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也力挺!鉅怡智慧完成2.1億元A輪募資,「非接觸式量測」有多厲害?
施振榮也力挺!鉅怡智慧完成2.1億元A輪募資,「非接觸式量測」有多厲害?

AI人工智慧公司鉅怡智慧,於今(2022)年7月份宣布完成新台幣2.1億元的A輪募資,由台杉投資領投,兆豐商銀、能率亞洲資本、上海商銀跟投。不僅如此,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也到現場支持。

這家專精於智慧醫療、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新創公司到底有什麼本事?

交大教授帶學生走出實驗室,憑「非接觸式量測技術」創業

回到創業起點,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炳飛(首圖左)帶領學生從實驗室出發,在2018年正式成立鉅怡智慧。總經理張紹堯(首圖右一)指出,透過團隊內部所開發的AI影像式生理資訊量測軟體FaceHeart Vitals,使用者能夠單憑一台平板、手機的攝影鏡頭,對準人臉拍攝,便可以連續性地量測心率、心律變異(HRV)度、血壓、血氧、壓力指數、呼吸頻率等6種生理訊號。

有別於傳統市面上常見的心律監控產品,大多做成穿戴裝置(例如指夾式脈搏血氧儀、電子手環等),以緊貼皮膚的方式量測生理訊號,如果有空隙或滑動,就無法準確量測心跳。

鉅怡智慧鑽研的「非接觸式量測技術」,主張以影像偵測面部微血管顏色的變化,並且將每張影像的變化以訊號放大的方式記錄下來,如此判讀出使用者的各種生理訊號,以及情緒與壓力指數。除此之外,檢測過程只需要花費40~60秒的時間。

鉅怡智慧的FaceHeart Vitals軟體介面展示。.jpg
鉅怡智慧的FaceHeart Vitals軟體介面展示,在上面可看見個人的6種生理資訊。
圖/ 林芷圓攝影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單一危險因子,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有高血壓的問題,直到中風。」榮總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鄭浩民(首圖右二)對此指出,高血壓是全球重要的公衛問題,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超過25%。但其實,心血管疾病是可預測的,也容易因為及時的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控制。

「我們目前在榮總、長庚、恩主公、台大、北醫都進行了臨床試驗,受測者超過3,000人,累積超過1億筆的生理資訊。」張紹堯信心指出,以心跳測量為例,FaceHeart Vitals與臨床醫療儀器測量出來的數值相比,誤差值可維持在2~3bpm以內,符合美國FDA醫療器材軟體(SaMD, 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的認證標準。

「預計最快在明(2023)年年初,先通過心跳測量的FDA認證。」創辦人吳炳飛表示,同時指出「血壓」是所有生理資訊裡面最難做到高精準度的一個指標,但他「有信心跟歐美市場對打」。

A輪募資成功,鉅怡智慧的下一步是什麼?

繼2019年拿到聯發科的Pre A輪資金之後,鉅怡智慧的第二筆資金現在宣布到位,接下來他們想做什麼?

張紹堯表示,目前依然積極累積用戶的生理數據,藉此不斷優化FaceHeart Vitals軟體,並且讓測量數值更加精確。

此外,「在歐美市場,已經談好4家從事遠距醫療與醫療器材開發的客戶了,現在就等FDA認證通過。」張紹堯分享他所看見的商業價值,未來希望(運用AI影像式生理資訊量測技術)投入開發更多醫療硬體設備,例如在重症中心使用的連續性血壓儀器、睡眠呼吸中止診斷工具,以及心房顫動的偵測器。

台灣AI軟體新創鉅怡智慧放眼國際醫療市場 A輪募資逾兩億元(1).jpg
左起:鉅怡智慧創辦人吳炳飛、鉅怡智慧總經理張紹堯。
圖/ 鉅怡智慧提供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智慧醫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