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場景怎麼玩?看全球最大數位銀行Tinkoff,如何用故事建立生態圈
【觀點】金融場景怎麼玩?看全球最大數位銀行Tinkoff,如何用故事建立生態圈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老實說,在俄羅斯籍交換生Antonina上台分享以前,藍道夫完全沒聽過這家世界最大的數位銀行:Tinkoff Bank(丁科夫銀行,俄文做Тинькофф банк)由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富豪Oleg Tinkoff於2006所創立,目前是俄羅斯第二大信用卡發卡銀行,也是全世界用戶數最多的數位銀行,在2018年時聘僱了超過18000名員工;不過,隨著Antonina一張又一張投影片的介紹,整間教室的學生們都跟藍道夫一樣,不僅眼睛亮了起來嘴裡也不斷發出讚嘆的聲音。儘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一件令人生氣的國際戰事,身為管理學院的一份子,值得敬佩的商業案例還是該好好了解。

根據官網所提供2022年Q3的統計數字,Tinkoff銀行共有超過兩千六百萬名用戶,Tinkoff Bank App的日活躍用戶高達八百七十萬,月活躍用戶也超過兩千萬,在全球經濟情勢吃緊以及戰爭影響下資金成本大增,2022年Q3的淨利為五十九億盧布(約合台幣二十六點五億,較去年同期降低64%)。儘管淨利因為內外部環境的影響有著相當大的跌幅,不過Tinkoff Bank的資本適足率依舊符合巴塞爾協定(Basel III CET1 ratio)所定下的標準。

Tinkoff Bank 丁科夫銀行
Tinkoff Bank 丁科夫銀行

從以上的數字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值得驚訝,可是為什麼聆聽Antonina分享的同學們會如此詫異?先想想看你我手邊智慧手機裡的網路銀行App吧;已進入社會的人士大概免不了都會有一兩個網路銀行帳號,通常的使用情境大概是:

  1. 點開App;
  2. 指紋、密碼或是臉部解鎖;
  3. 執行相關的金融服務操作;
  4. 關閉App。

這整個過程大概一分鐘左右可以解決,而使用者對網路銀行的「需求」也就到此為止;不過Tinkoff銀行卻透過各式各樣的Story,把使用者牢牢地「黏」在App上!

Tinkoff Bank 丁科夫銀行
Tinkoff Bank 丁科夫銀行職員與其APP展示

盡力提供使用者可能需要的服務,讓金融不再只是必須而是黏上去!

Tinkoff Bank認為網路銀行用戶所進行的金融交易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必要性/強制性的交易(Mandatory Transactions),針對這類交易Tinkoff Bank主要會聚焦在交易過程的自動化程度提升(Automation)同時也重視使用者在交易過程中所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摩擦與阻礙,以期能提供簡單又能無縫接軌的各類服務(Frictionless & Seamless);第二類則是加值性交易(Value-Added Transactions),針對這類交易Tinkoff Bank則以盡力提供使用者所可能會需要的建議為最高指導原則(Suggestion)。

Tinkoff Bank App裡的Story就在這樣的「前提」下應運而生;在Antonina進行簡報演示時,台下的我們對於一家網路銀行需要一萬八千名員工感到相當不解,不過看到Story裡所存在的各項內容以後,我們大概就可以想像Tinkoff Bank花了多少心力利用Story來建構整個超龐大的生態系(Ecosystem)。

舉例來說,當一部新電影上映時,Tinkoff Bank App裡的Story就會出現對這部電影的相關介紹,不管是卡司陣容或是預告片都可以在Story裡面找到;不過,單靠電影介紹是不可能抓住使用者的目光太久,透過生態系眾多成員的串連,使用者不僅可以在Tinkoff Bank App裡購買電影票,甚至連前往電影院的交通,以及電影院周邊的餐廳訂位都可以從App裡輕易地辦到。

根據Tinkoff Bank團隊在FinovateFall 2018所揭露的數字,Story推出後使用者停留在Tinkoff Bank App的時間從1.5分鐘成長到2.5分鐘,開立帳戶的比例也有四倍的提升,電影院訂票、餐廳訂位、交通工具預約等等更是每週都有爆炸性的成長。除了這種與日常消費相關的Story以外,在Tinkoff Bank App裡也有與各類慈善團體相關的Story,看完Story的使用者可以很輕易地透過App定期捐助這些慈善團體,完全不需要再轉到瀏覽器進行相關搜尋,一整個做到「無縫接軌」。

讓用戶黏上來留下數位足跡,打造場景生態系的金融飛輪

可想而知,使用者透過Tinkoff Bank App進行各項操作時,自然而然地會留下各種「數位足跡」,Tinkoff Bank App開發團隊便會利用這些數位足跡,提供更具備個人化(Personalized)以及更有針對性(Targeted)的Story,進而塑造出一個正向的循環,讓整個生態系可以如同亞馬遜的飛輪一般不斷運轉擴大,使用者更會將Tinkoff Bank視為理想生活型態指引(Lifestyle Guidance)的提供者,與Tinkoff Bank之間的連結(Bond)也越來越緊密;透過Story提升使用者的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以及其他例如修改密碼、避免網路詐騙等教學影片更是受到年長使用者的歡迎。

Tinkoff Bank 丁科夫銀行宣布啟動Tinkoff Pay
Tinkoff Bank 丁科夫銀行宣布啟動Tinkoff Pay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演進,當然各類學習演算法也導入App中,試圖能更貼近使用者每天的生活大小事,Tinkoff Bank App裡甚至還內建了與創辦人有著同樣名字的語音助理Oleg,讓使用者以語音對話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需求並獲得滿足。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自己手機裡的網路銀行App有點廢?聽完Antonina分享的我們就是這樣想的!當然在台灣想要建構一個同等龐大的生態系,任何單一銀行似乎都很難做到,不過有了Tinkoff Bank的例子,應該可以跟各家網路銀行的App開發團隊許很多願了吧?當然,有沒有辦法「如願」,就要看銀行高層們怎麼想了。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網路銀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