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推出影片剪輯工具Edits!6大功能瞄準短影片專業戶:能搶走TikTok用戶嗎?
Meta推出影片剪輯工具Edits!6大功能瞄準短影片專業戶:能搶走TikTok用戶嗎?

在美國TikTok面臨封殺之際,Meta趁機宣布推出手機影片編輯應用Edits,被認為是藉機大搶TikTok用戶戰略。

無論是國際版的TikTok或是中國版抖因,短影片皆為內容主力,因此TikTok旗下的剪輯App「CapCut」,一直是直式影片的剪輯工具首選之一。

本次Meta推出Edits,聲稱要為創造者提供最棒的工具,預計下個月在App Store亮相。

Edits將一站式囊括短影音創作所需工具

「今天,我們為喜歡在手機上製作影片的人,推出一款叫做『Edits』的新App。」Instagram負責人亞當.莫塞里(Adam Mosseri)在社群平台上宣佈,他們的工作就是為創作者提供最棒的工具。

莫塞里指出,這款App是專門為在手機上製作短影音內容的創作者打造,且不限於Instagram這個平台,並聲稱Edits不僅是一款影片編輯App,而是一套完整的創意工具,從創意發想到拍攝甚至上架影片的過程,都能依靠Edits實現。

依照莫塞里透露的內容,Edits預計將具備以下功能:

  1. 協助創作者發想的靈感標籤(inspiration tab)
  2. 用於追蹤企劃發想的另一個標籤功能
  3. 與朋友、其他創作者分享草稿、架構的功能
  4. 拍攝影片用的高品質相機功能
  5. 創作者所需的一切編輯工具
  6. 便於在Instagram Reels上分享,並能追蹤短影音的後續發酵

莫塞里表示,Edits預計2月在iOS上推出──不過App Store的頁面寫著3月推出,目前已開放用戶預約,而Android版本則會在稍後推出,沒有透露具體時間。

Meta宣佈Edits的微妙時機,也被認為是為了趁TikTok及字節跳動旗下影片編輯工具CapCut被封禁時,爭奪留下的市場份額。

尤其CapCut行動影音編輯工具的主要領導者。根據App市場追蹤公司Sensor Tower的資料, 自CapCut從2020年邁向國際市場至今,擁有高達3億月活躍行動用戶,占據行動影片編輯工具用戶總數的81%。

值得一提的是,CapCut最初便被美國政府放在與TikTok一同的封禁清單中,雖然該服務開發團隊與TikTok是分開的,兩個團隊在同個共享辦公室工作,並且負責人是抖音執行長張楠。

Meta一直以來相當會把握這種時機點,盡可能在新服務推出時搶占更多市場,外媒《TechCrunch》提到,當TikTok在2020年6月被印度封殺後,幾天內Meta就推出短影音服務Reels。

此外,2023年Meta推出新社群平台Threads,也是瞄準推特被馬斯克買下後的動盪時期。這些服務後續也都成功站穩腳步,如今擁有穩定數量活躍用戶。

但除了工具本身,CapCut與TikTok用戶往往是高度綁定,推出Edits也被認為是藉是希望透過提供更便利的創作工具,吸引創作者、網紅轉向Instagram Reels,也因此這項服務才瞄準專業創作者、並提供後續成果追蹤等功能。

但不湊巧的是,川普已承諾上任後暫緩TikTok禁令,相關App在短暫中止服務後再次上線,Meta這次能否成功吸引到用戶,恐怕只能純粹比拼Edits本身的實力了。

延伸閱讀:「1讚折1元」行銷出包,台灣老牌客製筆電「喜傑獅」退出消費市場!發生什麼事?

資料來源:TechCrunch9to5macapple insider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