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pang用戶突破2,000萬,股價卻下跌?解析韓國電商巨頭「先蹲再跳」野心
Coupang用戶突破2,000萬,股價卻下跌?解析韓國電商巨頭「先蹲再跳」野心
2023.11.09 | 新零售

近來在台灣大打折扣戰的韓國電商巨頭酷澎(Coupang),公佈了第三季財報,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Bom Kim)也再次於財報會議上提到台灣業務的驚人成果,不僅成長速度比當初在韓國更快,並且長期奪得台灣購物App排行榜首。

Coupang第三季財報|用戶突破2,000萬,股價卻下跌?

酷澎公佈的第三季財報中,2023年第三季淨營收為62億美元,高於外界59億美元的預期,也較去年同期的51億美元成長21%,不過稅後淨利方面則為9,13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並低於外界預期的1.19億美元。

獲利水準沒到期待的緣故,也導致酷澎股價在盤後交易時段下跌11%至15.8美元左右。從2021年上市以來酷澎股價已經下跌64%,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迄今成長了高達14%之多。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延伸閱讀:Coupang砸錢能撐多久?從財報會議28次的「台灣」,解析一筆划算生意

Coupang在台灣推出「火箭跨境」及「火箭速配」一週年,創辦人讚快速成長

這恰好也與酷澎開始積極進攻台灣市場的時間不謀而合。酷澎早在2021年就進駐台灣,不過最初是提供類似Uber Eats的鮮食配送服務,被認為只是想增加關注度進而在資本市場博得優勢,但去年酷澎在台灣推出了「火箭跨境」及「火箭速配」兩項新服務,也正式加入了電商賽局。

coupang 2023q3.jpg
或許與在台灣取得的成功有關,酷澎的活躍用戶數正快速成長。
圖/ 酷澎

「台灣」一詞也多次在酷澎的財報會議上被提及,金範錫表示,酷澎在去年10月於台灣推出火箭速配,與韓國首年營運的成績相比,台灣業務第一年表現更佳、成長更為快速,同時酷澎的App很有機會成為2023年台灣下載排行榜冠軍,「我們創造了一個好的開始。」

在台灣的飛速成長,似乎也反應在活躍用戶的大幅增長,這一季酷澎活躍用戶達到2,040萬人,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4%。活躍用戶的定義是,這一季至少從App或網站上購買過一次的消費者。金範錫指出,台灣市場的拓展,也讓韓國1.2萬間商家的產品得以賣出海外。

這個月,酷澎更宣佈在台灣設立第二座物流中心,雖然規模仍比不上韓國本土,但已是規劃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並預計明年上半年再設立第三座物流中心。上一季的財報會議上,金範錫透露將在外送服務Coupang Eats、影音串流服務Coupang Play及台灣投資4億美元。

延伸閱讀:酷澎討論度激增12倍、打趴momo!韓國亞馬遜怎麼擄獲台灣人的心

目前酷澎正積極效法亞馬遜的成功模式,從零售上的銷售模式、會員收費到進一步打造影視等生態圈服務,試圖在亞馬遜關注度不高的亞洲市場取得成功。而從財務表現看來似乎表現不壞,目前酷澎是少數能單靠零售業務營利的電商巨頭,加上現金流狀況正在好轉,《彭博社》指出,過去12個月酷澎產生了19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前一年這個數字是負11億美元。

就算獲利不如預期,Coupang還是要加碼投資台灣!為什麼?

酷澎願意如此大規模投資台灣,也與他們龐大的野心有關。首先,他們並不打算只將台灣當作銷售韓國產品的新市場,更希望與台灣的供應商合作,將台灣的商品帶到韓國去。對於台灣業者而言,而獲得韓國最大電商業者的跨境資源,勢必有非常吸引力。

韓國電商酷澎Coupang盯上台灣
酷澎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而目前台灣會是他們練兵、驗證商業模式的關鍵地點。
圖/ Coupang提供

另外回顧過去幾年,疫情紅利讓酷澎等電商業者高速成長,2021年上市後酷澎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先是宣佈落地日本,而後則進入台灣市場。然而酷澎在日本的發展似乎並不成功,測試兩年後在今年3月宣佈退出日本市場。

再加上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拼多多都在亞洲積極擴張,提升了酷澎接下來在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海外布局難度,台灣或許是他們最能「練兵」累積出海經驗、驗證複製「酷澎模式」能否在海外成功的關鍵市場,也或許會是他們未來開拓東南亞的重要中繼站。

延伸閱讀:Coupang再開第二座物流中心!創辦人大讚台灣「投資寶地」,他看到什麼?

