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One拚資安「客製化」,半導體、電動車大客戶都買單,背後QA一次看
TXOne拚資安「客製化」,半導體、電動車大客戶都買單,背後QA一次看

攻擊製造業,駭客主要會有2種作法:一是用勒索病毒(Ransomware)加密所有的電腦檔案,導致工廠產線全面停工,而受害企業必須附上高額贖金才能換取解密金鑰、恢復運作,幾億美元的損失跑不掉;二是專門製造災害,以美國佛羅里達淨水廠的控制系統遭駭為例,駭客遠端將水中的氫氧化鈉濃度調高111倍,試圖產出毒水。

工控資安新創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執行長劉榮太指出,全球製造業近幾年已成為駭客心中的「肥羊」,原因是察覺有利可圖,以及發現此處的資安防護普遍低落。

TXOne Networks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榮太
曾擔任資安新創威播科技(Broadweb)執行長、資安大廠趨勢科技副總經理,劉榮太一直以來都在資安領域打拼。
圖/ 蔡仁譯攝影

根據美國MarketsandMarkets分析,全球OT資安市場在2022年的估值約為155億美元,在2027年有望達到324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15.8%。究其上升原因,主要是現在愈來愈多的製造業邁向數位轉型,使資訊技術(IT)與營運技術(OT)等兩大系統逐漸融合,也因此惡意程式可以從IT場域橫向移動到OT網路,導致營運中斷。

基於對市場需求的種種觀察,劉榮太在2019年離開趨勢科技,另成立TXOne,專做工業系統的營運技術(OT, operational technology)資安防護。

「我的作戰策略是布局多條產品線,分散投資風險。」劉榮太介紹TXOne的3種資安產品:第一是防毒隨身碟Portable Security,以零信任(永不信任,一律驗證)為原則進行檢測,確保機台從入廠到運行過程中不會受到惡意程式攻擊;第二是安裝在機台上面的端點防護程式StellarProtect;第三是Edge系列,確保機台與機台間的網路溝通順暢。「先提供不同的資安需求留住客戶,而後再慢慢加深產品功能。」

劉榮太繼續說道:「我們會持續向客戶推廣資安的重要性,但把時間與心力主要花在『已經想好要做工控資安』的客戶上,也就是那群千億級別的上市公司。」如此,一家新創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生存。

客製化太燒錢!餅夠大才會投入

儘管創業初期遇上新冠疫情爆發,但TXOne依然在海外市場取得成績。「背後有趨勢科技的品牌加持,企業客戶自然會信任我們的實力。就算只通過視訊會議展示產品,還是順利簽下多筆海外訂單。」劉榮太分享。

相比其他國際資安大廠,劉榮太認為TXOne的競爭優勢是為各產業「客製化」資安方案:「我很願意花時間蹲進每個產業做研究,然後回過頭來調整產品的特性或功能。比如輪船航運業,輪船在海上行駛受到風浪影響,其上下波動的高度超過1公尺,因此其資安產品需要防水、防摔落。」

劉榮太_TXOne創辦人暨執行長_2023_02_03_蔡仁譯攝-3
劉榮太認為,TXOne的競爭優勢是為各產業「客製化」資安方案。
圖/ 蔡仁譯攝影

截至2022年底,TXOne累積了2千多家客戶,並且 瞄準半導體、電動車、精密加工、製藥、晶圓代工廠等產業, 甚至扛起台灣幾座水庫、雪梨地鐵系統的資安守護責任。「客製化真的很燒錢,不會盲目投入。」劉榮太說,「團隊會先分析該產業的潛在客戶數、市場需求夠不夠大,以此決定是否投入成本開發,期待後續可以邁向規模化。」

目前TXOne的年營收約數千萬美元,繼今年完成B+輪募資後,其募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展望未來,劉榮太的首要之務是拿下各產業的頂級客戶,「先說服『領頭羊』合作,累積品牌影響力;等到工控資安市場成為主流時,同個垂直產業的其他客戶就會跟著買下TXOne的單。」

Q:TXOne在各地區的營收占比?各項產品的營收比重?

A: 我們主要分成 4 個市場:美國、歐洲、日本、還有其他地區,營收算是蠻平均的,估計 2023 年營收各約20%。3個產品線營收比重也是相對的平均,約莫各占30%至40%。這個現象我覺得很好,表示每個資安產品都有獲利能力。我們的目標,是一家客戶最終導入TXOne的所有產品。

Q :除了做到客製化,TXOne還有什麼優勢?

