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圖解】台灣3波餐飲出海潮:掰了中國?跟著台積電飛美國、收服東南亞吃貨!

疫情漸降溫,悶很久的餐飲台灣隊終能大展身手,繼續擴張海外市場。別於以往2波出海浪潮,這次有什麼特殊戰略呢?

疫情陰霾逐漸撥雲見日,餐飲市場迎來曙光。經歷過低谷,就知道要更堅強才能迎戰未來。出海,無疑是壯大的重要路徑。

有了鼎泰豐、85度C、八方雲集等出海老將開路打先鋒,這一波餐飲出海新浪潮,業者累積了不同於以往的能量,也正盤算著全新戰略。

在美國一顆(招牌鍋貼)要23塊錢新台幣!」百萬訂閱YouTuber莫彩曦Hailey,與丈夫Adam在頻道分享首次在八方雲集美國南加州門市的用餐體驗。

一顆鍋貼出海到美國,身價翻了3倍,但美國消費者依然埋單,展現最大消費市場的高含金量。

攤開八方雲集2022年的財報,會看到這家在2022年3月底開幕的美國唯一門市,營收在9個月之內就衝破新台幣1.3億元,為全年度貢獻了將近2%的營收。也可以看得出來中國的營收正在快速收攏,美國市場將成為未來八方雲集的海外營運重心。

不僅是八方雲集正在積極調整海外策略,近期還有更多首次布局海外的新戰將:築間、豆府、胡同、Q Burger等連鎖品牌,都宣布考察海外市場。四處風聲正在吹動,新一波餐飲出海浪潮正蓄勢待發。

從2022年下半至今,台灣餐飲市場逐漸回溫。由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2022年餐飲業全年成績來看,總營業額達新台幣8,653億元,市場已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更活絡,且成長幅度達18.9%,不但終結2年餐飲業負成長,營業額、年增率皆創下歷年新高。

疫亂3年先「顧家」,餐飲出海磨刀霍霍

回顧過去3年的疫情惡夢,路易莎咖啡董事長黃銘賢回憶,儘管已在2019年於泰國開出海外第一家門市,「但那時只想努力穩住台灣、先把家顧好。」按兵不動3年,如今準備好重啟海外布局。

能在近期開出海外分店的企業,多半是在2018到2019年就開始籌備,儘管在過去3年眾廠商的上市櫃、海外拓點計畫都有延宕,不過一旦市場回溫,就能立刻重啟。出海資金主要為2大來源, 尚未上市櫃的公司,多由股東增資、引進新投資人,或是尋找海外授權代理對象合作;已上市櫃的企業則有更多元的募資方式。

「能挺過疫情的,都是好公司。」經過疫情3年,六角國際發言人謝婷韻有著這樣的體悟。餐飲集團深蹲3年,終於等到能大展身手的時刻。

這3年, 也讓餐飲集團化、規模化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台灣POS點餐系統商iCHEF(資廚)創辦人程開佑,回顧2022年自家數據觀察,「不論是營業額或是淨獲利能力,多店品牌比起單店品牌,預測會上升的老闆占比都是比較高的,且都在2倍左右。」背後原因在於通貨膨脹及人力成本變化,即使是營業額預期將會回升,但獨立店家的獲利顯然較為悲觀。

而上市櫃、走向資本市場,則是擴大經營的一條典型道路。天帷企管顧問工作室創辦人林剛羽指出,透過資本力量築起門檻,能讓自家的商業模式不容易被複製。「店型有特色、咖啡好喝、拉花漂亮,這都很容易被模仿,不過 資本密集、規模化就是一個不容易被模仿的門檻 ,建立這個門檻之後,別人要打敗你就愈來愈困難。」

台味出海3浪潮

異於鼎泰豐、乾杯套路!這一波有3特徵

要獲得資本市場的肯定,就要將國際市場打開,展現大規模的營運、獲利能力。反過來說,在台灣上市櫃,也是發展海外市場的籌碼。「有時候,人家(海外市場)不知道你在台灣多厲害,但你可以 告訴人家你是上市上櫃公司,那就是一個很基本的認證。 」林剛羽說。

台灣餐飲品牌出海並不是新鮮事。像是鼎泰豐早在1996年就在東京開出第一家海外分店,打造了嚴謹的出海作業流程,為日後國際展店打下基礎。如今全球鼎泰豐在海內外已有超過178家分店。2004年成立的85度C,也同樣在成立後快速展店,並在2006年分店數超越星巴克之後,2009年以「美食-KY」上市,加碼投入海外市場。

「一開始有點像大航海時代,他們開著一艘船,前往未知的市場,他們可能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這件事情,試探性質比較多一點,」林剛羽這樣形容。

到了2015年後,則出現了第2波出海浪潮,目標市場多以中國為主。像是乾杯集團就於2015年在上海外灘五號樓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老乾杯」,並在2016年公開發行。

如今乾杯集團已經插旗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共22家分店。也正是這個時期,台灣珍珠奶茶開始享譽國際。「珍珠奶茶投資金額低、很好複製,確實是席捲全球市場。」林剛羽觀察。

餐飲出海關鍵數字

不只聚焦茶飲、中國,加碼另拚合資直營

那麼,這一次從2019年醞釀至今的新一波出海浪潮,有什麼不同的之處?主要有3大特徵。

首先,除了好複製,展店成本低的茶飲之外,也可看到 愈來愈多正式餐飲品牌出海 。像是六角國際就在以日出茶太打下多國市場後,進一步將旗下的段純貞牛肉麵推向美國、香港市場。「餐點跟茶飲差非常多,製作一碗麵的時間會是手搖飲的5倍以上。」王座國際餐飲總經理林子恒說,必須要花更多功夫進行員工訓練、制定現場執行SOP。

第二、 中國熱退燒 ,轉向美國、東南亞市場。在2022年,八方雲集、瓦城相繼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同時也決定轉向美國市場發展。「10年前是往中國方向,因為比較近、好管理,餐飲口味也類似。」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消費產業負責人呂宜真分析,但是近年中國本地餐飲品牌興起,對台灣業者來說已成為紅海市場,「而且去年封城真的受傷很深,反觀這幾年疫情之下,美國為了保障企業也是有做一些補貼,還是一個比較友善的環境。」

同時,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呂宜真說,「餐飲布局一定是往人多的地方做。」先從華人多的美西市場切入,再進一步推廣給更多族群。近期台積電在美設廠,預期會跟著落成的「台積村」儘管還未成型,但也已經成為許多餐飲業者出海時觀望的市場。

此外,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是熱點。背後原因,同樣是華人市場眾多,且許多城市都有新商場落成,商機四起。

第三、 更大膽嘗試合資成立公司、直營模式。 林剛羽認為,經過了前2波餐飲出海浪潮,連鎖餐飲業者已經逐漸摸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因此開始以直營方式開啟市場。Q Burger董事長鄭瑞賓也透露,目前正積極洽談美國當地合作夥伴,預期未來將以直營為主的方式拓展,比起加盟,落地直營更能掌握營運狀況。

無論是經營國際市場許久的出海老將,或是醞釀3年能量、首次出海蓄勢待發的新兵,面對如今這一波出海新浪潮,都將面對不同於以往的市場考驗。此次《數位時代》走訪經營國際市場的台灣連鎖餐飲品牌,以及他們幕後的服務、供應鏈推手,全面拆解餐飲出海新浪潮。

責任編輯:傅珮晴、謝宗穎

關鍵字: #餐飲市場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