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在非母語職場,溝通卡關怎麼辦?2個眉角,學會超越語言的buy-in溝通術
【觀點】在非母語職場,溝通卡關怎麼辦?2個眉角,學會超越語言的buy-in溝通術

「不錯的執行者,不一定是不錯的溝通協調者。而好的溝通協調者,往往可以在職場上如魚得水。」這是我過往十幾年國際跨國公司的經驗得到的感想。

剛到新加坡的時候,光是要在會議上聽得懂別人在說什麼及流利的回應,就花了我1到2年的時間。公司的人從世界各地來,雖然英文不一定是第一語言,但大家語言能力都不錯。不過,聽得懂跟可以回答就夠了嗎?如果要在英文主導的環境中成長或升遷,溝通力就是一個必要的能力。

我很常看到台灣設計師執行力非常厲害,但欠缺說故事與溝通協調的能力,導致在很多晉升評審的過程中滑鐵盧,但往往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我也曾在績效評估結果被告知,雖然我的設計技能無可挑剔,但在「溝通」和「影響力」方面還有待提高。這讓我意識到,我需要更加主動地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特別是在跨文化的職場環境中。

在海外工作,硬實力非常重要,但沒有把硬實力展現給大家的軟實力,那永遠都只能當幕後功臣。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能見度提高,而不是把重要的溝通決策交給別人,這樣獎勵很快都會被別人給拿走。

以績效評估作為例子,通常我們會從幾個面向去看設計師的能力,像是設計專業、溝通、影響力、創造力及領導力。而溝通就占了一個重要環節,身為設計師不能只是一個很會執行的工具人。設計師需要能簡報、分析決策,提供清晰、有說服力的理由,並透過講故事提升影響力。身為設計領導者,更要能協作和指導,並與跨職能同事合作,一起實現共同目標,利用設計思維工具和技術。

當身為一個非母語人士,如何在以英文為主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創業_工作_職場_計畫_開會
圖/ shutterstock

鼓勵取代否定,從「共識」展開對話

當與團隊成員意見相左時,我們往往急於表達自己的最終想法。過去,我最常犯的錯誤是直接說:「我覺得這不好,因為……。」但從對方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表達顯得我完全站在反對立場,對話容易變成雙方的對峙,誰也不願讓步。

然而,如果我們改變方式,先肯定對方的想法,再提出另一種可行方案,情況會完全不同。這樣的表達方式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並建立彼此之間的連結。例如:「我覺得你剛剛提到的方案非常有道理,我也是這麼想的。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稍作調整,可能更有助於達成我們的目標。」

不要小看一句簡單的精神喊話。作為團隊中的領導者,傳統的權威管理方式已不再適用。即使你在團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讓別人願意「聽」你的話才是關鍵。

我發現,有影響力的設計師通常與不同的利益關係者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感。當開啟一場會議時,團隊成員往往更願意傾聽那些經常給予鼓勵、激勵團隊前進的人的意見。他們不吝嗇於給予支持,無論是「做得很好,我愛這個團隊,希望我們能永遠一起工作。」還是「這真是太棒了!」這些鼓勵性的話語能夠激勵團隊繼續努力。

讀懂人心「謎之音」,比埋頭苦幹重要

曾經,一名設計總監給了我一個建議:「你需要學會讀懂利益關係者的真正需求,並制定相應的策略。」當時,我問總監這到底意味著什麼。許多時候,我過於專注在解決問題——無論是團隊問題、項目問題,還是時程問題,但我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我要推進這個項目,怎樣才能讓其他人認同?」有些設計師可能會認為這不是他們的責任,但如果你具備讓其他人buy-in(認同)的能力,你在團隊中的價值將會大大提升。

例如,當OpenAI的產品經理表示想幫助使用者探索更多OpenAI擴充功能的可能性時,作為設計師,你應該思考「為什麼公司要做這個?」「產品經理的願景是什麼?」「合理的解決方案是什麼?」經過策略性思考後,再與團隊進行推進項目的對話,這樣的溝通能事半功倍。記住,不要盲目繪製全部設計稿,否則別人只會認為你缺乏管理利益關係人的能力。

溝通,特別是在非母語的環境中,絕不只是語言的交流,它還包括了對文化的理解、對情感的感知和對目標的共享。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溝通可以成為你職場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所以,不要畏懼語言的障礙,而是要勇於跨越它,用心去理解和被理解。這樣,不管你身處何地,都能自如地與世界對話。

延伸閱讀:7-11馬來西亞最強勁敵!路邊攤起家的迷你超市,如何一手創7年來最大IPO?
Nike新CEO希爾是誰?從接電話實習生做起的他,為何成為搶救Nike的不二人選?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