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AI PC是什麼?AI手機你會買嗎?GPT引爆人工智慧需求,2年後會怎麼改變你?
【觀點】AI PC是什麼?AI手機你會買嗎?GPT引爆人工智慧需求,2年後會怎麼改變你?

AI紅遍大街小巷,ChatGPT是最大功臣!先來回顧暴紅源起

2022年11月底,美國OpenAI公司推出ChatGPT「聊天機器人」,瞬間暴紅,推出後短短2個月,活躍用戶數就超過1億人。

「人工智慧AI」早已被廣泛應用在工廠自動化、影像處理、辨識、資料整理、客戶喜好自動分析、智慧監控等等用途,不過普羅大眾並不熟悉,也對專業領域的應用沒有很高興趣,因此大家對AI沒有特別的認識。

直到ChatGPT問世後,大家發現AI竟有如此平易近人的應用,使用者可以直接以文字輸入,詢問各種問題,而ChatGPT可以用流暢的文案,回答使用者提出的問題。

LLM.jpg
ChatGPT是功能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具有生成式功能的AI。
圖/ Shutterstock

ChatGPT是功能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具有生成式功能的AI。

ChatGPT透過預先訓練(深度學習)巨量的文本資料,加上微調,然後產生一套規模宏大的模型參數,以類神經網路的方式,構成平易近人,功能強大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ChatGPT可以寫一首詩、可以填寫電子表格、可以編寫SQL(結構式查詢語言)程式,並執行SQL查詢;可以編寫Python語言程式、可以編寫Verilog語言(IC設計慣用的程式語言)程式。

一般人士可以透過自然的語言,要求ChatGPT產生專業的需求(例如上述撰寫程式語言),使普通人也可以具備專業工程師的能力。ChatGPT可以根據使用者輸入的要求,撰寫廣告文案、演講稿、劇本、歌詞、整理資料製作表格等等。

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十分興奮稱,ChatGPT宛如人工智慧界的iPhone。

iPhone推出後,顛覆手機產業的面貌,讓智慧型手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應用層面,擴大人類的視野。iPhone可說是智慧型手機起飛的重要里程碑。

黃仁勳將ChatGPT譽為AI的iPhone,象徵自ChatGPT之後,AI將邁開大步前進,開啟AI的新時代。

AI開啟科技大廠、新創的LLM競賽

ChatGPT推出後,全球各大公司紛紛推出各自的「大型語言模型」,從Google、Meta到百度、阿里巴巴等巨頭,到許多不為大眾熟悉的公司,紛紛推出各自的LLM,連中東國家也開發出阿拉伯語的LLM。

LLM的硬體基礎為AI伺服器,而輝達的GPU早就是AI領域最主要元件,輝達的GPU加上CUDA軟體系統,可說是建構AI的必備元件。今年輝達的A100、H100 GPU嚴重缺貨,顯示出全球各大公司及機構,積極建立各自的人工智慧LLM。

延伸閱讀:17年前的關鍵決策,造就市值逼近兆元的Nvidia!黃仁勳做對什麼?

今年11月6日,OpenAI舉行公司的首場開發者大會,發布最新的GPT-4 Turbo,重點大致有五項:

重點一: 此模型使用截至2023年資料加以訓練,之前是使用截至2021年9月之前的資料,這讓GPT-4 Turbo能夠以更新的資料庫,來生成答案。

重點二 :GPT-4 Turbo大幅提高可輸入的文本數量,最多可輸入300多頁文字。新版GPT-4 Turbo收費降低,比之前版本約便宜3倍。

重點三: OpenAI對客戶提供版權保護,如果客戶使用ChatGPT生成的內容,導致面臨與侵犯著作權相關的法律訴訟,OpenAI將介入,並為客戶辯護,且支付訴訟所產生的費用。

OpenAI開發者大會、sam altman.jpg
OpenAI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最新的GPT-4 Turbo。
圖/ OpenAI

重點四: OpenAI將開設「GPT Store」,這與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類似,個人及公司可以開發客製化的應用,並將開發出的GPT放在「GPT Store」販售。

重點五: 更令人興奮的是,開發客製化的應用可以不必有程式寫作專業,以自然語言輸入,就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專屬GPT。

由此看來,ChatGPT開始跟隨當年蘋果發展iPhone的腳步,仿效Apple Store招納各路英雄好漢,開發出各式各樣的應用,壯大整個生態系統。

GPT Store將會是OpenAI推廣ChatGPT的一個新里程碑。

今年9月19日,英特爾發表Meteor Lake Core Ultra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整合作為AI加速器的NPU,是面向「AI筆電」的專屬處理器。

11月7日,英特爾在台灣舉辦英特爾創新日,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大力宣稱PC的AI時代已來臨,會中展示宏碁、華碩及微星搭載Core Ultra處理器的AI筆電。

AI PC是什麼?

目前的生成式AI是架構在「雲端」的應用。舉例而言,OpenAI將ChatGPT架在眾多的AI伺服器上,並且放在微軟的Azure雲端服務上。對使用者而言,必須透過雲端使用ChatGPT,這會產生時間延遲。

理想的方式是能直接在「邊緣端」(如筆電、智慧型手機等)執行AI應用,不必透過雲端。這不僅可減少延遲時間,同時可以保有隱私。缺點是邊緣裝置無法容納龐大的AI系統,因此AI處理能力有局限之處,不過可以透過與雲端服務連線,取得複雜任務的結果。

newsroom-innovation-2023-day1-keynote-7.rendition.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左)和宏碁首席營運長高樹國共同展示AI PC,英特爾Ultra處理器。
圖/ 英特爾提供

目前AI筆電約可執行70億個參數的大語言模型 ,效果還不錯。GPT-3.5約有2000億個參數,AI筆電可容納的參數數目與之比較是「小巫見大巫」。盡管AI筆電目前的能力可能有局限,不過應該可滿足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

基辛格對AI筆電充滿熱情與樂觀,他認為2024年、2025年兩年間,AI筆電的出貨量將可達1億台。

AI手機也要來了?

10月25日,高通發表新一代智慧型手機處理器「驍龍Gen 3」處理器,內建高效能AI功能,可執行AI模型。

無獨有偶,聯發科在11月5日發布「天璣9300」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同樣內建強大AI功能。

目前天璣9300可運作70億個參數的大語言模型,同時進一步嘗試使用130億個參數的大語言模型,之後可望挑戰330億個參數大語言模型。

聯發科技發表天璣9300旗艦晶片
聯發科天璣9300旗艦晶片,將手機帶入AI時代。
圖/ 邱品蓉攝影

確定的是2024年智慧型手機進入AI世代。

筆電的市場規模約每年2億台左右,智慧型手機的市場規模約每年12億支左右。

筆電、智慧型手機一齊進入AI世代,對半導體的需求,將帶來強大的成長,2024年半導體市場的前景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美國新晶片令即刻開鍘!輝達很痛,華為可能趁勢崛起?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