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役男暗網販毒4年吸金1.6億!台大理工男自建交易網,FBI破案2大關鍵為何?
23歲役男暗網販毒4年吸金1.6億!台大理工男自建交易網,FBI破案2大關鍵為何?

今年23歲的林睿庠,看起來,就像人們刻板印象中的「理工生」。照片裡的他,穿著白色Polo衫,戴著眼鏡,留著豬哥亮一般的馬桶蓋頭,正在講台前,為台灣邦交國聖露西亞的警察們,講解如何應對新型態的網路犯罪。他甚至還開心的將這次經歷,分享在自己的Linkedin(領英)頁面上。

但他真實的另一面身分,正是這群警察們,在電腦螢幕另一端想對付的數位毒梟。

5月21日,新總統賴清德就職隔日,正在台灣邦交國聖露西亞(St. Lucia)服外交替代役的林睿庠,請假前往新加坡,隔天卻驚傳在紐約甘迺迪機場遭被捕。並且被指控4項重罪,最重可能被判決終身監禁。

原因是,他在許多罪犯出沒的暗網上,經營一個讓毒販們使用加密貨幣交易毒品的平台,並涉及洗錢等重罪。

根據美國FBI的統計,這平台上,已經交易了價值超過1億美元以上的毒品。而以每筆交易收5%手續費估算,林睿庠已經至少賺進約新台幣1億6千萬元。

而就在他一邊經營毒品交易平台的同時,他依然如常地,在台大拿到學位,甚至還曾在國泰金控實習數年。

他念私中、是阿里蔡崇信學弟,19歲在暗網市場開始布建毒品交易王國

他的雙面人生,究竟是如何開始的?

高中就讀北市私立復興實驗中學的他,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蔡崇信、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等名流的學弟。2019年畢業後,申請上台大數學系,卻拿到以低收入為優先申請的事恩獎學金,還在隔年轉進資管系,3年後拿到學士學位。

林睿庠還曾經到國泰金控,在後端與區塊鏈研發部門實習,並在2023年9月赴1萬5800公里遠的加勒比海島國聖露西亞服替代役。

但就在他走上菁英人生的道路同時,他也在數位世界裡,開始布建起自己的毒品交易王國。

2020年底,年僅19歲的他,創辦名為「隱身」(Incognito)的暗網市場,一直到今年3月該暗網市場關閉前,一共銷售價值超過1億美元(約新台幣32.17億元)的毒品。

美國司法部指出,任何能上網的人,都能以Tor瀏覽器進入「隱身」,使用帳號、密碼登入後,可以從中數千種毒品列表中,選擇自己想要的毒品、管制藥物。

自建加密幣的支付儲值系統,供應商須註冊、每成交一筆給5%抽成

每一種毒品、管制藥物,都由特定供應商出售。這些供應商必須先在「隱身」上註冊、支付註冊費用,而後每一筆成交毒品,還必須上繳5%給「隱身」,供林睿庠營運、支付員工薪水,幫助他在不到4年就獲得數百萬美元利潤。

甚至,「隱身」還有自己的支付儲值系統,賣家和買家都得把加密貨幣存進他們在「隱身」的帳戶,完成交易後,買家的加密貨幣會轉移到賣家帳戶,並扣掉5%給林睿庠的抽成。

他到底是怎麼建立如此龐大且運作縝密的販毒王國?

聯邦調查局(FBI)追查到,早在2020年3月,才剛轉進台大資管系大二半年的他,就徒手畫下「隱身」運作的流程圖,還把這份文件掃描後寄給自己。

「隱身」剛營運的第一年,還沒上軌道時,林睿庠就以在暗網的化名Pharoah(法老),推出名為Antinalysis的區塊鏈分析服務,讓使用者檢查持有的加密貨幣,是否和犯罪行為有關,協助需在區塊鏈上保持隱私的人,躲避反洗錢人員追查。

而後,才開始將他的這些技能,運用到非法的毒品交易上。

大玩起兩手策略,終因2關鍵落網

由於交易制度完善、商品種類多元,「隱身」的營運蒸蒸日上,到2023年夏天時,月營收已經達到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6億元)。

