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養鳥(寵物鳥),是因為叫聲好聽、好玩,但現在的飼主建立關係愈來愈密切,當成寶貝兒子的都有。」凡賽爾寵物鳥醫院院長李照陽說。
創立於1985年的凡賽爾寵物鳥醫院,起初是從賽鴿醫療切入市場,同時也經營賽鴿用品、飼料、保健品的零售業務。
「那時歐洲有醫療服務結合商品銷售的模式,我們把這個模式引進,是台灣第一個以鴿子為主的醫院。」李照陽表示。凡賽爾旗下業務以醫療為主,約占6成,但也發展出了凡賽爾寵物鳥世界經營線上、線下零售業務。在零售業務中,以飼料占16%為最大宗,保健營養品、用品則各占12%。
「飼料」還是主戰場!台廠2大優勢拚突圍
回顧創立凡賽爾寵物鳥醫院的背景,可以談到台灣賽鴿文化的演進。事實上,不僅在台灣,日本、歐美各國當時都非常盛行賽鴿活動。
1985年,剛從屏東農專(現為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畢業的李照陽,就瞄準賽鴿市場,引進比利時賽鴿醫院結合獸醫服務與零售的模式,成立了台灣第一間鳥類專科醫院。「當時保守估計台灣有400到500萬隻鴿子,賽鴿活動非常興盛。」
但隨著時間推進,台灣北部都市化程度愈來愈高,在市區搭建鴿舍開始出現公共環境衛生的疑慮,因此鴿舍開始往郊區移動。與此同時,以鸚鵡為主的寵物鳥飼主卻開始增加,也帶動凡賽爾的業務觸角逐漸由賽鴿轉移到寵物鳥領域。
他分享,以凡賽爾的營收占比來看,在2007年左右,賽鴿與寵物鳥的比重大約相同,但 15年來由於寵物鳥飼主持續提升, 如今來自賽鴿的業務約下降2成,寵物鳥的比重則提升到7成。
展望寵物鳥市場,其中羽毛亮麗又能與人類有高互動的鸚鵡最受歡迎的鳥類,牠們的智商大約等同於2到3歲兒童,是人類飼養的寵物鳥大宗。在90年代台灣經濟繁榮時,也讓新興寵物需求大增,帶動鸚鵡進口隻數。根據農委會、國貿局資料指出,在2001年到2011年之間,儘管受到國際禽流感衝擊,台灣仍從20個國家進口了超過18萬隻鸚鵡,其中包含了約200個物種。
另一方面,台灣在地飼養、繁殖的技術也逐漸進步,提升了台灣飼主飼養寵物鳥的意願。李照陽形容,「在90年代聽到鸚鵡會生蛋都是一個新聞,但很多營養問題改善、電孵技術進步,台灣已經能繁殖出不同種類的鳥。」
寵物鳥飼主變多了,首先就會帶動飼料銷售, 「飼料會是最主要的,才會帶動其他品類。」目前寵物鳥飼料市場,進口、國產大約各半。他分享,在飼料製造方面,進口廠商還是掌握了一些獨家技術,讓飼料的適口性、口味較好。原物料方面,也由於玉米、葵瓜子等常用原料都不是台灣在地生產食材,成為國產飼料發展的局限。然而,台灣仍有生產成本低、新鮮度佳的優勢,將是台廠的利基。
養鳥成本遠比貓狗省!醫療保健有機可乘
經營鳥類醫療、零售市場多年,李照陽觀察,「客單價有好幾倍的成長,從前以買飼料為主,看病、玩具支出少,現在還會健康檢查,這些意願都有提高。」
少子化趨勢顯著,帶動人們養寵物的意願,相對於貓、狗而言,寵物鳥體積小,更符合都會區住家環境空間不足的問題。「體形大小就有差異,光是吃的量就不一樣,花費成本也比貓狗少。」
他觀察, 寵物鳥市場發展大約比貓、狗市場晚5到8年,在未來,也會與貓、狗市場一樣,主力發展食品與醫療市場。
有趣的是,鸚鵡的壽命比貓、狗長,在人為飼養環境下,大型鸚鵡擁有30至50歲高壽,但由於寵物鳥市場才剛興起,還沒出現龐大老年寵物鳥醫療需求,這也會是未來重要的寵物鳥市場商機。「飼料還沒有完全飽和,會再成長,且相關保健品在台灣也不是很齊全。」李照陽樂觀預見未來無論是進口代理、國產製造,都會看到更多玩家出現。
凡賽爾寵物鳥醫院
成立時間:1985年
主要業務:鳥類醫療與飼料、用品零售
關鍵成績:最初以賽鴿醫療、零售為主,近10年除原有業務,更將寵物鳥市場提升至7成
責任編輯:傅珮晴、謝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