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創的領域很有趣,有道是「撞到風口上豬都能飛」,風靡了十多年的區塊鏈及其相關的衍生應用,在世界各地都不難發現已慢慢失去昔日的盛況,無論是風投機構還是韭菜大眾,乃至是智庫與媒體,目光早已移向更火熱的人工智能與ChatGPT,探討起那些「劃時代的科技」即將「改變人類的生活」,並大幅的「顛覆我們就有的世界秩序」云云...是不是很像幾年前人們稱頌區塊鏈那樣?
當然,我並非覺得區塊鏈就此曇花一現、再無可用武之地,相反,我反而很期待潮水退了,「嘴砲炒作的咖」散去,那些有實力能堅持到現在的項目,有機會開花結果,搞出點真正對人類社會與商業模式有幫助的東西。只不過,若同樣將區塊鏈與ChatGPT視為生產工具,能立刻派上用場創造效益的,或許ChatGPT更有那麼點劃時代的意味。
我想從幾個角度來試著分析,最後再分享些我對人工智慧的看法。
真的非區塊鏈不可嗎?
首先,區塊鏈是什麼無須多談,「罄竹難書」的網路資訊與各路自稱專家的討論,足以把區塊鏈,虛擬貨幣,以及NFT等描繪出大概的輪廓。若單就比特幣的價格來看,2016-2018可謂區塊鏈的高峰期,一時間ICO/STO與各種「幣」百花齊放,隨後靠著數位藝術品,虛擬土地等題材勉強再造聲勢的NFT,也在2019年以降又拉抬了一波風潮,只不過終究(尚未)看到什麼真正具有意義的項目。
你說用「幣」來代表各種經濟行為的權利義務,可以是通用貨幣(例如比特幣,穩定幣),數據共享機制,又或是金融化的資產(股權或房產),再而套用到數位藝術的領域,又有蒐藏和增值的潛力...只不過,就技術和應用層面來看,實在找不太到「非區塊鏈不可」的理由,由政治大學教授曲建仲所著 「加密貨幣的真相」書中就有一系列很好的舉例。
那麼,信任問題能被解決嗎?
至於所謂區塊鏈能建立(或解決)「信任」這檔事,就更值得玩味了。信任確實是人類社會賴以運作的基礎,讓用最小成本的方式建立高效率的信任機制,絕對是值得期待的創舉。然而,無論是各種共識機制(PoW, PoS等),抑或是層出不窮的標準協議(REC20, ERC721等),本質上都還是在各種數據的交換,儲存與驗證過程上進行差異化與優化,並未涉及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
不錯,去中心化或許有他的優點,但以目前與可預見的十年之內,中心化的商業銀行,政府的數據庫,以及谷歌微軟亞馬遜這些行業巨頭索提供的金融與科技服務,似乎還是更值得「信任」一些。你當然可以討論他們作為寡頭壟斷或隱私侵犯之類的問題,但總好過不斷出問題的加密貨幣圈,和那些用專業術語包裝的很漂亮,但商業模式卻莫名其妙的項目。
(短短2022年就發生過的幣圈重大事件:Luna穩定幣崩盤; 市值百億美元的 Terra,三箭資本和 FTX 相隔僅幾個月連番破產清算; Infinity 側鏈 Ronin 遭駭客入侵,損失超過 6億美元; Tornado涉及全球洗錢,遭美國制裁...還沒算上數百件詐欺與龐氏騙局的項目)
曾有人評論區塊鏈像是一個「不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或許說的有點意思,首先我不認為「虛擬貨幣」與「區塊鏈」可以劃上等號,而我也認同區塊鏈或許有機會「解決些什麼」,只不過時機尚未成熟,又或如物理學者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到,每次重大的科技進步,總是要伴隨著典範轉移,來建立新的系統與價值體系,然後才是真正的商業應用與普及於大眾。
區塊鏈起了一個不錯的頭,可惜這幾年下來被一群投機者給玩壞,熊市的來臨或許是一件好事,讓有能力也願意做事的人,繼續在這個賽道上拚搏。
比起區塊鏈,ChatGPT更能顛覆產業?
既然區塊鏈不再吃香,人工智慧(AI)與ChatGPT自2023年肇始,便立即填補了這塊風頭,雖說AI的發展早就不是新聞,各種實質應用也很大程度上出現在各個產業,但去年11月OpenAI推出的智慧聊天機器人之後,立刻捲起全球性的風潮。上線兩個月就累積超過1億的用戶,相比TikTok推出全球版本後花了九個月累積到破億,Instagram用了超過兩年,而加密貨幣貨幣使用者累積過億的時間則是更久...足以顯示對於普通大眾來說,ChatGPT能立刻帶來的效益與價值,讓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
ChatGPT在很多方面更有「顛覆產業」與「翻轉舊有模式」的潛在特質,像是偏重技術類型的工作,例如數據分析與程式編碼等領域,AI更擅長以高效且精準的方式處理大量數據。而當ChatGPT被大量不同的情境所訓練,可以用更貼近人類語言的方式產出訊息時,影響便迅速的蔓延到其他產業,包含媒體,行銷策劃,教育,乃至專業性更高的法律會計顧問,與醫療問診和心理諮商等,似乎都可以馬上的透過ChatGPT給予即時準確的輔助,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趨勢。
若要論述「不懂XXX,就是跟不上時代的轉變,工作也有可能不保」,這裡的XXX好像填入ChatGPT,遠比區塊鏈合理的多,至少在此時此刻人工智慧可以扮演的角色,將直接進入到各行各業的日常運作,而非僅是在炒作相對空泛的概念,然後被投機者拿去操作所謂的「投資收益」,或是被拿到舞台上不斷渲染好強好棒好厲害而已(大量的區塊鏈項目便淪落於此)。
ChatGPT會不會衍生出問題?我相信絕對會,但至少比較難看出在龐氏騙局與資金盤的顧慮,他不太會有利用人性貪慾吸引大眾集資,然後開發出不知所云的「幣」與NFT,一旦沒有人持續加入,資金鏈一斷整個項目也就隨之崩潰現象。
ChatGPT的疑慮到比較有機會出現在另幾個層面:各種牽涉創作的倫理問題,例如學術論文/新聞報導若由AI來完成,是否能被接受?以及與人際交流相關的隱患,例如法律和諮商的專業服務若由AI來提供,出錯的問責機制該如何界定?甚至是詐騙集團利用超擬真的聊天機器人來進行不法行為時,又該如何防範?
最後,若說科技的進步會對既有生活與經濟產生改變,我們不妨從兩個面向來思考:
- 這項科技到底改變了什麼?
- 這種改變是否沒有任何可以替代的方案?
如此,我們對時代的趨勢便能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再而可以思考,自己的領域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與機會。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蘇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