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力拚造車,於24日傍晚發布重訊,宣布取得德國汽車零件大廠ZF集團子公司ZF Chassis Modules的50%股權,雙方將在乘用車底盤系統建立新合作夥伴關係,並擴大雙方與頂級汽車客戶與相關供應鏈商機,業界看好鴻海有望與歐洲傳統車廠賓士、BMW、Stellantis展開合作。
鴻海收購ZF Chassis Modules,這家公司有何來頭?
ZF集團是全球第3大的一級汽車零件供應商(Tier 1),僅次德國的博世(Bosch)與日本電裝(Denso)。ZF旗下負責製造與組裝乘用車車軸系統子公司「ZF Chassis Modules」,主要業務為全球頂級車廠提供服務,2023年該業務部門銷售額超過40億歐元,目前企業價值約10億歐元。
鴻海、ZF將持有ZF Chassis Modules各50%股權。根據重訊說明,鴻海透過子公司以不超過5億歐元(約新台幣170億元)取得ZF Chassis Modules普通股,Class A 特別股總交易金額6千萬歐元(約新台幣20億元),實際支付金額按雙方約定調整項目確定後決定。
不過雙方的合資協議,還需要獲得相關監管部門批准,預計6至9個月交割。
鴻海與ZF結盟,對鴻海造車夢有什麼幫助?
ZF在汽車市場已累積一定客戶群與市占率,ZF Chassis Modules 前三大客戶包含賓士、BMW及Stellantis,將有助鴻海開拓傳統車廠及電動車客戶。
長期關注汽車產業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分析雙方的合作有兩大效益, 第一接觸傳統車廠客戶 ,ZF集團是歐洲做動力總成與變速箱大廠,歐洲車廠雙B都是它的客戶,對鴻海來說,可進一步接觸過去難以觸及的傳統車廠。 第二補足台廠較弱的汽車底盤 ,合資公司可補強過去台灣產業在底盤方面的不足,以模組化底盤的方式提供更多電動車產品的服務機會,汽車底盤包含動力及其他模組。
對ZF集團來說,過去主要專注在內燃機的動力系統,透過與鴻海合作,一方面可以吸收鴻海過去在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組裝的經驗,也可了解IT產業對於造車的想法。ZF執行長克雷恩(Holger Klein)還大讚:「透過與鴻海的合作,等於獲得一個強大的戰略合作夥伴。」
事實上, ZF透過尋找新合作夥伴,可以有效做資源配置,比起利潤較低的底盤組裝業務,ZF更願意投資晶片與軟體 。克雷恩告訴路透社:「這項業務(指底盤組裝)增長速度很快,但利潤相對低,因此需要新的資本。」
此外,這次簽約由鴻海科技集團電動車策略長關潤(Jun Seki)出馬,與ZF執行長Holger Klein在德國ZF總部完成合作簽約儀式。
除了乘用車底盤系統的合作外,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劉揚偉更透露,「未來我們還會持續與ZF集團攜手,在運輸和移動領域探索更多的合作機會。」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