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錢6年多、欠900多億,樂視怎麼敢推4 天半工作制?一文認識這間神奇公司
虧錢6年多、欠900多億,樂視怎麼敢推4 天半工作制?一文認識這間神奇公司

「樂視居然還剩下400 多人,有不少是五年以上的老員工。為啥留下來?幸福感是很多老樂視人留下來的理由,沒有內捲和996,沒拖欠過留下來的員工的工資,也沒停過社保。」

2022 年7 月,微博大V @Fenng 一條關於樂視的微博火了。

樂視隨後回應「情況基本屬實」,並且補充道:「如果有一天,我們合法地率先推行每週工作四天半、36 小時工作制,大家也不要感到意外。」

公司依然身背巨債,創辦人賈躍亭一直是「下週回國」的狀態,但樂視的四天半工作制真的在2023 年到來了。

樂視.jpg
圖/ 樂視

4 天半工作製到來,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1 月3 日,@樂視影片發佈公告稱,2023 年1 月1 日起,樂視將執行每週四天半工作制。

具體來說,樂視員工將在每週三彈性工作半天,考勤時間調整為連續的5 小時,比如上午10 點至下午15 點、上午11 點至下午16 點都是符合規定的。

與此同時,工資保持不變。

樂視表示,從2022 年的封控經歷來看,「有些工作不一定非要在公司完成」,因此選擇讓「之前計劃推行的一周四天半工作制提前提上日程」。

每週四天半工作,樂視認為有如下好處:

有利於員工和家人及時就醫;
有利於緩解「週一工作焦慮症」;
有利於員工學習和提高專業技能;
有利於提升家庭幸福感;

不得不說,這篇公告也寫得很有水平,「生活絕不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但工作一定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這句,戳中了不少打工人的心。

類似的是,2022 年2 月,攜程宣布從3 月1 日開始,施行3+2 工作模式:每週三、週五,公司各事業部、職能部門可根據實際管理需求,實行或逐步推行1-2 天的混合辦公。

攜程2021 年的混合辦公試驗數據顯示,對績效無明顯影響,6 成員工強烈支持,離職率下降三分之一。

更激進的4 天工作制也在國外如火如荼地開展,冰島、美國、日本、英國、新西蘭、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均有試點。

延伸閱讀:樂視宣布「每周工作4天半」、薪資照給!經濟不景氣,樂視為何敢特立獨行?

部分试點公司.
圖/ Quartz

2022 年6 月6 日,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四天工作制」試驗在英國拉開帷幕,為期6 個月,有70 多家公司和3300 多名員工參加。

試驗採用「100:80:100」模型:員工獲得100% 的工資,工作時間是原來的80%,產出保持之前的100%。好消息是工資沒變,壞消息是工作量也沒變,生產力才是關鍵。

結果是試驗很成功,中期研究結果顯示,41 家參與問卷調研的公司中有35 家表示試點結束後仍「可能」或「非常可能」繼續縮短每週的工作時間。

最重要的是,88%的受訪者表示,在試行的現階段,四天工作制讓他們的業務運作「良好」,也就是說4 天工作制沒有影響日常的工作業務推進。

四天工作制喜聞樂見,四天半工作制也算開了個好頭,不內捲、反996 的未來有了曙光,但為什麼偏偏是讓人疑惑「居然還沒倒閉」的樂視?

樂視官方曾回應,樂視員工無內捲過於絕對了,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不過在樂視,內捲的程度低一些,因為員工只有400 多,很多崗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想卷都不知道和誰卷,但凡多一兩個人可能就捲起來了。

當年輝煌的樂視,又是為何落入「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境地的?

400 多名員工不996,甄嬛傳保住了榮華富貴?