資料來源:BloombergLinkedInKorea JoongAng Daily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AAMA台北搖籃計畫自2012年成立以來,他引領的團隊累積輔導近300位創業學員、106位導師,並形塑超過500人跨領域社群,是臺灣深具規模有影響力的新創社群之一。

如今,他不僅見證許多新創從成立到成長,更親身參與多家企業上市前的治理輔導與制度建立。面對今年證交所迎來創新板2.0的制度升級,顏漏有直言:「現在是許多蓄勢待發的臺灣新創,邁向資本市場的絕佳關鍵時刻!」

企業四階段成長曲線,以治理五力找到最佳時機點

不是所有的新創都能順利上市,但要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治理就是必修課。新創企業的發展曲線可歸納出四個主要階段:創建(Create)、產品市場適配(Product-Market Fit)、快速成長(Growth)以及持續成長(Sustainable Scale),顏漏有指出,「治理介入的黃金時機,大約從第三階段展開,因為前兩個階段是企業還在求生存的時候,當企業走到快速成長期,這時候營收規模擴張、組織變大,治理力就會決定企業是否走得穩健。」

換言之,產品技術好≠有治理能力,企業必須有系統性建立起管理制度。顏漏有分享他觀察企業的治理體質,通常會從這五個面向來剖析,分別是:董事會結構與功能、股東權益保障、利害關係人管理、法遵與內控、以及財務透明即時揭露。以董事會結構為例,不再是從熟人朋友人選當董事,而是要設立審計、薪酬、永續等專業委員會,才能真正發揮董事會的監督、策略指引功能。

不過顏漏有也強調,這五大面向不容易全部一步到位,關鍵在於創辦人的mindset轉變,當有想要走向資本市場的意識後,接下來就要有所行動,例如準備財務公開、關注利害關係人權益等等,並藉由外部資源像是證交所、承銷商及會計師的輔導,更全面檢視公司的財務、內稽內控制度。「所以當你有這個想法,應該愈早準備愈好。」顏漏有的建議凸顯出,治理力,不僅是遞交資本市場的門票,更是企業的永續競爭力。

制度健檢到長期策略,創新板為何是治理升級加速器?

3F0A3003_0.JPG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顏漏有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長期與新創企業互動之下,顏漏有透露,目前AAMA所輔導的新創當中,預計未來三年約有30家企業有上市準備,其中不乏鎖定登上創新板為優先目標。換言之,創新板的上市制度設計,也是推動新創企業治理升級的加速器。例如企業要具備符合資本市場要求的治理架構,同時決策者從「內部運作邏輯」轉向「對外負責思維」,藉此建立起與投資人與合作夥伴的信任感。

確實有幾家具備成長潛力而登上創新板的新創企業,藉由資本市場資源,落實治理轉型甚至成功拓展國際市場。顏漏有提到,Gogolook就是代表案例之一,他觀察Gogolook在申請創新板並準備上市過程,便啟動治理優化的行動,這幾年也針對董事會結構進行調整,積極引入有產業、資安、金融科技背景的獨立董事,讓董事會組成更多元,對營運策略提供實質指導與監督。

另外,顏漏有還指出Gogolook以技術產品切進2C市場,隨著登板後這幾年,商業模式也持續調整,開始與國家政府單位合作,跨入反詐領域打開2B商機。Gogolook在財務透明與創新板制度背書的基礎下,不僅取得國際合作的信任,營收表現也高出市場平均水準,更於去年透過國際擴張完成海外併購,成為創新板企業成功轉型的典範。

不過,顏漏有強調,新創企業登板後才是挑戰的開始。治理的強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思索3到5年的長期成長策略,而非僅止於短期的營收擴張。「你必須要跟投資人講清楚公司的成長故事,市場機會在哪裡?未來商業模式預計怎麼落地?」他解釋,唯有建立長期成長的思維,新創企業才能在治理打底後,真正走向可預期、可擴張、可實現的未來藍圖。

創新板2.0新局面,推動新創資本市場群聚效應

為了幫助新創企業的長期策略具體可行,顏漏有提到今年證交所的創新板2.0制度,不僅取消合格投資人門檻、提升市場流動性,更優化創新審查制度,深化與投資人的媒合互動。隨著新制上路,資本動能逐漸發酵,「相信這幾個月的交易規模、成交筆數已有明顯增長,當投資人參與意願提升,就有更多新創公司加入創新板,整個資本市場的活力也會隨之提升。」顏漏有補充道。

除了制度改革,更值得關注的是創新板的產業結構定位與政策意圖。顏漏有指出,創新板特別聚焦數位經濟、AI、生技、智慧領域等具成長性與國際潛力的產業。這樣的定位讓創新板有機會在地形成「群聚效應」,不僅推動更多新創企業深化治理,也有助於吸引國際人才,促進跨國併購與鏈結更多資源。

最後,顏漏有也提到,他期待看到創新板在幾年內,吸引上百家新創企業掛牌的規模,讓臺灣資本市場在亞洲新創浪潮中,發揮關鍵影響力。「當時90年代臺灣有一波科技業群聚奇蹟,今年創新板制度革新後,等於是水到渠成,我們也看到許多企業蓄勢待發。在整個創業生態系當中,資本市場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而創新板將是重中之重!」顏漏有也肯定表示。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