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狂搶電商市場!東南亞最大獨角獸GOTO,為什麼選擇跟TikTok一起走?
蝦皮狂搶電商市場!東南亞最大獨角獸GOTO,為什麼選擇跟TikTok一起走?

如果威廉.塔努維加亞(William Tanuwijaya)當年聽從了投資者的建議,Tokoepdia可能就會在一念之間胎死腹中。「威廉,你所有視為榜樣的矽谷創業家,他們生來就是天選之人,但你不是。」當他為創業四處奔波、募集資金時,一位投資者不客氣表示,「請不要做白日夢了,去找一些更實際的事來做吧。」

投資者的評論固然辛辣,當時卻是不爭的事實,塔努維加亞出身並不顯赫、沒有國際名校的光環,是為了學費必須在網咖兼職的平凡家庭。更糟糕的是,此前印尼從未出現過如祖克伯、賈伯斯般的創業故事,沒有投資者相信他能開創先例。

但這句毫不留情的勸退,反倒堅定塔努維加亞創業的意志,「那一天我找到了人生目標,我明白自己創辦Tokopedia的理由。」塔努維加亞深刻體悟到,在印尼創業大不易,希望Tokopedia能成為任何人都有辦法輕鬆開創事業的平台。

再加上,塔努維加亞出生在買一本書都要3小時車程的小城市,他深知對分布在超過1.7萬座島嶼上的印尼民眾來說,商業機會、商品及服務都不是平等享有的。在這番理念的推動下,塔努維加亞憑藉工作數年的積累,以及熟人投資的資金,協同好友愛迪生(Leontinus Alpha Edison)在2009年正式創辦電商Tokopedia。

如今Tokopedia擁有超過1,400萬商家、1.5億用戶,服務範圍涵蓋印尼超過99%地區,真正成為連結消費者與商家間的橋樑。塔努維加亞的身價也水漲船高,躋身億萬富翁的行列。

東南亞最大獨角獸!Tokopedia力求在地化

塔努維加亞力求創造商業機會、建立開放分享的精神也融入Tokopedia的文化。為了幫助沒有太多資源的中小型商家開展業務,Tokopedia提供賣家從市場分析、促銷活動到智慧倉儲、物流配送等各種功能及服務,並不定時邀請熱銷商家舉辦線上線下分享會,希望讓成功的秘訣為更多人所知。

同時Tokopedia的在地化能力也是站穩腳步的關鍵。他們推出針對客群的新功能、甚至多角化開拓業務範疇進軍超級App,從2016年開始便投身金融科技,提供用戶簡便獲得支付、借貸等金融服務的需求。

Tokopedia重視在地顧客需求的經典例子便是,他們特地針對虔誠穆斯林消費者推出符合伊斯蘭教教義的「清真商品」清單,甚至與伊斯蘭銀行合作,推出符合教義的支付方式及金融服務(伊斯蘭教禁止放貸收取利息)。尤其印尼是全球最大伊斯蘭教國家,其87%國民都是穆斯林。

tokopedia.jpg
Tokopedia推出針對客群的新功能、甚至多角化開拓業務範疇進軍超級App。

塔努維加亞曾預估,2025年時印尼將有15座城市人口超過100萬,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這些新興的二、三線城市消費者有許多人沒有銀行帳戶,甚至對網路不熟悉。除了發展門檻的金融科技服務外,他們也積極舉辦線下活動教育民眾電商是怎麼一回事,並在各地展示合作夥伴的產品。

東南亞電商市場競爭激烈,GoTo怎麼回應挑戰?

然而印尼巨大的商業潛力,毫無疑問將引來想分一杯羹的國際巨頭。塔努維加亞創業之初,一位投資者曾向他警告,「你想打造印尼的亞馬遜或阿里巴巴,但你有沒有想過當這些國際巨頭進入市場時該怎麼辦?他們有技術、有資本、有專業知識,有你沒有的資源,你要怎麼競爭?」

事實上,近年來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競爭正漸趨白熱化,阿里巴巴投資的Lazada、東南亞最大電商蝦皮正不斷加碼於印尼及整個東南亞的布局,發起價格戰攻勢,甚至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Temu、TikTok都嗅到這塊土地的巨大商機。

「建立合作夥伴」便是他們面對競爭與挑戰的回應。「我們的理念一直是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然後一起成長。」塔努維加亞曾表示。有趣的是,Tokopedia對旗下員工的稱呼就是Nakama(日文的「仲間」,夥伴之意),顯示他們攜手共贏的態度。

2021年,Tokopedia與印尼乘車公司公司Gojek宣布合併,雙方共同成立新公司GoTo。與Gojek的合作,不僅補充了超級App戰略所需的多樣化服務,Gojek遍布全印尼的百萬駕駛更是電商最後一里路的重大助力。

Tokopedia在2023年接受TikTok高達15億美元的投資,同樣是想結合這款社群媒體超過1億的印尼用戶基礎,從越演越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果什麼都不做,我們只會失去更多市場。」GoTo執行長派翠克.瓦盧喬(Patrick Walujo)指出,「但合併的話,我們有更高機率成為更大市場的頭號玩家。」

「有一句話說,『獨行走得快,結伴同行走得更遠』,GoTo就是要一起走得更遠。」塔努維加亞曾經表示。

延伸閱讀:GOTO市值蒸發近6千億!東南亞最大獨角獸怎麼了?Grab、蝦皮也面臨陣痛期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電商 #叫車平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