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竹晶品城3/15熄燈!巨城卻能打下百億營收,差別在哪?解析百貨新戰場
【觀點】新竹晶品城3/15熄燈!巨城卻能打下百億營收,差別在哪?解析百貨新戰場
2024.03.11 | 新零售

新竹的「晶品城購物廣場」先前傳出將暫時閉館的消息,今日媒體報導指出,晶品城即將在3月15日熄燈。「晶品城」官方指出,經過審慎評估後,認為必須進行轉型,決定重新規畫及調整營運方向,預計年底前完成整修作業。

事實上,去年開始晶品城就傳出,有廠商收到通知,只能營業到2024年一月,導致從去年下旬開始,就陸續有攤商撤點,多處出現空租情景。

晶品城在2016年10月開幕,座落在新竹火車站附近的黃金地段,吸引了多家知名連鎖餐廳進駐,例如星巴克、拿坡里、寶雅、日藥本舖、小蒙牛頂級麻辣養生鍋等,也是新竹市首座BOT立體停車場及複合式購物中心。

對比新竹最知名、營收最高的的購物中心「新竹巨城」,幾乎週週都人潮爆滿的狀況,晶品城的收場顯得更加黯淡,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以下是2023年8月報導:

近日新竹市火車站前、首座BOT立體停車場「晶品城購物廣場」傳出經營困難。有攤商櫃位業者指稱晶品城出現積欠貨款情形,晶品城經營者「晶品開發實業」雖強調並未罔顧廠商利益,但也表示明年1月底後將暫時閉館,重新設定樓層定位。

晶品城2016年10月底風光啟用,其附屬商場為3,800坪大的晶品城購物廣場,陸續進駐許多知名品牌星巴克、拿坡里披薩、日藥本舖、小蒙牛頂級麻辣養生鍋、寶雅,以及近期開幕的熊嗨星樂園、密室逃脫等。

相對晶品城遇到的困境,各百貨集團近年則是持續不斷押寶新竹的百貨商機,竹北遠百2022年初試營運,於2023年1月正式開幕,2022年營收估約新台幣65億元,以客家圓樓特色造型,挑戰新竹巨城購物中心年營收142億元。

遠東巨城購物中心
遠東巨城購物中心
圖/ 遠東巨城購物中心提供

而接下來,宏匯集團攜手環球購物中心,預計斥資155億元打造新竹高鐵站前南北雙塔新地標。而同時,大魯閣集團的湳雅廣場更是在2022年導入桃竹苗首間蔦屋書店,闖出一條路。繼台北、台中、高雄後,百花齊放的新竹市百貨商場新戰場,我看見了屬於新竹的三大經營心法。

心法1:別再打造巨型美食樓,特色品牌才吸睛

幾年前的台灣百貨商場,看見了餐飲吸客這塊誘因,一窩蜂不斷引進餐飲品牌,導致原本零售跟餐飲的比例7:3,一時之間翻轉為4:6甚至更高。但是,一股腦地將百貨商場變身為餐廳集散地難道是消費者想要的嗎?我們為什麼需要一棟棟的巨型美食樓,逛百貨的樂趣將被巨型美食樓完全抹滅,吃很重要但吃不是生命的唯一。

因此,如何打造出商場特色會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像是竹北遠百就將造型打造為客家圓樓,更引進了饗賓集團的頂級吃到飽「旭集」,而大魯閣湳雅廣場則是專精於打造日系品牌氛圍,還喊出「湳雅廣場超Japan」的標語,引進特色日系品牌蔦屋、福湯岩盤浴,還有日系餐飲涮乃葉、ONE&ONE燒肉、銀座杏子豬排、丸亀製麵、MR.咖哩、御前上茶等,日系零售及藥妝品牌UNIQLO、NITORI宜得利、ABC-MART、OWNDAYS。

竹北遠百
竹北遠百2023年1月開幕,建築本身融合在地客家文化,打造山城圓樓。
圖/ 竹北遠百facebook

以「日本人在台生活與求職」影片爆紅的日本 YouTuber「掛村VIDEO」,更特別跑到湳雅廣場拍攝影片,其中以富嶽三十六景意象描述「蔦屋書店」,凸顯了湳雅廣場的日式美學與獨有的特色。可見此決策是充滿驚艷而且具有相當的戰略意義,讓大魯閣湳雅廣場由地區型商場一躍成為與新竹巨城與竹北遠百相同的商場格局。

心法2:瞄準「竹科媽媽」,進攻親子市場

由於特殊的人口結構以及竹科的工作樣態,新竹也是全台灣最多在家帶孩子年輕媽媽的區域。

因此,在新竹的商場更需要特別重視這塊親子商機。除了引進相關兒童遊樂類櫃位,是否是親子友善的餐廳也相當關鍵,更重要的是 持續性的親子型態活動 ,軟性課程活動更是考驗商場經營能力與用心。

晶品城後期引進的熊嗨星樂園,確實帶動了部分爸媽帶著孩子來玩夾娃娃機夾餅乾零食,但沒有全面規劃始終無法挽救。以湳雅廣場來說,與知名台灣IP「Kuroro」合作,打造全台首座整棟商場,高度結合IP的樣貌,Kuroro超級可愛的黑貓造型,絕對讓逛商場的大人小朋友都有全新的逛街體驗,這是相當聰明的做法,當然也不乏室內的兒童樂園,以及多樣化的孩童活動。

熊嗨星樂園
晶品城引進熊嗨星樂園
圖/ 熊嗨星樂園IG

我也曾經在頂呱呱任職期間,在該商場執行了幾場「頂呱呱小小店長」活動,其商場高度的配合以及對孩童活動的執行觀念,都是令人驚豔的,當時與湳雅廣場店長許耀懋「小鐵哥」交流商場經營,他喊出「新竹孩子的主場」這個定位,確實也讓我看見區域商場如何運用專精專攻的策略與巨型商場一搏的戰略。

心法3:如何留下親子客?超市經營是關鍵

除了吸引親子客之外,一個商場要如何讓顧客「天天造訪」,關鍵就在於是否打造一站式購足體驗。

像是微風自己開啟了超市,而遠百本身自帶city’ super部分商場則會跟全聯合作,就是希望透過超市的日常需求,來吸引顧客天天逛商場的動機。湳雅廣場最新定位在「讓全家人都能樂在其中的商場」,與緊鄰的大潤發合作,甚至停車可以互相折抵,這是非常突破的做法;且湳雅廣場近期更引進Uniqlo、宜得利、丸龜製麵、Sukiya等品牌,再連結商場對面的萬坪草地,透過活動市集的推進,貫穿一站式購足體驗。

巨型商場有集團資源與資本的後援,而小型商場則需要透過更多的戰略擬定,跟更多的努力去創造差異化,以我自己來看,大魯閣湳雅廣場透過專精差異化與特色品牌引進、親子著墨以及一站式購足體驗的三大心法,並且發揮到最大值,讓一個小型商場能夠與新竹巨城及竹北遠百互別苗頭,確實是相當令人振奮的一個經典案例。期盼台灣百貨商場能夠更卓越,並且提供給台灣人民更好的消費體驗。

延伸閱讀:牛角燒肉代理商倒閉、買家搶著要!餐飲復甦後的原彈級新聞,掀起3大議題

責任編輯:程倚華、林美欣

關鍵字: #零售業 #百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