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市值估「10年翻10倍」,哪些概念股值得追蹤?114家名單一次看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市值估「10年翻10倍」,哪些概念股值得追蹤?114家名單一次看

台灣半導體扮演全球供應鏈關鍵角色,有哪些公司值得追蹤?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展望如何?

財務顧問機構寬量國際(QIC)曾於2024年8月指出:「未來5到10年,台積電看不到競爭對手!」

寬量國際也估計,至2035年的這未來十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預估將成長10倍至1.3兆美元。

台灣半導體大廠,合計市值「10年內翻10倍」

「未來5到10年,台積電看不到競爭對手!」寬量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曾於2024年8月指出,台積電這樣大規模的企業,在台灣工業史上前所未見,「特別的是,台灣能在不到兩小時車程內,由不超過50位決策者所組成的同文同種供應鏈團隊,高效率完成世界級產業鏈的建置和決策。」

李鴻基並估算,2022年國內49家半導體供應鏈的營收約是170億美元,以未來十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16%來預估, 到2033年這49家半導體供應鏈的營收將達到將近860億美元,市值合計大達到2580億美元,將是目前250億美元的十倍之多。

半導體市值10年成長10倍.jpg
寬量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預估,2033年國內49家半導體供應鏈市值合計將達2580億美元,將是目前250億美元的十倍之多
圖/ 寬量國際提供

寬量國際也於2025年3月27日公布更新鎖定的114家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名單:

  • 設備與零組件:
    日月光、致茂、鴻勁、京元電子、群創、友達、上銀、采鈺、精材、家登、聯鈞、矽格、弘塑、光聖、辛耘、京鼎、富采、印能、上銓、華星光、眾達、訊芯、大銀微、上品、志聖、萬潤、均華、天虹、光罩、巧新、閎康、均豪、盟立、牧德、群翊、波若威、奇鼎、羅昇、鈦昇、惠特、宜特、東捷、迅得、蔚華、家碩、東台、華景電、桓達、竹陞科技、立碁、由田、汎銓、晶彩科、日揚科、世禾、前鼎光電、和椿、捷流閥業、公準、友威科、明遠、雷科、意德士、瑞耘、科嶠、博磊、信紘科

  • 廠區服務:
    漢唐、亞翔、洋基、帆宣、聖暉、朋億、和淞、巨漢、漢科、千附、微程式

  • 材料服務:
    世界先進、環球晶、欣興、臻鼎、聯華、台勝科、旺矽、穎崴、穩懋、崇越、新應材、中砂、勝一、光洋科、聯亞、長興材料、華立、長華、台特化、合晶、昇陽半、鑫科材料、晶呈科、精測、達興材料、三福化工、永光、雍智、翔名、利機、中探針、兆捷科技、中華化、三聯、濾能、旭然

寬量國際顧問何柏杰指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有6大趨勢值得關注,分別是: 進口替代、台日合作、台廠出海、商業模式創新、永續傳承、外資投資

半導體供應鏈6大觀察.jpg
寬量國際顧問何柏杰指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有6大趨勢值得關注,分別是:進口替代、台日合作、台廠出海、商業模式創新、永續傳承、外資投資
圖/ 孫嘉君攝影

何柏杰說明,現階段先進製程廠多為獨立運營,因此需要客製化解決方案,而在先進材料方面,已有一些公司開始合作及取得認證;針對永續傳承,二代的接班以及公司轉型議題,則格外受到重視。

對於台廠出海,何柏杰說,不僅台積電徳國廠明(20)日將動土,東南亞也是很多封測、PCB台鏈重視的佈局重地;另一方面,台積電熊本廠持續擴建,日本半導體材料市佔全世界近五成、設備近三成,台日合作也有許多可著墨之處。

GB200延遲反倒利於H系列加單,2025年半導體展望樂觀

外界關注輝達GB200延遲出貨帶來影響,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表示, 延遲3、4個月不是什麼大事,對於短期影響部分反而是利多,因為「原本(GB200)單沒有砍掉,下了更多Hopper(H100、H200)的單。」

在市場的供給及需求面,程正樺指出,去年以來個人電腦、手機、網通等庫存已清的差不多,就看需求何時回來。

他並預期,隨著蘋果的AI應用Apple Intelligence到位,以及搭載超微晶片的微軟Copilot+ AI PC陸續上市,有望進一步提升換機需求,半導體明年預估將是復甦的一年。

延伸閱讀:白話科技|ASIC是什麼、概念股有哪些?博通為何被看好是「下一個輝達」?
PChome面臨電商老二保衛戰?改革兩年已減少失血,為何市值還砍半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企業的進化。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制定了AI策略,不僅用來優化自身營運,還透過「內服外推」的策略,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例如智慧客服、法遵審閱和跨國語譯等,幫助企業在AI 2.0時代掌握人機協作的優勢,發揮AI的最大綜效。