2004 年11 月,賈躍亭成立了樂視網,它曾是唯一一家在中國上市的影片網站,也是最早宣布盈利的影片網站。2015 年,樂視網市值一度達到1500 億元。

樂視1
圖/ ifanr
樂視2.
圖/ ifanr

然而在瘋狂擴張之後,龐大債務壓垮樂視。2016年,樂視業務擴張到汽車板,非上市體係從汽車到手機等整體陷入資金鍊危機,樂視網也被捲入漩渦。

2016 年底,樂視對外承認資金鍊和融資能力出現問題,供應商和員工們爆發了大規模討債熱潮,賈躍亭在2017 年7 月遠遁美國繼續造車夢,給樂視留下巨額債務和一地雞毛,以及「下週歸國」的段子。2019 年,證監會調查指出樂視10 年財務造假。

網上有一種說法是,樂視之所以能活到現在,靠的是《甄嬛傳》的版權收入和租金。

但在2022 年的秋季溝通會上,樂視品牌負責人夏曉艷回應,《甄嬛傳》帶給樂視網的收入不足5%,算上樂融致新(樂視電視)收入,佔比不足2%,2021 年房租帶給樂視網的收入也只佔6%。

值得一提的是,樂融大廈在2021 年11 月被拍賣成功,2022 年上半年完成交割,從2022 年7 月開始,樂視網不再收租金,並向新業主繳納租金。

所以只靠甄嬛傳和租金是活不下去的,那麼現在的樂視是如何賺錢的?

目前,樂視主要有樂視網與樂融致新兩個主體公司,前者的業務有樂視影片、雲計算等,後者則包括智慧硬體與內容營運。

2022 年7 月,第一財經報導,樂融致新CEO 張巍表示,樂視影片和樂視電視都有各自的會員和廣告收入,這是持續多年的傳統收入,樂視影片目前還有與其他第三方合作的MCN、小程式等收入,樂視電視有智慧硬體收入等。

簡單來說,一方面靠軟體,另一方面靠硬體。

在軟體方面,樂視影片是主營業務,被盤到包漿的《甄嬛傳》確實功不可沒。2011 年末,《甄嬛傳》在地方台首播,之後樂視影片獲得《甄嬛傳》的網路獨家播映權,《甄嬛傳》製片方花兒影視也於2013 年被樂視網以9 億元的價格收購。

但在遭遇資金鍊危機後,《甄嬛傳》版權被花兒影視分銷給優酷影片,導致《甄嬛傳》正版全集影片目前可在樂視影片和優酷影片上觀看。

甄嬛傳十多年風華不減,平均每年為花兒影視帶來一千多萬的收益。@樂視影片也曾在2022 年4 月指出:「這麼說吧,如果2018 年版權不被花兒賣出,樂視現在回的血會更多,樂視影片可以安心養老。」

除了《甄嬛傳》外,樂視影片還有《羋月傳》《白鹿原》《紅高粱》等劇集,並且因為債務纏身,樂視並不參與愛優騰對版權、用戶的燒錢爭奪戰,轉為合作模式。

2022 年上半年,樂視新上跟播劇29 部,片庫劇207 部,電影144 部,動畫62 部,和頭部影片平台比是小巫見大巫,但樂視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經典好劇。

而在硬體方面,樂視的電視和手機業務仍在繼續。

樂視超級電視在京東賣得不錯,600 元到3500 元的價格也親民,還有網友評論說2013 年買的樂視電視s55 目前還能用,開屏廣告和系統內置的欄目一直在更新。

樂視
圖/ ifanr

2023 年恰逢樂視超級電視的10 週年。去年7 月,樂視還自誇了一番:

樂視超級電視當年的配置確實無敵,即便是14 年、15 年和16 年的產品,配置的Mstar 系列918/928/938 等當時的旗艦芯片,現在依然運行速度飛快,不遜於當下其他品牌的主流配置互聯網電視,樂視超級電視如今的日活離不開滿級性能配置的策略。

樂視進入手機領域則是在2015 年,曾因為資金問題一度停滯,2021 年,樂視宣布手機業務正式回歸,同年9 月推出新機S1;2022 年618 前夕,入門旗艦機Y1 Pro 上市;就連2022 年7 月被稱為「神仙公司」時,樂視也不忘帶著話題宣傳新款Y2 Pro。

這些機型售價基本在500-1000 元之間,主打性價比,其中Y1 Pro 被一些測評部落客稱為「老人機替代品」。

另外,樂視旗下還有耳機、充電寶、智慧門鎖、多功能鍋、智慧手錶、電動牙刷等小家電。

2020 年,樂融致新的電視銷量在40 萬-50 萬台,有1000 萬的超級電視會員,樂視影片也還有上百萬的會員。有內容版權,有影片平台,有電視終端,營運和廣告都在賺錢,看起來樂視的日子還能湊合著過下去。