A: TXOne能確保資安產品導入以後,不會打擾到整個生產線的運作。客戶最怕遇到「機台原本好好的,安裝完產品以後反而跑不動、導致生產中斷」的情況。針對這方面,我們會謹慎評估產品導入情況。

Q:TXOne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A: 我的理想是,做出一家大公司、做出資安品牌,以及讓創投們對資安產品更有信心。TXOne不會停止募資,也會持續找尋合適的資安人才加入團隊。我們接下來會以IPO(首次公開募股)為目標,美國或日本都可能。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及對支付工具的使用需求,間接促使金融支付服務在近年來出現許多重大變革,從主動融入生活場景、串連數位實體通路,讓服務無所不在、再到如今因應超維金融時代到來,支付服務走向「超越維度、微至個人」,已成未來必然趨勢。

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報告,所謂超維金融意指,金融服務不只要跨越客群、通路和場景等各個面向,更要確保服務維度可以細緻到滿足每一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而在超維金融時代下,如何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使用自己喜好的支付工具進行交易,成為金融業者發展支付服務的重點。

一直致力提供完善金融商品與服務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下簡稱中信銀),從跨場景、跨境與跨平台三個面向出發,發展出多元、便利及優惠的支付服務,不只符合民眾希望金融服務可以跨維度與個人化的期待,領先趨勢的佈局策略,亦讓中國信託成為支付產業裡的領導品牌。

跨場景|打造超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從跨場景的角度出發,中信銀的佈局策略是,積極與不同場景的領導品牌合作,包括航空、交通、電信、百貨、電商、外送、社群與公益等,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且最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在跨場景支付生態圈,中信銀除了提供包含辦卡、刷卡、累點、折抵、查詢資訊等無斷點支付服務,更整合合作夥伴力量創新刷卡回饋機制,讓民眾在消費的同時也能享有超值優惠。中信銀與LINE Pay合作發行聯名卡,並推出刷LINE Pay卡便可獲得LINE POINTS點數回饋的創新機制,不只突破傳統聯名卡只能回饋紅利點數或現金的框架,LINE POINTS可以折抵消費、購買LINE貼圖或是電子票券、捐款、轉換成其它點數或航空哩程的使用彈性,也讓LINE Pay卡成為台灣民眾最愛用的信用卡之一。

此外,中信銀除了與台灣中油合作發行中油聯名卡,更進一步協助台灣中油推出台灣第一個行車交通電子錢包「中油Pay」,並創新推出中油 Pay綁定中油卡先儲值再加油最高可獲得6.8%回饋,及加油時自動優先折抵紅利金的服務模式,成功獲得廣大開車族的肯定,創下發卡量近130萬的佳績。

跨平台|整合最多元的商戶金流服務

就跨平台的角度來看,中信銀則推出整合多元支付工具的商戶金流服務。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近五成消費者認為,在不同通路使用不同支付工具是一件相當不方便的事情,此外,不同年齡階層消費者偏好使用的支付工具亦不一樣,由這兩點調查結果來看,商家必須提供多元化支付工具,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並帶來好的交易體驗。

為協助商戶跟上多元支付趨勢,中信銀事先串起刷卡機、行動錢包等不同支付工具,讓收單金流服務可以跨越不同平台,不僅為商家省下自行整合的時間與成本,也提供消費者自由選擇付款方式的彈性。目前中信銀的收單金流服務共有手機刷卡機、多元支付刷卡機及雲端收款三種,商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營運型態及應用場域做選擇,輕鬆跟上多元支付趨勢。

手機刷卡機則是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將手機或平板化身為刷卡機,消費者可以使用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支付工具感應付款,適合移動收款商戶,也適合沒有實體門市或門市空間有限的商戶。多元支付刷卡機整合20種以上支付工具,且同時具備刷卡、感應及掃碼等各種功能,商戶只需要一台設備就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需求。雲端收款則讓商家可以發送付款連結給消費者,消費者點選網址後輸入信用卡相關資訊,就能完成付款。

DSC04898-2.jpg
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可將手機或平板輕鬆化身為刷卡機, 無論消費者使用的是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 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都可以透過支付工具感應付款、快速結帳,適合移動收款商戶。
圖/ 中國信託

跨境|發展更便利的跨境支付工具

站在跨境的角度,中信銀看準跨境電商網購趨勢,且觀察現行主流跨境支付工具的種種不方便,例如:使用ATM/Web ATM轉帳必需重覆輸入資訊、使用超商繳費要特地走一趟便利商店等,中信銀近年積極與跨境業者合作推出更便利的台幣存款帳戶支付(ACL)服務,為民眾提供跨境支付新選擇。

目前,中信銀已經於淘寶APP上推出ACL服務,淘寶會員只要綁定中國信託台幣存款帳戶,日後購物結帳時,便能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無需重覆輸入轉帳帳號等資訊,也不必特別出門,既安全又便利,而且手續費只有1%,亦沒有其他額外費用,交易成本比起傳統支付工具還要低。

面對超維金融時代的到來,中信銀除持續擴展跨場景支付生態圈、與更多境外業者合作,以及協助更多商戶建構便捷且安全的收款服務,還會依照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期待–超越維度、微至個人–與時俱進的完善支付體驗,實踐「客戶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的承諾。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