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勁敵!Waymo自駕計程車洛杉磯全面上線,為何斬獲高達4.7顆星滿意度?
特斯拉勁敵!Waymo自駕計程車洛杉磯全面上線,為何斬獲高達4.7顆星滿意度?

據《美聯社》報導,Waymo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自11月12日起在洛杉磯全面開放,這項服務不再僅限於從等候名單中獲批的民眾,所有乘客都可以通過該公司的「Waymo One」應用程式叫一輛Waymo自駕計程車,就像其他叫車一樣簡單。

亮點一:第一階段試營運帶來正面回響,顧客評價與需求激增

Waymo的黑白自駕駛計程車和它們旋轉的雷達車蓋,已經成為舊金山街頭和旅遊的一景。不過,Waymo去年8月起獲准在舊金山全天候試營運付費自駕計程車服務,並非對所有大眾開放。

Waymo自年初開放少數測試使用者上路以來,在洛杉磯已累積顯著的顧客基礎,先前的試營運階段吸引約30萬人加入候補名單。在洛杉磯啟動初期便收穫良好的市場反響,乘客給予Waymo的整體評分達4.7顆星,而且調查顯示98%顧客對服務表示滿意、96%則認為服務非常實用,顯示出市場對自動駕駛服務的高度接受度。

目前在洛杉磯的自駕計程車服務覆蓋約80平方英里的區域,包括聖塔莫尼卡、好萊塢大道、USC等地區,正在逐步實現無人計程車的擴展計劃。

「我們的服務已經迅速成熟,乘客正在接受完全自動駕駛的許多好處。」Waymo聯合首席執行官Tekedra Mawakana表示,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改進,與客戶使用日益頻繁,Waymo計劃在未來逐步增加更多運行地點,可以更好地服務洛杉磯市民。

如今Waymo已經獲得無人駕駛計程車所需的許可,可以在舊金山市、半島部分地區以及通往舊金山機場的高速公路上每天24小時商業營運其無人計程車服務。但是進入機場仍需要獲得舊金山機場委員會的單獨批准,Waymo正在加緊努力期望獲得除了舊金山市區以外的行駛範圍。

亮點二:資本注入與市場競爭,Waymo搶佔自動駕駛領導地位

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青睞,Waymo在最新一輪的融資中獲得高達56億美元的資金,讓公司的估值飆升至450億美元。這筆巨額資金不僅強化Waymo的技術研發能力,也為擴大車隊和為推動市場擴展提供了穩固的財務基礎。

此次融資由母公司Alphabet領投,Andreessen Horowitz、Tiger Global等投資公司參與其中。儘管面臨技術與市場推廣的挑戰,但投資者仍看好Waymo未來的成長潛力。 Waymo目前在舊金山、洛杉磯與鳳凰城均提供自駕計程車服務,並計劃於明年進軍德州奧斯汀和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與Uber展開合作。

在優異的成績單下,除了象徵自駕發展達到新的里程碑,也展示美國對無人計程車的接受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進一步提升企業和機構的投資信心。而在川普上台後,更有望為企業提供寬鬆開放的監管環境,有利於加速自駕計程車的發展進程。

亮點三:未來發展與挑戰,邁向更全面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

儘管Waymo在自動駕駛計程車市場取得領先地位,但仍面臨許多挑戰。首先,現階段Waymo的服務範圍有限,僅能在洛杉磯的市區運行,無法進行長途高速公路駕駛或接送機場旅客。其次,與Uber和Lyft相比,Waymo的定價稍高且運行地點受限。對於洛杉磯這樣依賴高速公路的城市,這種限制影響了Waymo的廣泛適用性。

雖然Waymo尚未透露開放高速公路和機場接送服務的具體時間,但面對競爭對手的壓力,Waymo未來勢必需要快速拓展服務以滿足用戶需求。

此外,Waymo的主要競爭對手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旗下的Cruise,在安全紀錄上略顯遜色,甚至曾因涉及交通事故而被加州吊銷牌照。與此同時,特斯拉(Tesla)也計劃於2026年推出自動駕駛的Cybercab計程車服務,儘管該公司多次推遲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時間,仍會對Waymo構成競爭威脅。

Waymo必須在確保安全性與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加速推廣無人駕駛計程車,才能繼續保持自駕市場的優勢。

延伸閱讀:特斯拉車主必收!停電時要怎麼手動開門?4大車款的「救命」指南一次看

資料來源:美聯社the Vergewaymo官網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郭采樺

關鍵字: #自駕車 #waym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