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評台積電「領先地位恐動搖」:有三原因難留才、求才!
紐時評台積電「領先地位恐動搖」:有三原因難留才、求才!

紐約時報報導,工程師為台積電執全球晶圓代工牛耳打下根基,有如台灣戰略資產。但出生率驟降、工作操勞、相關人才對投入半導體產業興趣缺缺,恐動搖台積電領先地位。

31歲李姓工程師在台積電工作時,曾因電腦病毒癱瘓機械運作而連上48小時的班,協助排除問題。他多年來日以繼夜待命,但2021年底,歷經5年犧牲的他到了害怕電話鈴響的地步。年薪新台幣逾320萬元在台灣雖令人稱羨,卻不足以說服他留下。

目前替一家美商開發網站的他說,時下台灣年輕人比較不願忍受晶圓廠勞累的工作,相關職位不再像以前那樣光鮮亮麗。

報導寫道,過去10年,台積電在打造先進半導體的競賽中遙遙領先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等對手,工程師才能是台積電成為全球最具地緣政治重要性企業之一的關鍵。

人口減少、職場文化、科技求才熱,台灣半導體恐難留才

不過,許多台灣半導體產業高層擔心,台灣將支撐不了產業對新一代工程師日益增加的需求。台灣人口逐漸減少、晶片廠高要求的職場文化、其他科技業工作吸引人才,意味半導體產業求才與留才愈來愈難,這方面的影響深遠。

部分軍事戰略家認為,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主導地位是台灣抵抗中國侵略的保證,部分原因在於美國必須捍衛自身供應鏈中如此關鍵的一環。

報導分析,台灣人才危機與台積電成功密不可分。過去10年,台積電員工總數增加近70%,台灣出生率卻腰斬。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新創公司吸引頂尖工程師之際,台積電徵才時必須和Google等網路企業、荷蘭艾司摩爾(ASML)等半導體廠競爭,外商勞逸平衡與福利通常較佳。

台積電高層捍衛多年來有助自身壯大的高要求職場文化。創辦人張忠謀近期強調台積電的軍事紀律,例如公司半夜會打電話叫醒員工上班。但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年多次坦言,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人才短缺。

台積電為此調整策略,擴大徵才管道並調高碩士學歷底薪;去年9月就延攬畢業生,遠早於每年3月展開的傳統求職季;甚至以線上課程傳授高中生半導體基本知識。

曾任台積電研發副總經理的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說,許多企業難以找到合適人選,求才時沒有很挑剔,電機或資訊工程背景並非必要條件。

在劉德音、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產業大咖呼籲下,台灣2021年設立4所半導體學院,清大是其中之一。總統蔡英文當年12月出席清華半導體研究學院揭牌典禮時說,台灣在半導體人才培育上「是跟時間在賽跑」。

台灣並非單獨面對這些挑戰,因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都陷入人才荒。

在中國,官方曾為培植半導體產業而嘗試吸引台灣工程師,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仍憂慮適任人才「嚴重短缺」。據一項民間估計,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缺口達20萬人。

在美國,政府砸大錢補貼,刺激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公布建廠計畫。但企業高層調查顯示,人才短缺依舊是產業面臨最嚴峻挑戰之一。

在台積電,本國徵才缺口使得到海外設廠、培訓員工更具緊迫性。台積電絕大多數晶圓廠設在台灣,有別於多數硬體大廠很早以前就讓研究與生產遍布全球各地。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說,台積電多年來得益於最佳員工、協力廠商和技術尖端的工廠形成聚落,但目光需要開始放到台灣以外的地方。

史兆威說:「如果我在台積電任職,我會認真思考另覓他地,以便找到人才。」

延伸閱讀:巴菲特「不喜歡台積電地點」:寧可將資金放在日本,而不是台灣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祐萱

關鍵字: #台積電(tsmc)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