當他在暗網上的事業逐漸走向高峰,現實生活中,他也化身為協助邦交國打擊犯罪的騎士,並為台灣維繫僅存的12個邦交國邦誼。

在被捕的前兩個月,他才代表中華民國駐聖露西亞大使館向該國30名警察演講「網路犯罪和加密貨幣」。聖露西亞政府更發出新聞稿,大讚該課程成功舉辦,30名警察不僅從林睿庠身上學到暗網知識,更具有加密貨幣追蹤技能,以打擊網路犯罪。

對此,區塊鏈分析公司Elliptic共同創辦人羅賓森(Tom Robinson)直言,「如果林睿庠就是聯邦調查局(FBI)說的那個人,那真是既諷刺又大膽。」

關鍵1:企圖「黑吃黑」

然而,他的歧路,卻又在此刻進入另一個深淵。他在原本販售毒品的事業,加入欺騙元素,更意圖「黑吃黑」。

去年11月,臥底執法人員在「隱身」嘗試購買能緩解疼痛的口服類鴉片藥物羥考酮(Oxycodone),但後來經過檢測,卻發現是另一種強效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

不只出貨商品名實不符,林睿庠還玩起兩手策略,把腦筋動到買家、賣家最在意的交易個資上。

今年3月,「隱身」突然下線,買家和賣家存在該市場支付系統的資金,形同人間蒸發。

幾天後,網站重新上線,首頁出現新訊息,「還以為我們會消失嗎?我們為你準備最後的小驚喜。」

這「驚喜」指的是,不管是買家或賣家,都必須支付一筆最高2萬美元(約合新台幣64.38萬元)的費用,否則,在該月底,所有的罪證訊息會被全都公開。

科技媒體《連線》(Wired)分析,買家和賣家會透過「隱身」交易毒品、管制藥物,部分原因就是它保護個資安全的功能較好,但林睿庠突然透過「退出騙局」,盜取客戶、毒販資金,還以公布交易細節做為勒索條件,「是特別惡意的新花招」。

不知道他是否是想在金盆洗手,退出暗網前,最後大撈一筆。但,正是這樣的野心,將他自己置於死地。

關鍵2:加密幣帳戶竟以真名註冊

美國國土安全調查局紐約辦事處負責人亞瓦洛(Ivan Arvelo)更透過司法部新聞稿直批,林睿庠的貪婪、對他人的漠視,在「隱身」關閉前幾天昭然若揭。

這種如滾雪球般不斷長大的野心,也正是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調查局、緝毒局、食品安全藥物管理局犯罪調查部門、紐約警察局逮到林睿庠的主因。

不斷強調自己深諳各種加密貨幣反追蹤技能的林睿庠,在被捕前領英(Linkedin)的最後一則貼文,還在吹噓自己得到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推出的加密貨幣追蹤工具Reactor認證。

而即便他還把比特幣換成更難追蹤的門羅幣,聯邦調查局仍追蹤到他把非法所得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兌現,而帳戶竟是以林睿庠真名註冊,成為破案關鍵。

參與販毒、洗錢還銷售假藥,一旦罪名成立,最高恐遭判終身監禁

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對此表示,林睿庠從去年11月以來,一直在駐聖露西亞大使館服役工作,表現正常,並將在今年7月退伍。

CBS指出,林睿庠遭指控的,不只是販毒共謀及洗錢,還包括營運一間持續犯罪的企業。光是這一項指控,就可能遭到終身監禁。

此外,參與販毒、洗錢與銷售假藥,也將分別面對最高終身監禁、20年與5年監禁刑罰。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將在考慮美國量刑指南等法定因素後決定刑期。

目前關於林睿庠的犯案動機,為何要過著雙面人生仍是一個謎。但可以確定的是,殘酷而無德的野心,永遠不可能走向光明。

資料來源:WiredCBSjustice.govLinkedin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特斯拉、比亞迪變「血鑽石」幫兇?外媒爬梳永續報告書,挖出電動車大廠背後勞權問題
「保險界人緣王」接金管會!彭金隆第一課卻是當被討厭的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