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10月8日盛大舉辦「2024鴻海科技日」(HHTD24),董事長劉揚偉結束8日早上論壇開場後接受媒體聯訪,針對外界好奇供應鏈出貨進度以及電動車的市況做回應。
劉揚偉表示,由於鴻海在製造上擁有垂直整合能力,供應鏈的狀況對鴻海不會造成影響。 另外,在墨西哥也將設置全球最大GB200伺服器製造基地,擴大當地布局主權伺服器,對應地緣政治問題。
《數位時代》以下整理劉揚偉會後接受媒體訪問的4大疑問。
疑問1:GB300進度?供應鏈變動會有影響嗎?
跨越GB200,現場媒體詢問2025年即將發表的最新NVIDIA晶片GB300系列狀況?劉揚偉表示,「這需請NVIDIA來說明。」
不過談到製造方面,劉揚偉指出,除了伺服器內部的晶片和半導體,鴻海可以提供的零組件在80~90%之間,垂直整合率非常高;而液冷散熱部分,從小到中到大,不同的水路連接器,都是由鴻海自己製造, 「在這樣的垂直整合能力之下,相信系統相關廠商一定會有很密切的合作。」
劉揚偉也透露,GB200在鴻海墨西哥廠產能非常巨大。
針對未來伺服器製造、主權AI趨勢,劉揚偉表示 ,各國除了設計自家軟體技術,硬體如伺服器也會在當地製造給當地使用,「這個是未來的方向。」
疑問2:全球電動車市況轉折?劉揚偉:在預料之中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電動車平均價格較2023年下降17%,除了反映消費者的態度逐步謹慎,市場也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
對此劉揚偉表示,此景和當初預期「相當一致」,預計這個狀況會維持1~2年左右,主要原因是電動車的製造與傳統車型有所不同。
電動車降低過去的引擎製造的門檻,一改過去在油車、油電混合引擎只有部分廠商可以做的狀況,讓競爭加劇。
「現在電動車引擎已經有很人可以做了,看中國就可以知道。」他並提到,汽車品牌廠將不會再有製造量能,「現在我們就是要做到模組化、標準化,底盤大致上都一樣,這也是我們新車可以出的這麼快的原因。」
劉揚偉表示,以汽車這麼大的產品,在地製造的區域生產絕對是未來發展方向,由於歐美國家可能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高關稅,鴻海也提前佈局當地製造量能, 「關稅壁壘對我們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電動車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將來也會持續推動。」
疑問3:未來電動車生產方向和預期目標?
鴻海電動車策略主管關潤表示,大約需要再5年才能充分利用2022年從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收購的俄亥俄工廠的生產線。目前這座工廠是鴻海在美國的主要電動車基地,年產能可達35萬輛。
針對日本電動車市場的看法,他認為,日本電動車市場正處於回溫階段,與2020和2021年相比有所提升,但與2018和2019年相比仍然較低。不過電池化合物的價格幾乎已經下降,因此鴻海正積極推動日本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疑問4:Model A概念車款瞄準的對象?
除此之外,關潤也分享新車款Model A的設計理念以及如何吸引日本客戶。
他表示,Model A是一款外型方正的日系車款,現場展演透露,此車款可用於計程車、家用、物流、露營、移動餐車等等,甚至在緊急事件如地震斷電等狀況,汽車也可以變成備用電池。
鴻海決定採用類似Model B的車身尺寸,並以「速度」作為主要訴求。關潤強調,鴻海不做B2C業務,而是專注於B2B市場,因此沒有推出許多新車型的壓力,可以保留新鮮感,並將重點放在與客戶的閉門展示上。
關潤指出,Model A主要鎖定家庭用車市場,目前展示的車型屬於中型車款,未來還會推出加長版本。這款車的最大特色在於可以調整車身高度,適用於多種用途,例如露營車或物流車。除了台灣和日本市場之外,鴻海也看好Model A在東南亞市場的發展潛力。
關潤除了重申鴻海2025年拿下全球電動車製造5%市場的目標,且布局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市場,進一步表示,「我們絕不放棄,5%是我們必須達成的第一步。」期待未來能夠取得與鴻海智慧手機製造相同的40%以上市佔率。
延伸閱讀:鴻海新電動車Model D、Model U亮相,加碼納智捷「n7長程版」!鴻海5台電動車一次開箱
「鴻海是第一家出貨GB200廠商」!鴻海科技日強調AI、AI、AI,劉揚偉說了什麼?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