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寶林、王品、藏壽司都翻車,為何會「食安水逆」?一個原因釀成大禍
【觀點】寶林、王品、藏壽司都翻車,為何會「食安水逆」?一個原因釀成大禍

2024年第二季,寶林、王品、藏壽司紛紛遭逢重大食安事件,也引發台灣餐飲業的食安水逆,有部分餐飲同行指出,擔憂將影響外食族群的信心,進而影響營收表現,而近日更有不少專家學者跳出來客觀地說,這一波的食安水逆與餐飲缺工現況有緊密關聯。我並不認同,確實缺工影響著食安,而真正應該探討的是,缺工背後的底層邏輯。

餐飲缺工潮,造成人力管理瑕疵

專家講的都沒有錯,缺工的確會造成嚴重的餐飲食安管理瑕疵,無論是門市現場人力的配置抑或是總公司的組織架構,門市現場人員必須維繫基礎的營收,而基礎的營收就是採買、備料、製餐、出餐、收銀、洗碗,前面三項採買、備料、製餐無庸置疑,縱使可以使用半成品調理包、可以用更先進的烹飪設備甚至機器人炒鍋,還是需要有基礎人力配置,因為總是要由員工加熱跟丟料;而出餐跟收銀,或許可以透過機器人跟掃碼點餐部份緩解人力缺口,而要出餐就必須有碗筷,所以有人洗碗是必要的,甚至現在還在「環保」的大傘之下,店內用餐不得提供一次性餐具。

而結果就是,在缺工底下,需要落實的清潔與食安程序成為不得不被割捨的項目。食安是出事之後關店,沒有營收是下個月繳不出房租就關店,人之常情。

還有一點,在缺工的狀態下,還有勞基法的規範,人力難以排班,而這時候因為前線夥伴對品牌的熱愛,也很有可能導致儘管感冒不舒服還是會讓自己上班,甚至向主管隱瞞身體不適,當然也很有可能值班主管在人力缺乏的狀態下,對於身體不適但願意上班的同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這也造就了感冒或身體不適的員工上班的狀況產生。

餐飲缺工有二階、三階以及底層邏輯可深入探討:

二階邏輯〉環境嚴苛、薪資過低,連帶未來展望也降低

為什麼偏偏只有餐飲如此缺工?其中一點是工作環境,高溫的內場環境、油膩膩的雙手、不小心就被熱鍋燙到、被油噴到、踩進積水,這麼辛苦的工作,甚至不是孩子不願意去打工,就連少子化狀態下的爸媽都不讓孩子去餐廳打工。而更重要的是,餐飲業的薪資水準是非常低的,無論是現場人員或是總部人員。

也因此,缺工是整體狀態,現場沒有更多的人力可以落實食安相關舉措,總部沒有更多人力可以執行食安規劃、稽核巡檢,也就讓食安成為了缺工世代底下的犧牲品。其實這跟最近很熱門在討論的ESG或公益一樣,當企業要生存都有困難的時候,你還要跟他討論ESG與公益,就非常弔詭。

shutterstock_1104203465_restaurant.jpg
食安問題接連爆發,因缺工而導致的問題是其中一環。
圖/ bbernard via shutterstock

三階邏輯〉整體售價無法提升,員工薪資跟著被犧牲

再進一步往下挖深,為什麼餐飲業的平均薪資極低,那還是來自整體社會氛圍的關係。

我們都很有印象,每一次當鬍鬚張、麥當勞漲價的時候,媒體就會大幅度的報導,彷彿餐飲業漲價就是一種罪惡,然而在食材成本、物流成本、倉儲成本、房租成本都在不斷增長的狀態下,不漲價,就是有些地方被犧牲了,什麼地方?就是員工薪資。

但你要說老闆很壞嗎,老闆從來都不是做公益慈善而是在經營事業,讓事業健康的發展可以聘僱更多人照顧更多家庭,那才是真正的慈善。發優渥的薪水然後下個月倒閉的老闆有比較帥嗎,並沒有。

底層邏輯〉政府給予小確幸,無法有效改善現狀

至於為什麼餐飲業漲價就會遭受各方撻伐,那就要提到底層邏輯:

在食材原物料稀缺時,政府甚至會跳出來說會關注餐飲品牌的不合理漲價。在餐飲業發布調漲價格時,政府甚至會出面說會表達關切,這不正代表政府並不在意餐飲業的缺工、食安與品牌發展問題,只關注在民生消費水準,只關注表面的人民生活幸福度,用控制餐飲的平均價格來解決各種失控,用低價的餐飲平均價格小確幸來轉移人民注意。

那個被放推的房價,什麼時候降低過,只有持續上漲,買不起房沒關係,我們還有便宜的食物可以活得下去。撐不住的電價開始調漲,沒關係我們還有便宜的食物讓我們活得下去。缺蛋,沒關係我們叫餐飲業不能漲價。人民薪資水準沒有國際競爭力,沒關係我們有便宜的食物讓你每天溫飽。

一般平民百姓,如果不是因為最近這段食安水逆,大家只在乎價格不在乎食安,百姓可以這樣想但政府不行。政府今天無意義的推動更多的食安規範跟舉措,都不如解決餐飲缺工以及更深層的售價淨利不合理的狀態,只有讓餐飲品牌的發展更加健康,才能讓人民的身體更加健康。祝福台灣餐飲業都能度過這一波的食安水逆,持續提供給台灣人民健康安全美味的料理。

延伸閱讀:餐飲缺工的痛,貳樓不打薪水戰!為何還能留住9成人才?兩招讓員工爭當主管

責任編輯:蘇柔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