沒落的網路公司,最具話題性的企業之一

表面的欣欣向榮之下,樂視還是深陷泥淖,雖然從2018 年起沒有再欠供應商和員工的一分錢,但歷史遺留的債務問題依然擺在那裡。

截至2021 年末,樂視網資產總計25.80 億元,同比下降34.59%;負債總計220.65 億元(約台幣968億元),同比增長3.25%。

「還有400 員工」似乎也並不少,但和往昔崢嶸歲月一比完全不夠看,樂視網的2016 年年報顯示,其在職員工數量合計達5389 人。2019 年底,樂視一次性裁員50%;2020 年初,疫情最嚴重時,樂視降薪10% 左右。

2021 年2 月,北京商報報導,這幾年樂視一直在做的事就是降成本,成本薪酬是前幾年原有的1/3 左右,包括CDN 成本、人員成本、其他的營運成本、行銷成本。不過,2022 年3 月,隨著公司經營狀況的改善,樂視恢復了2 年前降低的薪酬。

對於樂視的未來,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認為,樂視還有機會,但總體十分有限:

相對來說,樂視電視的發展空間要大一些,但很難躋身一線,可以在部分垂直市場、下沉市場找到生存發展的機會,另外,以樂視電視為基礎,還可以拓展一些IoT(物聯網)硬體業務;樂視影片則看不到發展的空間了,長影片行業極度燒錢,沒有大資本的支撐,僅靠之前囤積的老舊內容版權,難以長遠。

儘管危機重重,還在2020 年7 月被深交所摘牌退市,樂視近年的行事並不低調。

比如在2021 年2 月的春節期間,各大app 都更新了圖標,今日頭條分10 億,抖音分20 億,快手分21 億,百度分22 億,拼多多分28 億,樂視影片的122 億數字是最大的,只不過是負的,被看熱鬧不嫌大的網友們送上了熱搜。

樂視後來回應,122 億並不是欠款的精確金額,只是出於推廣效果最大化考慮。

既然負債不是秘密,自嘲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還能展現樂視正視債務、努力經營的形象。效果也確實十分顯著,樂視影片app 的下載量漲幅接近20%。

另外,樂視也開設直播間售賣自有產品,想成為第二個東方甄選,奈何「樂視30 天直播14 場帶貨2 萬元」一度衝上微博熱搜,樂視對此保持自嘲式的樂觀。

樂視也許算不上神仙公司,卻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債務問題沒解決但依然活著,對於危機並不藏著掖著,在員工基本權益方面有所保證。從欠122 億、沒有996 到四天半工作制,平時不聲不響的樂視隔三差五地上熱搜,似乎慢慢活了過來。

樂融致新CEO 張巍曾向債權人表達感謝,「對公司的處境比較理解,沒有給公司更大的壓力」。所謂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樂視這一沒落的互聯網公司,在努力求生的同時,反而在一眾互聯網大廠裡顯得更加雲淡風輕。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從2021年至今,每年11月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辦的Web Summit大會期間,都會有一場扣人心弦的「KPMG Global Tech Innovator」(以下稱KPMG GTI)全球總決賽。包括KPMG台灣、瑞典、巴西等各個國家的會員所,會在國內先經過激烈競選、推派出一組代表隊後,接著再由KPMG全額贊助,前往里斯本,一同展開一場新創間的「國際擂台賽」,「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新創賽事。」KPMG安侯建業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黃海寧強調。

KPMG GTI 規模最大新創賽事、創業風向球

她進一步解釋,由KPMG Global Private Enterprise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舉辦的KPMG GTI,一方面是為了提供各國新創產業在地服務,同時也是透過KPMG的國際網絡,為新創鏈結全世界。

