,搶佔市場商機:https://pse.is/4hv8pb
TIE Award 媒合會,邀請企業前往搶佔商機,預約媒合:https://pse.is/4gnx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