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其實是靠「抄襲」Canva?設計軟體AI大戰,老牌、新創怎麼出招?
Adobe其實是靠「抄襲」Canva?設計軟體AI大戰,老牌、新創怎麼出招?

Adobe 上月發布了新版 Adobe Express,將其 Firefly AI 功能融入其中,可自動刪除圖像背景、音訊動畫製作、PDF 編輯等。從此次更新可以看出握有 Illustrator、Photoshop、After Effects 等專業軟體的 Adobe 正逐漸將自己重新塑造為「一站式解決方案」。

然而,與對手相比,Adobe 的腳步還是慢了許多。該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 Canva 以其簡單易用的設計方式、大量模板和素材而聞名,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矚目。而早在 2019 年,Canva 就首次推出了結合 AI 的一鍵去除背景功能;今年 3 月底,他們更是發布了 10 項基於 AI 技術的全新產品功能,使用者只需上傳圖片,就可透過 AI 自動生成多種設計模板,還可以自動剪輯影片,甚至有一項名為「魔法消除」的功能,可以自動擦除畫面中的物體,並用文字填充空缺。

可以說,無論先後,Canva 與 Adobe 在這波 AI 熱潮底下,都把生成式 AI 工具當成了這半年發展的重點。

Adobe的「複製Canva」策略見效?

身為軟體界不能倒的巨頭,Adobe 面對競爭威脅時的作風向來簡單直覺——買得起就買。

2021 至 2022 年間,Adobe 接連買下 Frame.io、 Abstract and Notebooks,就是為了確保在「團隊協作」的層次上,沒有人能超越。當然,還少不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 Figma——這款昔日自豪以「反 Adobe」自居的軟體,也在 2022 年宣布接受併購。

自從 Figma 的威脅被消滅後,Canva 就成為 Adobe 現階段的最大敵人。它似乎毫不掩飾地跟 Adobe 打對台——旗下功能如允許用戶直接編輯 PDF,原先是 Adobe 的正字標記。

過去幾年 Canva 的光速成長,反映出它確實抓緊了 Adobe 的軟肋。先前 Adobe 能夠藉由自身的壟斷性地位創造推力,要求從業人員必須花上數週、數小時精通自家軟體,但隨著其他設計軟體加入,這個局面將逐漸鬆動。行銷人員、自媒體創作者、專業知識擁有者、小型企業等,都可以自己完成設計工作,而不必學習絕大多數時間都用不到的複雜功能。

然而,8 月的更新,證實了 Adobe 捲土重來的速度超乎預期,產品更新能力也不遜色,對 Canva 來說,這意味著其之於 Adobe 的獨特銷售主張(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可能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獨特。套一句 Canva 共同創辦人 Cliff Obrecht 曾經在 LinkedIn貼文上對 Adobe 首席產品長 Scott Belsky 的抨擊:「Scott Belsky……來自 Adobe……他們的產品策略是複製 Canva。」如果要將軟體上的創新作為企業的關鍵護城河,那麼或許在資本雄厚的老牌巨頭前, Canva 並不如過去想像中那麼堅固。

Adobe有龐大資源、加入AI功能,與Canva 競賽白熱化

如果說 Adobe  Express 已經透過改版證實自己在軟體研發速度上完全不輸給新創,那麼接下來就換  Canva 應該要當心了。將「 Ai 算圖」當成下一站擂台的 Canva ,在算力上比不過  Adobe ,圖片的精緻與逼真程度皆落後,而兩者的收費模式又是同樣採取免費增值模式——對個人提供免費服務,轉而向大型企業收費。在吸引企業用戶方面, Adobe 還擁有類似微軟的「連環船」產品策略,儘管員工不見得需要其中一個軟體,但是由於與其他軟體被綑綁在一起,團隊便有強烈的動機採用一整套解決方案。

隨著 Firefly 最終整合到擁有 3,000 萬用戶的 Creative Cloud 企業版本中,企業會有更高的誘因放棄 Canva,而 Canva 這匹昔日黑馬,也被催促再更加緊腳步,或者端出更讓人耳目一新的競爭優勢。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

責任編輯:蘇祐萱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