如今,隨著賽事即將邁入第四屆,KPMG GTI幾乎已成為全球新創的風向球,每年進入決賽的隊伍,都是站在趨勢上創業。例如2021年有17個國家的KPMG會員與會,裡頭的主題包括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應用、零售和電商等,而台灣選出的代表隊,是投入AI、致力找出數據價值的InfuseAI;2022年增加至22個國家與會員所參賽,隨著ESG浪潮興起,在前三名中,包括能源跟潔淨科技、電商與零售的應用和健康科技等主題,台灣則由開發次世代眼動追蹤模組的見臻科技入選;2023年再度擴增至23個國家、隊伍與會,永續、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一樣是熱門議題,黃海寧觀察,歐洲與中東國家的隊伍對「永續」議題著力甚深,尤其聚焦在像氫能等新潔淨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與應用,而耕耘永續、減碳的台灣代表活優科技,同樣不落人後,專注在植物肉油脂的研發。

特別的是,在KPMG GTI全球總決賽中,所有參賽隊伍需要在一周前抵達里斯本,準備事前採訪、與創業導師的三次一對一對談。所有採訪、短片錄製都採最高規格,由知名科技節目《Beyond Innovation》的主播兼製作人 Michael Bancroft進行訪談,Michael Bancroft也會在決賽的pitch時刻,擔任主持。來自全球知名創投機構、加速器和科技巨擘的評審,則會在團隊結束三分鐘的簡報後,針對選題、商業模式、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環節,提出簡潔但直指核心的問題,「這是一場體現『創業無國界』精神的賽事,尤其團隊都是以『革命性的高科技』為題,不只要解決台灣一小撮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的問題,每一個建議都會非常受用。」黃海寧說。

401262861_658074446472924_4133069903260611896_n.jp
圖/ KPMG

賽事結束後,由於KPMG擁有完整的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和資料庫,所有參賽隊伍的資料,都會被收錄到KPMG的平台和資料庫中,方便全球投資人尋找標的,等於團隊不需要到不同國家、台灣駐各國的辦事處一一叩門,「只要透過KPMG的平台,直接在全球23個國家,都能找到對的資源。因為每個國家背後,就是一個KPMG的新創服務團隊在支援他們。」

從第一屆至第三屆,台灣的新創代表在KPMG GTI全球決賽中都收穫滿滿。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成為「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的冠軍,代表台灣出賽?

選拔台灣代表 著重前瞻性、創業的人文素養

黃海寧解釋,賽事鎖定創立2至5年的早期科技新創,團隊首先必須經過書面初審,接著在決選的pitch中,展現自己的主題、技術、產品與商業模式,最終由9位評審團共同做出決定,「我們挑選代表隊的考量點,並非是已經募到很多資金、開始有許多訂單、高營收的閃亮明星。評審反而更希望看到具前瞻性、充滿信心的團隊。」

由於評審團中,KPMG僅占2個名額,另外7位是創投、加速器的代表,因此也能推薦各自輔導的團隊前來參賽,目的是期望藉由多元的評審團組成,擴大參賽團隊範圍,找出遍布台灣的優秀隊伍。

即便新創最終沒有成為代表台灣出征的團隊,但只要是進入前10名的隊伍,評審團便會設計各式各樣的課程、資源,協助新創在未來一年中快速成長。近來,黃海寧就觀察到,許多在0到1階段團隊的主要投資人,其實是台灣的中小企業主,但由於投資人和團隊間缺乏理解、互信,對新創的未來走向、產品發展等問題的看法可能天差地遠,導致新創無法挺過死亡幽谷,最終不幸夭折。因此,包括信任關係、基礎會計財報知識、法律知識、股權結構等,都是KPMG會提供新創團隊的重要課程內容。

366809329_607452221535147_8304102715319474388_n.jp
圖/ KPMG

另外,過去KPMG的媒合區域較著重在北區,且多為幾間固定的大企業;今年,KPMG預計增加中小企業與新創間的媒合,會再將媒合範圍擴大至南部,建立與億載會、磐石會等團體的合作關係。

目前,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已經開跑,對於有心參與KPMG GTI競賽、成為台灣代表隊的新創,黃海寧透露,她經常在國外的創業團隊身上,看到對技術和產品的自信、對夢想的擘畫、對技術的擁抱,以及愛護地球的態度。她建議團隊參賽前,可以向不同面向的專家虛心求教,讓專家將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協助修整到對的樣態,再端上舞台,「產品、技術固然重要,但建立與利害關係人的互信、培養『創業的人文素養』,也會是新創能否走得長久的關鍵。」

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瞭解更多:
https://kpmg.com/tw/en/home/insights/2024/03/global-tech-innovator.html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