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貸令是什麼?會讓房貸戶「斷頭」?限貸令懶人包:限貸來由、各家銀行貸款情況一次看
限貸令是什麼?會讓房貸戶「斷頭」?限貸令懶人包:限貸來由、各家銀行貸款情況一次看

堪稱史上最嚴的房貸「限貸令」從7月起席捲整個金融圈,由於愈來愈多的房貸戶擔心「求貸無門」,繼總統賴清德親上火線解釋解釋「沒有限貸令」,央行在9月2日也邀請銀行喝咖啡,敦促銀行妥善協處民眾申請房貸困難案件,並針對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陳情案件,「已設置專線2處理,必要時函轉相關銀行妥善處理,並追踨後續案件處理情形」,確保「貸款貸得到」。

回顧限貸令,央行在8月21日罕見發布新聞稿,證實在12日至21日之間,分別邀請了34家國銀與信用合作社進行座談,談話的重點是, 「請銀行善盡社會責任,避免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 而最晚9月6日前,全體銀行都得提出未來一年的「房貸降溫計畫」。

而在話題發酵下,行政院長卓榮泰28日強調,「政府沒有限貸令,政府也不會有限貸令。」

央行也在8月23日緊急發布4點聲明,強調房貸限貸令「 不會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融資需求,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等所需之資金。

究竟「限貸令」對房貸戶有什麼影響?限貸的來由、目前各家銀行貸款情況又是如何?《數位時代》整理限貸令懶人包:

央行_shutterstock_2356941251.jpg
史上規模最大的房貸「限貸令」從7月起席捲金融圈。
圖/ shutterstock

限貸令來由|央行為何要出手管制房貸?

央行業務局局長潘榮耀指出,去年下半年起,房市交易擴增導致房價走高,更帶動銀行購置住宅貸款年增率上升。 截至2024年6月底,全銀行不動產貸款佔組放款比率升為37.4%,逼近歷史高點之37.9% ,可見「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有待進一步改善。

央行也在新聞稿中強調, 信用資源若過度集中不動產市場,將排擠「生產事業實質投資所需之資金,不利經濟永續發展。」 因此,銀行基於社會責任,宜引導信用資源合理配置,勿助長炒房、炒地,推升房價不合理上漲。

一言以蔽之,央行管制的要點,即在於今年內不斷升溫的國內房價漲勢。而直接導致央行出手的因素,則有以下兩點:

因素1:新青安房貸過熱

據央行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購置住宅貸款餘額逾10.5兆元,年增率衝破10%,創2022年6月以來的新高。 今年5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作房貸金額達1162.35億元,創歷史新高。 其中,新青安貸款占40.92%,亦創8年新高,顯示政府推出的優惠貸款方案,對購屋族吸引力之大。
 

因素2:商銀房貸放款總額逼近「30%紅線」

新青安最低可享1.775%優惠利率的推波助瀾,吸引大量首次購屋者進入市場,推升房貸需求。不過, 《銀行法》第七十二之二條第一項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加總的30%。

金管會日前就公布, 今年上半年已有三家國銀逾28%、未滿29%,共13家逾27%,使得銀行紛紛祭出「限貸令」因應。

延伸閱讀:台新新光金控來了!新光吳家兄弟為何分合不斷?一表看懂「新新併」20年曲折路

限貸令影響|銀行「限貸」目前做法是什麼?它如何影響老百姓?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除了八大行庫,其他民營銀行對於「限貸」的一致作法,現在有三大共通點,包括:

1、利率一律拉高至3%左右,以價制量;
2、從8月中旬起,幾乎每家銀行的房貸都要改採分行向總行登記制,排隊要排上一個月;
3、建商的整批型分戶房貸,除非是自家土建融案,否則的話拒接。

限貸令|各家銀行房貸狀況一次看

針對國內各家銀行截至8月初的的房貸狀況,可參考以下表格:

延伸閱讀:林百里、張忠謀等10大富豪,身家加總破兆元!受惠AI,台灣「矽盾」還讓哪些人晉升億萬富翁?

央行:不會影響自住、都更、危老重建等需求所需資金

而在限貸令話題發酵,央行也在8月23日發布4點聲明,強調「 不會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融資需求,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等所需之資金。

以下是央行聲明全文:

本行於昨(21)日發布新聞稿說明近期本行籲請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茲補充說明如次:

一、本行籲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旨在促請銀行合理配置信用資源,避免過多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尤其是流向非自住之投資客或投機客;不會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融資需求,以及業者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相關用途,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等所需之資金。

二、本年6月以來,財政部督導公股銀行優化「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簡稱新青安貸款),積極查核投機客、人頭戶及貸後轉租等情形,以落實新青安貸款自住政策目的。本行籲請銀行在不影響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等前提下,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與財政部相關措施之政策目的一致。

三、考量各銀行均有不動產貸款監控管理機制,且資產規模、營運特性有所不同,因此,本行係以道德勸說方式,請銀行依據自身經營情況,研提未來一年自主管理之不動產貸款具體量化改善方案,俾以漸進方式強化銀行不動產貸款之風險管理。

四、本行籲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係從總量及信用資源合理配置著眼,並不涉及對個案之約束,銀行應從法令、契約及營業政策等因素,自行衡酌貸放措施,並避免引發媒體所指稱「加深民眾違約風險」等不必要之紛擾。

延伸閱讀:中信金發動「非合意併購」搶親新光金!競爭公開收購是什麼?會影響股東權益嗎?
新青安貸款懶人包|申請資格為何?利率怎麼算?有哪些新規?6大申請須知

責任編輯:李先泰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轉載

關鍵字: #時事追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