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核三廠為何應該延役?從減碳排、經濟角度分析,以及你的恐懼
【觀點】核三廠為何應該延役?從減碳排、經濟角度分析,以及你的恐懼

熱浪來襲,電力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跳電、缺電都成為敏感話題。再加上核三1號及2號機預計在2025年5月17日除役,現階段台灣再生能源、天然氣新增機組發展趕不上用電缺口,台灣電力的供需狀況,再度引發討論。

目前大家注意的焦點是電力供給是否充足?價格會不會上漲?或許可以從「淨零排放」與「經濟角度」角度思考,核三廠究竟該不該延役?

首先,從減碳排方面來看。

2023年,台灣電力發電的來源主要是仰賴「化石燃料」,其中,燃煤發電占42.2%,天然氣發電占39.6%,合計達81.8%。石油發電占1.34%,加總起來,化石燃料占台灣發電量達83.14%

再生能源部分,太陽能發電占4.6%,水力發電占2.5%,風力發電占2.2%,合計9.3%。除此之外,核能發電占6.3%,由於不排放二氧化碳,故可將之視為「綠電」。另有一些定義不明確的再生能源占1.2%。合計台灣的低碳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約16.8%。

2023年全球低碳發電占39.3%,歐盟低碳發電占69.7%,美國低碳發電占40.7%,中國低碳發電占35.3%,日本低碳發電占31.5%,韓國低碳發電占38.3%,印度低碳發電占22%,越南低碳發電占42.2%,皆較我國高出很多。

更麻煩的是今年核三廠一號機除役後,我國低碳發電占比將下滑到13.6%,明年將更進一步下滑到10.5%(不計新上線的再生能源)。

台灣電力在在全球低碳排已落在「後段班」,待核三廠1號、2號機除役,將是「雪上加霜」。

再以「經濟層面」來分析。

核三廠除役將造成台電鉅額的經濟損失,對虧損累累的台電而言,無異是沉重的打擊。

核三廠1號機、2號機,分別於1984年7月、1985年5月開始運轉,迄今已40年。核三廠建廠費用新台幣947億元,早就攤提完畢,目前核三廠運轉成本很低,2024年到4月底的發電成本為每度1.12元。

台電今年到4月底共售出717億度電,電費收入2094億元,平均每度售價為2.92元。核三廠每部機裝置容量為951萬千瓦,每年每部機約可發出75億度電,2部機合計可發150億度電。

以每度電2.92元售出,一年電費收入438億元,扣掉成本168億元,淨收入為270億元。這對2023年虧損3826億元的台電而言,不無小補。

核二廠1號機、2號機分別於2021年12月、2023年除役,在此之前,台灣每年核電發電量約在300億度左右。2019年台灣核電發電量為311.47億度,2020年為303.42億度。

假設核二廠、核三廠獲得延役,則每年應該可貢獻300億度電,依今年1-4月的資料計算,每度電的利潤約2.93-1.12=1.8元,每年核電可產生540億元利潤,這對台電有很大的裨益。

除了經濟利益外,淨零排放,沒有核電根本無法達成。「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格羅西」指出全球生產的清潔能源(指生產過程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核能,核能已是減排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核二廠
假設核二廠、核三廠獲得延役,則每年應該可貢獻300億度電;圖為核二廠。

最後,是對於核能的「恐懼」。

如果沒有核能,2050年幾乎不可能實現「零排放」的目標。許多人對核電的安全性心存疑慮,主要是有三個嚴重的核電廠意外事件。

1979年3月28日,美國賓州三浬島核電廠(Three-Miles Island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發生事故,部分爐心熔毀,是美國最嚴重的核電廠事故,所幸事後處理得宜,未對周圍居民造成傷害。該地區居民經流行病學研究,癌症等放射性相關疾病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的增加。

Three_Mile_Island_(color)-2.jpg
美國賓州三浬島核電廠部分爐心熔毀,是美國最嚴重的核電廠事故。
圖/ 維基百科

1986年4月26日,於前蘇聯烏克蘭的「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發生核子反應爐破裂事故,是最嚴重的核電事故。這起事故,爐心熔毀引起爆炸,並嚴重毀損反應爐建築物,引起大火,放射性物質外洩,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皆受到嚴重核污染。

車諾比事件主要原因是反應爐設計不當及管理不良。

IAEA_02790015_(5613115146).jpg
車諾比事件主要原因是反應爐設計不當及管理不良。
圖/ 維基百科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大地震,位於福島的第一核電廠,因抽水機電力中斷,無法運作,不能向爐心注入冷卻水,導致爐心熔毀,是嚴重的核電事故。這起事故除了天災外,人為管理不善,事故處理錯誤,導致災禍無法及時遏止。

從1954年6月第一座商用核電廠在蘇聯啟用後,迄今已有70年。目前全球約有416座核電廠運作中,並且有59座核電廠在興建中。雖然有三起重大的事故,基本上核電廠是相當安全。

由於大家對核電安全戒慎恐懼,非常重視,因此核電廠的作業規範十分嚴謹,經數十年累積無數的管理經驗,加上科技的進步,新型核子反應爐更大幅提升核電的安全性。

太陽能、風力等「潔淨能源」,何時能承擔用電重任?

很多人對太陽能、風力發電有過度的期許。目前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約15-22%左右,而且太陽光強度及溫度皆會影響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效率。

為了達成較多的發電量,增加太陽能板的面積是不得不的選擇。加上每天只有在有陽光的時段下方能發電,而且陽光強度各時段不同,發出的電量不均一,對電網造成接受的問題,因此太陽能光電不是很理想的發電方式。

台灣土地面積只有3.65萬平方公里,而且山地及丘陵地約佔全島三分之二以上,對發展太陽能光電是很不利的制約。

太陽能電廠_台南鹽田光電場
台灣土地面積只有3.65萬平方公里,對發展太陽能光電是很不利的制約。
圖/ 台電

根據童子賢董事長的估算,台北市面積為271.8平方公里,假設全部舖滿光電板,可獲得374.6 萬KW的發電容量,核三廠2座機發電能力共190.2萬KW發電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M374.6萬KW發電容量的光電板,每天的發電量大概不到40%,核三廠是可以24小時不停歇發電。

有人提議核三廠除役後將之改為光電廠,台電規劃將核三廠的55公頃土地設置光電場,預估每年發電5800萬度,與核三廠二部機共發電150億度比較,核電發電量是光電發電量的259倍。

核三廠全廠區占地354公頃,可容納六部機組,若增建四座最新型核電廠,每部機組容量為1350萬千瓦,每年可發電400億度,加上原有的兩座機組每年發電150億度,6部機組共可發電550億度。這相當2023年總發電量2454.6億度的22.4%,同時可大幅提高低碳發電的比率。

核三外觀圖原圖().jpeg
核三廠全廠區占地354公頃,可容納六部機組。

AI時代來臨,電力需求將大幅成長,更重要的是電力不僅要有足夠的供應,而且要有高低碳發電的占比。

從經濟的角度、減碳排的觀點來看,核三廠應該延役,如此方可幫助台電減少虧損,讓台灣低碳發電占比不會快速降低。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延伸閱讀:童子賢:綠能應與核能搭配!他口中的「能源黃金比例」是什麼?綠能有何致命傷?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