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最討厭流水帳報告! 揭秘台積電會議文化:開會先講結論很重要
張忠謀最討厭流水帳報告! 揭秘台積電會議文化:開會先講結論很重要

對很多主管或員工來說,開會是日常。開會占據每天工作非常多的時間,但到底要如何開會?怎樣開會比較有效率?開會該注意哪些小細節?有沒有什麼禁忌?看看台積電是如何開會的,或許對增進開會效率會有些幫助。

一位曾經在台積電製造部門工作八年的前台積電主管告訴我, 台積電每一次開會,最重要的一件事,是「review上一次開會的內容,包括未完成的事項等等」,一定要讓相關人等報告上次開會後的待辦事項,確認問題獲得解決之後,才會繼續進行當天的新議程。

進入正式會議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管會要求「每一位報告人 一定要先講結論,再講為何要這樣做,時間大約只有一分鐘 」。你在這一分鐘內的報告內容,大概就決定你的命運了。

關於「開會先講結論」這件事,曾負責台積電研發工作的蔣尚義就曾說過自己的一段經驗。他說,他剛到台積電時,還不太懂如何報告,一場三十分鐘的簡報,身為工程師的他只會流水帳式的報告,先說問題,再說實驗方式,接著是數據,最後是結論。「如果你這樣向張忠謀報告,你就麻煩大了。」他笑著回憶,張忠謀會罵人,甚至撕掉報告,叫你出去。

他說自己琢磨了好幾年,才學會反過來講,在報告一開始就先說結論,讓張忠謀覺得自己「值得花三十分鐘聽你講」,接下來,他就會很有耐心地聽你講細節,而且態度很友善。

如果報告的人講不出結論,那麼一分鐘後就可能被要求離開會場了。主管會再給你一次機會,請你下次開會再來報告,但一定要帶著結論來。主管只會給你第二次的機會,不會再有第三次。若第二次你還是講不出結論,除非問題真的複雜到主管也解決不了,否則你大概也可以準備捲鋪蓋了。

另外,「每一個人要簡報的內容,一定要先讓部門主管知道」。如果你報告得七零八落,其他主管一定會問,你這個報告有給主管先看過嗎?如果沒有,你代誌就大條了,肯定會被K到滿頭包,而且不只報告的人被K,主管也會被K得很慘。下屬報告得那麼糟還搞不清楚狀況,表示你這個主管根本沒有用心,被狠K一頓是應該的。

此外,台積電的會議還有一點相當特別。 「如果報告的人要指責別的部門的缺失,一定要在開會之前,就先知會該部門」 。也就是說,當你要提出的問題是發生在哪個部門時,要先與該部門主管就此事討論過,不能直接在會議中提出來,因為這樣做,不僅會讓該部門措手不及,會議主題也會失焦,演變成誰對誰錯的相互指責,會議時間會拖得很長,無法進行有效及建設性的討論。

前面講的是「該」怎麼做,接下來當然有「不該」做的事。在台積電開會,哪些事情不能做呢?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報告進度與方向,還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做法,要做出有目標及方向的結論,但要注意的是:「細節不需要說太多」。

還有「你做了多少事、問過多少人、做了多少苦工、過程有多挑戰,這些都不需要講,主管不想聽這個,也沒有空聽」。大家都很忙,會又那麼多,你到底做了哪些貢獻,大家從工作成果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尤其要切記:「不要解釋問題的困難點」。只要報告進度,報告解決方法,不要一直講問題在哪裡。台積電找你來是要解決問題的,不是請你來抱怨的。

對了,台積電的會議到底多不多?

只要問一下台積電員工,絕不會有人告訴你會議不多。會議不多的人,大概都是因為自己的角色不太重要,或是準備要捲鋪蓋走人了。像當年還未離職前的梁孟松,就有很長一段時間沒事做,沒有會議要開。

只要是正常的台積電員工,每個人的會議當然都不會少。雖然大家都想辦法減少開會,讓開會更有效率,但是晶圓廠內製造流程繁雜,牽涉細節太多,只有靠密集溝通,才能做到更佳管理。

關於在台積電開會,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這一點與開會本身不一定有直接關係,而是與工作態度有關,那就是: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說出來的承諾(commitment),一定要徹底執行並達成。也就是說,如果你說出了目標,就要說到做到,全力完成自己設定的工作目標。

有一位朋友,原本在另一家半導體公司工作,後來轉到台積電任職。他說,在原本的公司,不論主管還是員工,大家都很習慣講很高大尚的目標,但最後往往都做不到,就算做不到也不會怎樣,反正事情過去就算了。

但是他到台積電後,發現大家講出來的話都一定會做到,不管是自己的主管或其他部門的同事,每個人都是如此。若有人說出來的承諾沒做到,通常都會「死得很難看」。

他說,在台積電這家公司上班,完全不能打馬虎眼。當你的同事們都說到做到,你自己就要努力改變自己。你講出目標之前,一定要先衡量一下自己做不做得到。一旦做出承諾,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履行承諾。

這位朋友說,他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讓自己完全調整過來。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家企業的文化,的確可以對員工的行為帶來巨大的改變。

延伸閱讀:在亞馬遜上班壓力超大!主管下班安排超瞎「歡樂社交」,我卻不小心翻白眼⋯
丹麥人為何下午4點就下班?「短暫加油,但不用一直加油」,看懂不勉強背後的務實主義

本文節錄自林宏文新書《晶片島上的光芒》,由早安財經獨家授權

責任編輯:黃若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