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積電風光動土,為何英特爾德國廠卻靜悄悄?傳當地政府已對「Intel撤資」研擬B計畫
歐積電風光動土,為何英特爾德國廠卻靜悄悄?傳當地政府已對「Intel撤資」研擬B計畫

台積電德國廠本週在德勒斯登舉行動土典禮,同時德國對該廠的50億歐元補助計畫也獲得歐盟批准通過。然而,台積電歐洲擴張計畫步上軌道的此刻,英特爾德國廠卻無聲無息。

外界擔憂英特爾假如取消德國投資,可能對當地工業區帶來毀滅性打擊。

TSMC
台積電德國廠風光動土,預計2029年投入量產,外界也紛紛想起同樣計畫於德國設廠的英特爾,現在無聲無息。
圖/ shutterstock

台積電在此次歐洲擴張中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合資設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ESMC,歐積電)。

台積電將擁有歐積電70%的股權,預計到2029年,歐積電將全面運轉,每年可生產48萬片晶圓。

德國、英特爾皆捉襟見肘,設廠計畫可能成一場空

然而,與台積電德同時期宣佈在德國開設新廠房的英特爾,現在卻悄然無聲。

英特爾曾在去年宣佈於德國馬格德堡設立兩座新廠房,總投資達300億歐元,德國政府也承諾將給予近百億歐元補助,現在這個計畫可能是一場空。

首先,去年年底德國爆發了預算危機,使許多補助案受到重新審視。另外,英特爾也因為製造業務虧損累累,整個計畫出現變數。先前英特爾就因為補助等問題,將動土日期延後到了2025年。

官網照片 pat-gelsinger-2-16x9.rendition.intel.web.1920
去年英特爾宣佈在德國、法國及義大利的投資計畫,然而隨著法國、義大利的計畫接連暫緩,外界擔憂德國廠也會取消。

英特爾曾透露代工業務去年虧損達70億美元,較前一年的52億美元進一步加劇。而今年8月公佈的第二季財報也成績黯淡,整體虧損16億美元,業務前景也不甚亮眼,還宣佈裁員約1.5萬人,以及「100億美元成本節省計畫」,要縮衣節食撐過最難熬的時刻。

在公佈第二季財報前,英特爾就暫停了在法國及義大利的投資。英特爾曾承諾在法國設立研發中心、並在義大利設立封裝廠。英特爾在聲明中表示,由於「經濟和市場條件」自2022年以來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暫停在法國的投資。」

且被問當義大利廠的狀態時,英特爾也聲稱目前將專注於在愛爾蘭、德國和波蘭的製造計畫上。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長阿道夫.烏爾索(Adolfo Urso)今年3月就透露,英特爾已經推遲了在義大利的投資。

英特爾恐退出,傳德國當地政府已準備「B計畫」

據德國《明鏡週刊》報導,如果英特爾撤出投資,園區將難以吸引其他廠商進駐,進而導致園區整體的投資、租金都會受到衝擊,因此當地政府傳出已在研擬備案,不過具體狀況還沒有對外透露。

不過面對外界疑問時,當地政府堅稱他們非常相信英特爾的設廠計畫將能夠順利進行;基辛格也曾於8月初強調,英特爾會繼續擴大在美國及歐洲的製造能力。

究竟,英特爾德國設廠計畫能否順利進行,或許還有待雙方的進一步協商。

延伸閱讀:【觀點】Q2財報解析:為何英特爾慘兮兮、AMD賺飽飽?揭「風水輪流轉」2大關鍵字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陳建鈞

資料來源:Tom's HardwareFortunePolitic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