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台積電宣布以不超過1億美元額度內認購矽智財(IP)大廠Arm安謀股份,IC設計大廠聯發科也在14日公告,子公司Gaintech Co. Limited以每股51美元,取得安謀490,196股、換算約0.05%股權,總投資金額約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億元)。
安謀在美國首次公開發行(IPO),每股定價51美元,寫下美國今年最大IPO紀錄。台積電也在12日決議以不超過1億美元額度內認購Arm股份。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台積電決定入股的舉動,應與垂直整合能力的提升有關。
他也補充,台積電的重要客戶蘋果(Apple)和輝達(NVIDIA)亦皆投資Arm,兩者很可能是台積電2026年2奈米量產時的首批訂單來源,用於iPhone處理器和輝達下世代AI晶片B100,故台積電入股Arm舉動也有助於爭取兩大客戶訂單。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於6日在台灣國際半導體展上發表演說,並於會後接受媒體採訪。除針對當今AI與半導體之間的關聯作出解釋,也說明台積電當前的因應策略,指出現在半導體發展已經走到隧道盡頭,未來有無限可能。而在接受聯訪時,劉德音也對於美國廠缺工、德國設廠以及台積電是否投資安謀(Arm)等議題作出回應。
AI帶動半導體技術升級,劉德音:2D到3D正在典範轉移
演說一開始,劉德音從IBM在90年代後期開發的深藍(Deep Blue)超級電腦擊敗世界西洋棋冠
軍加里·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的故事,講述超級電腦的無限可能。隨著時間推移,接下來10年將由生成式AI當家,AI已進步到能「匯整合成知識」的層次,「AI將為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重大改變,也為半導體產業帶來龐大的商機。」劉德音說
劉德音認為,半導體是的AI關鍵推動力,「晶片不再受限於尺寸或微縮技術。」隨著AI所需要的記憶體和算力都比過去躍升了好幾級,甚至還在快速成長中,半導體技術開始出現典範轉移,超越2D的微縮,進入3D系統整合。
「過去50年,半導體技術發展如同走在隧道內,前方有明確道路,每個人都知道要做什麼。如今我們已經抵達隧道出口,半導體技術開發日趨艱難,然而在隧道外,還充滿更多可能性讓我們不再受到(微縮)束縛。」劉德音說,
GPU晶片內含1000億電晶體,還會更多?
在未來技術上劉德音點出了兩大重點:3D SoIC和CoWoS。
SoC指的是將如邏輯和感測晶片整合成一顆IC的技術,簡單來說,3D SoIC即將不同的SoC(系統單晶片)堆疊,並透過CoWoS技術做封裝,實現晶片的3D系統整合。透過這個方式,一個系統整合晶片中的電晶體數量將遠大於2D的最大容量。
劉德音指出,AI 訓練使用的 GPU 晶片,內含的電晶體數量約 1,000 億個,想持續增加,就需要靠2.5D或3D堆疊技術持續創新的發展。而為了要讓IC設計人員能更好的跟上晶片的3D化趨勢,劉德音指出:「我們需要一種描述語言來定義所描述的技術,並將其轉換為EDA(晶片設計軟體工具)。」
為此,台積電也推出 3D Blox(一種硬體描述語言),讓晶片設計業者能更方便的針對3D技術進行設計。劉德音表示,語言目前已經被不少企業和EDA廠商所接受。
CoWoS大缺,劉德音:1年半後可趕上
不過,目前AI晶片產能需要用到先進封裝技術CoWoS,在產能還未能跟上的狀況下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對此劉德音透露,大約一年半以後,產能就可以逐步趕上。
劉德音指出,目前不是晶片短缺,而是CoWoS的短缺,「CoWoS發展和輝達的CUDA差不多久,只是今天的需求突然增加三倍,因此短期內會儘量支援客戶,沒辦法做到百分百,但也能做到八成。」
美國廠建設進度樂觀,台積電投資安謀有望?
對於台積電的海外佈局,劉德音今日也給予相當正面回應。被問及美國廠區建設人力短缺問題時,劉德音表示對此顧慮並不大,亞利桑那廠是台積電在美國最大的投資案,會是學習的過程,遇到阻力也屬正常。
劉德音透露,過去五個月的進步相當大,指出台積電獲得亞利桑納政府相當大的支持,對於亞利桑那廠的成功相當有信心,「請大家拭目以待,我想一定會非常成功。」另外,劉德音對於德國廠則表示:「我們現在還在和德國談補助,目前為止都非常順利。」
最後,針對台積電是否將成為IP大廠安謀股東,劉德音表示安謀對台積電的生態和技術展有相當重要地位,台積電還在評估當中,本週就會有答案。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