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汽車業大洗牌,裁員、換隊友、價格流血戰⋯汽車巨頭遭遇哪些難題?
圖解|全球汽車業大洗牌,裁員、換隊友、價格流血戰⋯汽車巨頭遭遇哪些難題?

隨著中國電動車品牌的崛起、電動化技術的突破,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一遇的變革浪潮,眾多傳統汽車企業正重新審視公司的經營策略。

特別是12月18日,日本汽車市場傳出重磅消息,日本第二大車廠本田(Honda)將與第三大車廠日產(Nissan)合併,共同成立一間控股公司,若成功把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也納入,將躍居全球汽車銷量第3大的汽車集團。而消息的背後也包含台灣積極切入汽車產業的鴻海,新舊玩家紛至,讓汽車產業全新的局面正在展開。

「汽車產業的傳統格局正在發生劇烈變化,無法應對的企業將被淘汰。」今年8月,據《日經》報導,針對日產純電動汽車問題召開記者會的本田社長三部敏宏,提出現在汽車業面臨的危機。

全球各大車廠採取了不同的策略以應對這場電動車衝擊帶來的革命性挑戰,《數位時代》整理出多家車廠做出的3大改變,雖然方式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都直指同個面向:競爭,包含來自中國電動車品牌的競爭,以及面對全球大環境的競爭。

全球汽車產業迎戰電動車衝擊2大解方

改變1:合作模式大轉彎,全球車廠聯盟「換隊友」重組

不同於過往傳統汽車企業的單打獨鬥,如今車廠相繼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聯盟建立新的合作模式。

如前所述,日本2大汽車製造商本田與日產進行協商整合,目標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甚至不排除合併的可能性,主因之一是這2家車廠在中國市場無法因應中國本土電動車品牌的競爭,銷售直接腰斬減少50%。2家車廠試圖透過整合技術與資源,在電動化和智慧汽車領域趕上中國品牌。

同時,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今年7月也選擇與中國的小鵬汽車(Xpeng)聯盟合作,投入7億美元聯合開發新款電動SUV。

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宣布因關閉中國工廠和業務重組,造成逾50億美元的損失,12月也改變合作夥伴,終止與本田的低價純電動車計畫,轉向南韓的現代汽車(Hyundai),專注下一代電池技術和軟體開發。

日產本田三菱
本田與日產進行協商整合,目標成立一家控股公司,試圖透過整合技術與資源,在電動化和智慧汽車領域趕上中國品牌。
圖/ 日本電視台NTV直播截圖

《日經》指出,從2024年7至9月全球汽車銷量來看,中國品牌比亞迪同比大幅增長38%,達到113萬輛;特斯拉也增長6%,超過了上年同期。相比之下,本田(減少8%)、日產(減少4%)、福斯集團(減少7%)、通用汽車(減少9%)、斯特蘭蒂斯(減少20%)等均低於上年同期。

汽車品牌同比增長率.jpg
圖/ 數位時代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4全球電動車展望》(Global EV Outlook 2024)指出,今年將有約1,700萬輛全新電動車上路,占全球小客車銷量的20%以上,其中多達1,000萬輛來自中國。

面對比亞迪、小米等中國電動車品牌的強勢進攻,全球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在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力並尋求新機遇,跨國合作的目標在追求規模經濟,特別是在電池與軟體等核心領域中建立競爭力。

延伸閱讀:鴻海才是Nissan救世主?Honda出手旨在「防止敵意收購」?日產搶親大戰解析

改變2:公司裁員與結構改革,重塑競爭力

根據美國底特律的企業諮詢公司AlixPartners最新發布的《2024年全球汽車展望》報告指出,中國汽車品牌將在2030年擁有全球市場33%的市佔率,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中佔比將接近一半,對傳統汽車製造商提出巨大挑戰。

長期以來,日產、本田、通用、福斯汽車等歐美與日本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並持續從中獲利。然而,在過去4年內,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中國迅速崛起,特別是比亞迪迅速成長為電動車電池技術、低成本製造以及車聯網技術的領先者。如今,中國汽車產業正努力向歐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市場拓展業務。

為了應對衝擊,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計劃關閉德國境內3家工廠,並裁員數萬人以降低運營成本,首次在德國實施如此大規模的裁員行動。

與此同時,歐洲汽車大廠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也宣布,12月2日起暫停在北義杜林(Torino)附近的重要生產線,裁減多達2.5萬名員工,並因業績壓力導致其執行長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也宣布辭職。

日產則在美國市場遭遇銷量疲軟,今年11月宣布裁員9,000人並縮減全球產能五分之一——這些都只是近期汽車產業鏈裁員的一小部分。

Volkswagen 福斯
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將關閉德國境內3家工廠,並裁員數萬人以降低運營成本。
圖/ Volkswagen

因為電動轉型艱難和汽車消費需求消退,讓傳統汽車車廠接連受到打擊,被迫採取策略進行調整,而「裁員」是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手段。

改變3:面對中國強烈競爭,特斯拉推低價車衝銷量

另一方面,特斯拉雖不屬於傳統汽車產業,卻是不容忽視的玩家。從2024年7至9月全球汽車銷量來看,特斯拉增長6%,看似月銷量穩定增長,但攤開特斯拉財報回顧今年新車交車數量,交車數成長已趨緩,前3季累積交車約129.3萬輛,較去年同期衰退2.3%,今年銷售量可能僅和去年打平,甚至出現衰退。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面對高性價比的比亞迪,在2025年的銷售能否有起色?據德意志銀行的投資者會議上宣佈的消息指出,特斯拉經營團隊全押注在平價車款Model Q,售價可能會低於3萬美元、不到百萬元台幣,顯然是特斯拉要往更親民市場進攻的一大戰略。

面對中國比亞迪的低價電動車攻勢,世界汽車產業結構正在加速重組,各大汽車產業正以多樣化的方式應對挑戰,無論是通過跨國合作整合資源、推動結構改革還是削價競爭,都在努力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延伸閱讀:保時捷中國爆裁員30%,領完N+6「隔天就走人」!年銷量崩跌3成,為何豪車賣不動了?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2日經新聞《2024年全球汽車展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