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此次採訪8家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務業者,多為近3年內資本市場的新面孔,堪稱是「Chip Taiwan」台灣隊,為台積電提供最即時的強力支援。
在半導體產業中,涵蓋材料分析(MA)、故障分析(FA)、可靠度分析(RA)的「檢測分析」,對多數人而言可能較為陌生。隨著晶片製程微縮從奈米進展到更小的埃米(奈米的10分之1),研發過程需要掌握不同的新材料,與更趨複雜的結構,使檢測分析的難度及需求大幅提升,也帶動檢測服務產業發展。
「我們扮演的是『客戶的眼睛』!」汎銓科技董事長柳紀綸以蓋大樓來類比,檢測分析公司所做的,就是去看水泥磅數對不對、柱子是否夠粗,好讓大樓蓋得屹立不搖。
成立於2005年、在2022年上市的汎銓,是「檢測三雄」中最晚進入市場者、營收規模也相對較小,卻在技術門檻及毛利較高的「材料分析」領域開創出一片天,國內市占率過半、2奈米市占並超過6成,更名列首波加入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籌組的矽光子產業聯盟業者。汎銓是如何後發先至,並在新興技術起步時搶占先機?
曾被客戶猛追敲碗,20年技術大滿貫
2025年7月,汎銓將滿20歲,回顧一路走來,柳紀綸笑稱,是一直被客戶推著向前。他回憶,從創業的第1年起,汎銓就跟著最大客戶(台積電)從40幾奈米做起,但坦言當時可說是被「逼著走」,技術還未能滿足客戶要求,不時收到客訴。直到約10年前,要跨入EUV(極紫外光)曝光設備的時代,情況有了轉機,「我們已經超前在客戶前面等著他了!」
柳紀綸解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工序約2,000多道,以奈米尺度層層堆疊裸晶,每一層都要確定堆疊的樣貌是否符合期望,但肉眼自然無法看到僅頭髮數萬分之一的大小。因此,材料分析業者便依客戶指定的位置,以「離子束」、「電子束」轟擊樣品進行切割及觀察。
然而,EUV光阻性質鬆軟,在轟擊過程容易導致變形甚至坍塌。對此,汎銓開發出獨有的「低溫原子層鍍膜」(LT-ALD)技術專利,得以形成保護膜避免分析時樣品損傷,真實呈現原貌,成為了汎銓後續於材料分析領先的關鍵。
汎銓的客戶包括晶圓製造廠、設備及材料廠等,柳紀綸舉例,汎銓自從幾年前即投身參與艾司摩爾(ASML)最新一代High-NA EUV光阻的研發,其中合作超過3年的EUV光阻劑大廠Inpria,並於2024年在美國舉行的國際光電論壇(SPIE)報告中,秀出汎銓提供的材料分析結果。
「從5、6年前的第1代光阻,到現在的第2代光阻,我們算是打下一個戰功,客戶幾乎指定這個光阻的分析都到我們家來做,出來的資料是可信度最高的!」 柳紀綸信心滿滿。
產能衝衝衝!擴點美、日備戰2錢潮
在既有市場之外,汎銓對近年快速崛起的最新技術應用,也多有布局。首先是AI晶片,柳紀綸分享,汎銓已在國內設立「Al晶片大廠」專區,提供針對AI晶片的檢測與分析服務,已取得穩定的長期合作訂單。他說明,所謂專區,便是讓客戶於汎銓實驗室內設置自家機台設備,由汎銓提供最即時且高保密性的檢測服務。
針對外界近來甚為關注的矽光子領域,柳紀綸指出,汎銓可說是矽光子產業聯盟成員中,最早有矽光子相關營收的業者之一,並且已成為晶圓代工大廠矽光子研發的核心合作夥伴。目前掌握「矽光品質與衰減量測」、「矽光斷路與漏光點定位偵測」、「自動矽光量測方案及失效分析」等專利技術,具有明確的技術壁壘。
而對於埃米世代製程演進,汎銓自2024年11月啟動高階檢測廠房建設,將能滿足未來10年的材料分析需求,規畫於2025年完成興建,進駐高階分析設備開始營運。此外,汎銓也隨客戶腳步赴海外設點。柳紀綸表示,在2019年設立的南京實驗室之外,現階段分別在日本東京附近的川崎、美國矽谷設立實驗室,預計自2025年上半年陸續啟用、下半年開始貢獻營收。
儘管產能持續滿載,但大舉海內外擴廠、添置設備增加的資本支出,讓汎銓2024年的獲利較過往遜色。不過柳紀綸樂觀看待,2024年算是打底期,預期2025年AI需求持續暢旺、2026年則是矽光子元年。
汎銓科技
董事長:柳紀綸
成立:2005年
上市:2022年8月
產品服務:半導體材料分析、故障分析檢測服務
產業地位:半導體材料分析國內市占過半
營收:2024年營收新台幣19.67億元
責任編輯:謝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