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小公司也能賣碳權!碳交所鎖定150萬潛力戶,如何打造「碳權交易舒適圈」?
專訪|小公司也能賣碳權!碳交所鎖定150萬潛力戶,如何打造「碳權交易舒適圈」?

「以前企業把『減碳』視為一種道德義務,但現在有了碳定價機制,減碳成為一個明確的經濟行為。」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說, 「在碳的前面加上dollar sign(金錢符號),大家才會重視。」

台灣在2023年1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8月碳權交易所在高雄掛牌,同年12月國際碳權上架,引進來自亞洲、非洲與南美洲等國際碳權,逐步往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

如今,台灣碳權交易制度豎立了新的里程碑,10月2日首批國內碳權交易平台上架,可以抵減企業碳費、用於環評增量抵換,提供企業透明、安全的碳權交易環境。

從零打造「台灣碳權交易所」,最大挑戰為何?

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已在2023年12月掛牌,至今碳權成交量已突破10萬公噸;國內的交易平台則初步上線,在10月21日正式揭牌。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為台灣企業單向購買海外碳權、後者為國內企業的雙向交易。

時間拉回到2023年初,田建中接獲命令籌組碳權交易所,他沒有預料到會是如此艱難的過程。他隨口舉出一個又一個的挑戰:跨部會協商、構思交易架構、跟海外利害關係人打交道、與企業和環境團體交流......,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有太多要摸著石頭過河的工作。

而且碳權交易在當時還是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台灣對於碳權的認識與接受度並不高。

在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方面,最直觀的挑戰就是「要先有東西可以賣」。

「要找到國際上願意掛牌在台灣的碳權開發商不容易,他們可以去新加坡,為什麼要來台灣賣?」 田建中回憶,必須讓對方相信台灣的碳權交易平台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團隊花了很多的時間思考交易架構、釋出誘因、建立穩定的可靠性、美元結算等,讓海外碳權願意來台,「當它們真正願意在台灣掛牌的時候,真的是很大的成就感。」

而且這些架構不只是碳權交易所的事情,攸關金融、環保、稅務等多個領域,與環境部、金管會、國稅局等機構的跨部會溝通尤為重要,在打通海外之後,也順利訂下國內碳權交易平台的交易架構。

過去台灣的碳權交易主要以私下媒合的方式,買賣雙方協商後再自行交易。田建中強調,碳權交易所的成立目的在於提供「公平且安全」的交易平台,幫企業打點好所有關卡,提升整體碳權交易的效率, 「只要下單,後續就有發票、報稅規則。減少企業的不確定性、操作簡單。」

不只是大公司,中小企業也能賣碳權

台灣身為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超過6成,中小企業出口產品如果要流向美國、歐洲,都必須負擔碳成本,若不做碳中和,將有可能被排除在國際供應鏈之外,甚至有掉單危機。

其實像是台積電,或是長期跟國際品牌打交道的大型企業,內部都已經有完善的對應制度。但是台灣有超過150家中小企業,他們可能人不多,卻是國際品牌的供應商,不能在減碳熱潮中把他們丟在後頭, 「我們不僅是要推動大型企業參與碳權交易,中小企業應該也要有機會參與。」 田建中說。

所以國內碳權交易平台非常重要,讓中小企業可以「賣碳權」,有對價關係,就有減碳的誘因。

減碳不難!汰換燈具、換低耗電機具⋯都可行

就算不是鋼鐵、石化、製造業,所有企業都可以根據環境部公布的自願減量方法,總計13類方法學,包含汰換燈具、冰水主機和更換低耗電的馬達等來進行減碳,因為上述技術成熟、計算方式簡單明確,註冊階段可免經第三方查驗機構驗證,簡化行政作業,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參與減碳的門檻。

取得碳權後,企業可留著自用或是到碳交所平台交易,等於創造了經濟誘因。舉例來說,台灣的農業、畜牧業等行業,因為自然生產過程中本身就具有減碳潛力,這些企業將成為未來碳權市場的重要供應方。

根據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有6項國內碳權專案上架。例如,中鋼鋼胚熱進爐節能專案、漢寶沼氣與再生能源專案,以及奇美天然氣替代重油專案等,總計6,080噸。

碳權交易所下一步:向企業推廣減碳

在國內碳權交易平台於10月21日揭牌後,田建中的新任務才剛開始,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廣」,讓更多企業加入減碳。

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很多中小企業的老闆,聽完我的演講或是演說,會跑來問我到底要怎麼做,『碳焦慮』是真實發生的事情。」田建中說。

所以碳交所的目標不會只是把平台做好,而是還會投入推廣與鼓勵,讓更多企業了解國際趨勢與確切的做法。

田建中也提到,中小企業投入減碳不應該只是為了價格誘因,也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按照環境部的準則,換燈具、換冷氣、換馬達只是最簡單的方式。如果企業因此意識到減碳的重要性,了解到減碳不只是成本控制、應付客戶,而是更長遠的綠色投資,投入更多研發和管理能量,像是投資海洋廢棄物等新材料、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等,更有可能走出一條「將減碳化為新商業」的道路。

而更遠的未來,儘管碳交所總經理有規定的任期,田建中卻已有最終的目標和答案,「我們希望有一天,碳權交易所能夠關閉!這意味著全球極端氣候問題已經被解決,那會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延伸閱讀:白話科技|碳費、碳稅、碳權是什麼?碳費懶人包:收費辦法、徵收對象一次懂
台積電也是客戶!銳澤要上櫃了,解密聖暉小金雞:憑哪些策略躋身海外建廠先鋒?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淨零碳排 #碳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