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AI時代,東海大學與大渡山學會(DDS)簽訂全校性的AI計畫,促進系所專業學門與AI融合,並透過大渡山-東海人工智慧中心,從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設計到相關法律,挑選業界具相當規模、專業度、代表性的合作夥伴,讓東海師生能直接對接產業最前端,探索未來產業趨勢。
以領先全台的建築學門領域為例,2023年11月,大渡山-東海人工智慧中心攜手台中頂尖建築事務所,成立「未來事務所」,透過導入AI技術,提升建築產業流程效能與設計競爭力。
攜手建築巨擘,啟動「未來事務所」
「未來事務所」是大渡山-東海人工智慧中心提出的創新願景,勾勒出未來建築業的全新運作模式。開務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龔瑞琦建築師指出,相較於其他產業陸續邁向數位化、智慧化,當前建築業仍高度仰賴人工作業,建築師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人工逐步推進基本設計、細部設計直到完成最終方案,還要因應業主、營造商和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意見進行修改,整體生產過程曠日費時。
「未來事務所」計畫正是善用AI技術,介入既有的生產流程,期待從上游的開發、設計規劃、營造施工,甚至建材供應等環節,可導入AI輔助系統。以基地規劃為例,傳統上建築師需要反覆構思基礎方案,透過AI的協助,針對同一塊基地條件與法規限制,快速生成初步規劃,建築師在其中選擇合適方案後再進行深化,使設計與生產過程更高效、省力。
為了實現這一個願景,東海大學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由具備 AI專業與產業經驗的教師帶領學生團隊,與各大建築事務所共同討論運作痛點,規劃智慧轉型策略。跨領域專科研團隊預期將開發一系列具商業潛能的 AI 軟體平台,協助事務所進行流程自動化。
「AI加實作 產業+最齊」驅動產業創新,AI賦能智慧革命
儘管建築產業的變革呼聲漸起,但目前仍停留在零星實驗階段。龔瑞琦建築師坦言,AI 導入建築設計的首要條件是數位建模能力,這成為產業轉型的關鍵門檻。據推算,全台約 4,000 名建築師中,具備數位建模能力者不足400人,顯示多數建築師尚未具備迎接 AI 時代的重要條件。
「掌握AI技術的建築師事務所,將擁有前所未有的生產力與更強的爆發力。」龔瑞琦預測,未來建築產業將走向兩極化發展,投入AI 發展的業者將引領市場,未能及時轉型業者則可能被迫退回純手工模式,當然,社會的多元化發展仍會為手工建築保留一席之地,憑藉其獨特的溫度與細膩度服務特定客群。
談到AI應用的具體效益,龔瑞琦以房地產開發為例表示,「過去許多爛尾樓的出現,往往源於不精準的評估。」他指出,隨著AI技術日益成熟,從土地購置、建案規模到成本評估,都能快速獲得精準分析,不再需耗費大量時間諮詢專業者進行評估,大幅提升決策效率。
「AI東海 生成未來」教育創新的領航者
「我們不能關在象牙塔裡做教育。」大渡山學會理事長鄭清和強調,東海大學的AI計畫立基於三大核心策略:首重教育翻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實踐協作能力;其次推動「產業+」計畫,深化產學合作;第三則是推行TPR (Tunghai Promote),短期致力吸引頂尖高中生就讀,提升生源素質,長期則是希望打造「AI東海」的領先品牌,培育新世代人才。
作為台灣建築教育的重要搖籃,東海大學積極推動AI與建築專業的創新整結合。「我們期待將AI技術導入建築設計與教育體系,成為產業領航者。」龔瑞琦強調,「未來事務所」的發展不僅為學生開創更寬廣的發展視野,更有機會為整體建築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目前,大渡山-東海人工智慧中心已與開務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余曉嵐建築師事務所、優美股份有限公司等產業界夥伴展開深度合作,並在經濟部價創計畫的支持下,陸續吸引更多建築師事務所及業者,共同加入這場人工智慧轉型的浪潮。
「AI的潛力無窮,儘管我們無法完全預測它將帶來什麼樣改變,但探索這片新領域的價值已經不言而喻。」龔瑞琦建築師表示,「未來事務所」已經邁出關鍵的第一步,相信透過持續投入與創新,將能孕育出更多成果。他道出產學界對AI時代的共同願景,「我們都期盼能運用更優質的工具,創造更卓越的成果,為回饋社會帶來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