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神卡」來了!這張可用「點數機制」折電池資費、騎乘費
Gogoro「神卡」來了!這張可用「點數機制」折電池資費、騎乘費

隨著Gogoro車主邁入50萬大關、GoShare移動共享服務也突破160萬人次,為了讓更多人都能負擔電動機車,今(26日)宣布與台新銀行合作發行Gogoro Rewards 聯名卡,並推出「Gogoro Rewards 點數獎勵計畫」,未來無論是逛超商、買咖啡都能累積點數,並可用於折抵電池資費、每趟GoShare騎乘費用。

Gogoro Rewards 聯名卡
Gogoro今(26日)宣布與台新銀行合作發行Gogoro Rewards 聯名卡。
圖/ Gogoro

「目前在台灣每12人就有1人使用過Gogoro服務!」Gogoro執行長陸學森說。回顧Gogoro過去十年發展,第一個五年(2011~2016)致力於科技創新,打造電動機車、電池、換電櫃。第二個五年(2017~2022)驗證可行性,全台建置2,420站換電站,支援10個品牌、47車款。

下一個五年的目標是讓更多人能夠輕鬆使用,目的是降低電動機車進入門檻,吸引更多電動機車潛在用戶加入。

Gogoro的答案是攜手台新銀行發行「Gogoro Rewards聯名卡」,並打造Gogoro Rewards點數生態圈,這套點數機制是如何運作?

「Gogoro Rewards聯名卡」點數怎麼累積?

消費者透過申辦台新Gogoro Rewards聯名卡,在Gogoro購車、買配件、繳納電池資費、維修保養、騎乘GoShare,都能累積Gogoro Smart Points點數(點數價值為1點 = $1元)。

不只買Gogoro的車子可以有回饋,就連聯盟夥伴也可以有購車回饋。聯名卡可在全台PBGN(Power by Gogoro Network,像是宏佳騰、PGO等夥伴)聯盟門市購買PBGN車款,享最高2%回饋無上限。

此外,Gogoro觀察到台灣有上萬家的便利超商、咖啡店據點也很密集,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年喝掉200杯咖啡、逛137次超商。接下來持聯名卡到其他消費通路也能獲得點數,包含四大便利商店、麥當勞、摩斯漢堡、路易莎咖啡與 cama café消費,享最高10%的點數回饋。

「我們希望在既有的消費與移動習慣下,實現消費者騎車不用錢的可能性。」Gogoro台灣總經理姜家煒說。

Gogoro Rewards 聯名卡
在Gogoro購車、買配件、繳納電池資費、維修保養、騎乘GoShare,都能累積Gogoro Smart Points點數。
圖/ Gogoro

怎麼折抵點數?誰能折抵?

同時,Gogoro帶來全新改版的Gogoro App。即日起,不論是車主或非車主都能註冊 Gogoro 帳號。

只要將 Gogoro App、Gogoro Network App、GoShare App 更新至最新版本,就能啟用 Gogoro Rewards,開始累積並折抵點數。

Gogoro Rewards 聯名卡
只要將 Gogoro App、Gogoro Network App、GoShare App 更新至最新版本,就能啟用 Gogoro Rewards,開始累積並折抵點數。
圖/ Gogoro

用戶還能使用 Gogoro Wallet 支付功能,綁定這張聯名卡後,於全台Gogoro實體門市透過「掃碼支付」完成結帳、繳納電池資費,或支付GoShare騎乘費用。

目前點數折抵僅限於Gogoro體系,即日起繳納電池資費、GoShare騎乘都可以直接用點數折抵費用。 到今年底前,Gogoro所有近150家門市通路,都會陸續開放購車、保養、維修費用折抵;同時今年底前Gogoro網路商店也會開放點數折抵。

姜家煒表示,「未來會擴大Gogoro Rewards 應用場景,預計涵蓋超過 5 萬個食衣住行通路據點,都能累積點數與折抵消費。」

Gogoro與台新的生態圈優勢在哪?

雙方目標三個月可以衝到10萬張聯名卡,談起Gogoro與台新結盟的優勢,姜家煒認為:

  • 第一、雙方是金控對集團的合作,而不是銀行對一個子公司的合作,彼此合作是具有綜效的。台新銀行董事長吳東亮也說,不久將來,台新銀行的Richart Life生態圈也可消費使用,據了解,全家、新光三越也是Richart Life生態圈一環。

  • 第二、解決消費者根本的痛點,包含電動機車全車系提供享最高10%點數回饋,點數折抵資費,降低購車門檻。

  • 第三、串起支付金流的基礎建設,Gogoro Wallet掃碼支付功能是雙方共同開發,掃碼技術由Gogoro開發、支付金流由台新銀行負責,這也是為什麼雙方敢喊下一階段串連5萬個通路據點。

Gogoro透過發行聯名卡,建立點數生態圈,除了幫車主省下移動的成本,更有機會觸及潛在消費族群,在下一個五年,把電動機車變成每個人的選擇。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台新銀行 #gogor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