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培養的是AI時代的設計領導人才,而不是AI的操作工人。」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邱浩修強調,在AI技術快速演進的時代,師生也要快速演進,AI東海的課程設計,重視引導思考、自主學習能力,以發掘未來產業新的機會與可能性。
光點實驗班:培養跨域整合能力
大渡山-東海人工智慧中心特別成立「光點計畫智慧設計實驗班」,透過兩門核心課程:「智慧環境設計」著重技術與方法培養,「智慧環境策展」則側重表現與溝通能力。
邱浩修指出,學生需學習各式AI工具,了解其技術特徵,並訓練自己的客製化AI模型。課堂上,針對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運用AI發展解決方案,並且直接參與策展、出版及競賽,作為成果發表。去年,學生們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透過 AI 重建台灣歷史城市場景,在AI主題設計展上,展現跨域整合的創新成果。
在東海大學,採用「議題導向」的教學法,學生須培養對環境的敏銳度並進一步行動。有學生研究台中市中區日治時期的窗花設計,從史料中找老照片、到現場實拍,蒐集了大量日治時代窗花影像訓練AI,再運用AI創新演繹傳統工藝。邱浩修讚道,「以前要長時間調查研究和繪圖記錄,才能在腦中轉化想法進行設計。現在結合訓練和AI生成,就能快速刺激多樣化的想像。」
當學生自主學習,老師的角色何在?邱浩修說,老師要引導學生「問對問題」,學生提出的想法是否已有前人做過?網路上是否早有答案?「我們的責任是不斷挑戰學生,透過對話的過程激發思維,讓學生發展出更獨特的問題與解答。」
「AI加實作 產業+最齊」實際應用所學,迎戰未來產業
「光點計畫」的成果已具體展現在產業實踐中,而在「未來事務所」產學合作專案中,優秀的學生不僅有校友提供的豐厚獎學金支持,還能深入產學合作團隊協助研發。有的學生負責台灣特色住宅AI模型訓練,另有學生開發參數化演算法,整合建築法規與安全需求轉換為AI規則,用於生成3D設計方案,這些研發成果已實際應用於未來事務所的台灣社會住宅設計。
2024年,大渡山-東海人工智慧中心獲得經濟部價創計畫補助,該補助獎勵學界促成、培育具前瞻技術之新創事業。計劃的目標是成立新創公司,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市場商機。東海大學團隊預計開發一系列AI軟體平台,協助建築產業智慧化轉型,展現接軌產業界的卓越成效。
AI時代教育的變革與不變「AI東海 生成未來」
展望未來人才,開務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龔瑞琦建築師指出,當AI可以提供許多設計方案時,未來建築師的重心會轉成選擇方案與決策。因此,產業界需要的人才,除了熟悉AI技術,還需具備廣泛的知識基礎,例如環境、交通與社會學知識等。「學校不再花大量時間教設計,更著重跨領域學習,培養學生認識社會與產業需求,才能做出最佳判斷。」
邱浩修補充,AI能加速人才的創作過程,但對缺乏經驗的人來說,有了AI工具並不會讓他們產出更好的作品,因為他們還無法判斷作品的好壞。「在AI時代,個人素養、判斷能力、對美學和創意的鑑賞力變得更加重要,這些能力不是單靠工具就能培養的。」
在教學實踐上,東海大學也不斷創新調整。邱浩修分享,從剛開始著重教學,到現在採用更開放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索,他認為,AI時代的教育重點,不在於傳授固定知識,而是創造互動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活用網路資源與社群技術,培養思考與整合能力。
如此一來,即便AI技術如何革新,學生都能擁有快速掌握工具的應變能力,將所學轉化為創新的思維與實際解決方案,展現新世代人才的獨特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