從辨別式到生成式AI技術 驅動人機協作新紀元

2016年,AlphaGo的出現象徵著辨別式AI技術的成熟。人工智慧不僅能「看懂」、「讀懂」,甚至能「聽懂」人類的語言與行為,讓語音辨識、影像分析、文字理解等應用進入金融、製造、醫療與安防等產業。例如,金融業利用辨別式AI優化信用評估、詐欺偵測與風險管理;醫療業提升診斷疾病的能力;製造業用於品質檢測與預測性維修;安防業則透過人臉辨識與行為分析提升安全性。

隨著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迅速發展,AI 2.0時代隨之而來。現在,不僅文本、圖像、影片、聲音、程式、數據與物件可以自動生成,還催生了代理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表示:「從辨別式AI、生成式AI到代理AI,人工智慧不僅具備成熟的數據分析、影像識別、語音合成能力,還具備語意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正朝著認知智慧邁進,能理解、思考、學習以及創新,開啟了人機協作的無限可能。」

然而,相較於個人使用者對生成式AI的積極採用,企業在導入AI方面仍較為謹慎。多數企業會從相對明確、風險可控的場景開始,例如客服自動化、智慧助理、文件摘要、行銷內容生成、知識庫查詢等,逐步評估資料安全、法遵框架與投資報酬率。

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
圖/ 數位時代

蘇添財指出:「AI導入不僅是IT專案,更是組織文化與營運流程的變革工程。」他提醒企業,若要真正發揮AI的效益,除了精準找出業務痛點、決定AI應用範疇,還需積極參與導入過程,並確保AI應用服務上線後,員工願意且滿意使用,才能發揮商業價值。

蘇添財進一步引用BCG《AI Radar Survey》指出,高達86%的企業相信人類與AI的協作將是未來的主流。協作模式多樣,有些企業讓AI成為決策輔助者,人類仍握有關鍵監督權;也有企業建構AI代理人(AI Agent)主動處理流程,只在例外情況轉交人工審核。「這些模式的共通點是,AI不再只是支援系統,而是決策與執行流程的共同參與者。」

「內服外推」策略 推動AI應用落地

身處AI變革的關鍵時刻,中華電信一方面在內部導入AI以優化營運效率、推動流程自動化,另一方面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協助客戶加速數位轉型。目標是透過「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加速AI落地,讓AI創造具體可見且有感的商業價值。

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劃與建構AI賦能的智慧客服、智慧聲控、智慧分析、智慧安防、語音助理與新興應用,並陸續推出20多個AI應用服務,例如IVR語音導航、MOD聲控助理、電信大數據分析、智慧交通、科技執法、AI總機等,並獲得市場的廣泛好評。

以智慧客服為例,中華電信透過語音辨識、語音合成、語意理解、多輪對話、知識管理、語音核證、對話分析等核心技術,開發出文字機器人、語音機器人、外撥機器人、值機應答助理、客戶心聲分析、訂位助理、掛號助理與智慧總機等服務,協助公部門、餐飲、旅遊、電商、製造、金融、醫療、物流等超過30家客戶優化客服效率與體驗。

蘇添財表示:「2016到2022年間,我們的重點不僅是打造AI應用服務,更是透過持續的實務應用與實戰經驗,全面提升『人才』、『平台』、『技術』與『資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員工對語音合成、影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NLP)與數據分析的掌握度,為未來做好準備。」

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也從AI 1.0(辨別式AI)階段邁向AI 2.0(生成式AI)階段,不僅鎖定智慧客服、智慧法律、新興應用、元宇宙、防詐資安、Copilot等六個領域,推出生成式AI賦能的產品服務,例如台灣第一個代筆遺囑生成服務、跨國即時語譯與仿聲服務等。此外,中華電信也將AI技術導入電信網路,研發智慧維運助理、自治網路、網路數位分身等服務,提升網路品質並降低維運成本。在客服領域,透過自然語言處理結合客服知識庫,能在5秒內提供一線客服人員所需的精準答案與參考資料,協助即時解決客訴問題,減少10%的客戶等待時間。同時,推出AI企業年報審閱服務,審閱人員只需匯入公司年報與相關法條,即可完成AI年報審閱工作,節省超過80%的人工作業時間,法規審閱精準度超過95%。

展望未來,中華電信將持續以「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優化AI產品與服務,成為企業AI轉型的最佳夥伴。蘇添財表示,將因應AI技術的發展,深化在體現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多模態AI(Multimodal AI)、領域化模型(Domain-Specific Models)、可解釋AI(Explainable AI)、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人型機器人(Humanoid Robotics)、AI擴增開發(AI-Augmented Development)等領域的能力,目標是提供在地客製、可控可信的智慧應用,滿足各領域與產業的需求,攜手夥伴與客戶共同將想像轉化為價值,共建智慧新未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