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尼克販賣機策略大調整,董事長坦言犯了2個錯!專家點出「YTM」站點最重要思考
亞尼克販賣機策略大調整,董事長坦言犯了2個錯!專家點出「YTM」站點最重要思考
  1. 生乳捲品牌亞尼克3月底開張2門市,但今年最大發展重點仍是智慧販賣機YTM,預計今年再在台北捷運及環狀線一舉增加34台智慧販賣機。

  2. 其實才在去年,因為捷運許多站點的機台使用率低迷,它趁租約告一段落,將原本54個站點刪減到剩下17個站點。

  3. 再次押注智慧販賣機,來自它省思及改善「 沒有站在客人角度思考 」的錯誤,改成更易於使用的新一代機台,以及更細緻思考客人的消費旅程。

3月底,生乳捲品牌亞尼克重新開幕改裝過的內湖旗艦店、也新開張北車捷運門市,甩開2月底傳開的連關6店倒閉傳聞。但其實,今年它的最大發展重點是智慧販賣機YTM,預計今年再在台北捷運及環狀線一舉增加34台智慧販賣機。

但,其實才在去年,因為捷運許多站點的機台使用率低迷,它趁租約告一段落,將原本54個站點刪減到剩下17個站點,並全數汰換原本花了6000萬元開發的第一代機器,改成另花一筆錢建置的第二代機器。從2018年它首度推行智慧販賣機YTM以來,目前機台貢獻的營收占比僅占整體2%。

為什麼現在又押注實驗過程中關卡重重的智慧販賣機?

對此,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我喜歡做別人沒有做的事情,做第一個沒有包袱。」

不過,背後其實也有更現實的推力。

1.開傳統實體店的成本越來越高

例如,陸續歇業的部分門市因為缺工,即便提升薪水,店長缺仍遲遲徵不到人。

再者,當人力成本高漲,只要營收不穩,就容易讓門市陷入虧損。吳宗恩就坦承,即將歇業的門市失敗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選址錯誤,開在非蛋黃區,一開始,來自北部的亞尼克在中南部展店吸引嘗鮮的人潮,但他說,當「很新鮮很稀奇的風潮一過」,營收就下滑,導致虧損,包括才開不到一年的南投草屯門市,都因此迫使亞尼克關店止損。

相比之下,YTM只需要補貨巡檢的人力,租金較低,毛利率比門市高。

2.競爭對手瓜分市場,亞尼克急需用YTM吸引新客戶,擴大市占率

疫情後,電商紅利消退,不僅如此,根據不具名業界人士的觀察,亞尼克受到競爭對手Gelovery加入販售生乳捲的影響,去年生乳捲市占被瓜分、銷量下滑。

因此,它希望能在人流大的捷運站設置YTM,吸引新客人衝動消費。

但,去年它才大砍站點,恰恰指出並非在人流匯聚地設置販賣機,就能輕鬆獲客,他們又是經過什麼省思和改進,才覺得可以再次大膽前進?

「我(過去)是師傅思維,(但現在)我深深感覺到做生意要站在客人角度去看,」吳宗恩表示。創新卡關給他最大的體悟,是他雖然已經創辦公司逾20年,有時還是會陷入一廂情願的思維,沒有站在客人角度思考。

第一個失誤:自己從頭開發

第一個沒有站在客人角度思考的失誤,是他從頭自己開發智販機,最後卻因為使用率低,花6000萬元開發的機器黯然退場。

當時,身為烘焙業界第一個跳出來用販賣機賣蛋糕的先驅,他認為機器應該也要一鳴驚人,因此從頭自己設計機器,「我要很炫、很有科技感」。因此,他甚至連提供保冷劑給客人,都要求廠商開發成獨立一個功能,後來開發不成功、保冷劑無法從機器掉下來,「我每一台還是要付那個(開發的)錢,很鬱卒,」他表示。

沒想到,這樣一批花大把金錢開發的機器,卻使用率越來越低,因此他趁去年租約到期,將機器撤出使用率最低迷的37個站點。他剖析低使用率的原因,最大因素是第一代機器「缺乏透明的玻璃」,客人無法看到商品樣貌,導致難以安心購買商品。

因此,他改成找有現成透明玻璃販賣機技術的廠商,進行微調設計成第二代機器,並增加販賣機販售的品項,從只能擺放長條生乳捲,變成可以擺放圓形巧克力蛋糕、圓形切片派塔等商品,結果竟發現事半功倍,開發成本較低,換上二代機的捷運站點,銷售量增加一倍。

第二個失誤:沒有思考消費旅程

第二個沒有站在客人角度思考的失誤,是沒有細緻思考客人的消費旅程,只將販賣機灑進捷運站,因此雖然身處人流匯聚地,卻被消費者無視。

撤掉37個站點後,他去剖析:為何有些只有4、5000人流量的捷運站,例如海山站、中和站,YTM的蛋糕銷售量卻比有5、6萬人流量的捷運站好?

層層剖析後才發現,這些站點通常只有單一出口、出口出去後是住宅區、銷售量高峰介於晚上5點到9點之間。也就是說,最常使用YTM的消費者的消費場景是,他們是下班的上班族,走出捷運站準備回家時,想到可以買一條蛋糕回家與家人分享食用。

相比之下,在許多人流量大的交通樞紐, 除了出口很多,減少人們注意到YTM的可能性,而且人們忙著趕去其他地方,也缺少購買蛋糕的誘因

成功大學企管系教授周信輝也分析,一個創新能否適時嵌入消費者在當下情境的需求,正是能否被消費者埋單的關鍵。「我用一個智慧販賣機,可以協助消費者完成什麼樣的工作?」他說明。

從只看人流量,到考量到捷運站點的消費者常見旅程,亞尼克今年正在跟台北捷運洽談的30個新站點,都符合出口少、靠近住宅區等特性,也因此讓他們更有自信,再次進駐後YTM效益會更高。

延伸閱讀:獨家專訪亞尼克董事長:不好就要收,才不會被淘汰!

不過,周信輝也提醒,亞尼克對消費者情境的拆解,其實還可以更細緻。

他認為,亞尼克目前的思考,還未解決: 為何消費者當下非買亞尼克不可?如果是為了送禮,捷運站外沒有其他蛋糕店可以選擇?如果是想自己享用甜點,通常是在用餐後的衝動性需求,會不會小吃店旁邊的甜點店是更好選擇?

他舉例,美國一台名為Yo-Kai Express的拉麵販賣機,雖然設置於員工大樓、加油站等人流量相對較少的地方,卻大獲成功,正是打中加班員工、司機深夜想要吃熱食的需求。

他建議,亞尼克可以思考販賣蛋糕以外商品,或是聯合其他非直接競爭者的夥伴企業,在販賣機販售讓人更想買蛋糕的互補品,提高消費者衝動購物的誘因。

不過,他仍肯定,亞尼克堅持繼續實驗智慧販賣機,仍是未來趨勢,「它有機會打破時間跟空間的限制,絕對是未來很重要一個行銷及幫企業創造利益的地方。」亞尼克也指出,目前他們發現有客人會在半夜到YTM買蛋糕,是過去在正常營業時間無法服務到的客人。

本文獲《商業周刊》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捷運站生乳捲機台只佔2%營收,還要做?剖析亞尼克再度重押「YTM」的算盤

延伸閱讀:
每月多賺5萬元!美國薪水族斜槓新招:投資自動販賣機
服務生很熱情,卻做什麼都很慢⋯台灣人住美國西岸的體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