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併購潮才剛開始」!永豐金2024獲利再創新高,下一步:把保險也納入版圖
「金融併購潮才剛開始」!永豐金2024獲利再創新高,下一步:把保險也納入版圖

正在準備京城銀整併案的永豐金控,3月13日法說會上公布2024年稅後淨利以222.3億元再創新高,每股盈餘(EPS)為1.75元。永豐金總經理朱士廷信心表示,併購不影響股利發放,今年仍以現金股利為主,現金、股票股利都將優於去年。

值得留意的是,永豐金以稅後淨利3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1.1%,位居14家金控之首,正式告一段落的3年策略計畫已有所斬獲。

朱士廷在法說會上公布2025年起的新版3年策略計畫,並直言「金融併購潮還沒結束」。繼京城銀之後,永豐金未來尋找併購標的包括證券或投信,他也鬆口隨著2026年壽險業財務接軌新標準,將重新思考將保險業務納入版圖。

2024年獲利寫新高,永豐銀將申請承作財管2.0

永豐金2024年獲利以222.3億元寫下歷史新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1.29%,連續3年在銀證型金控排名第一,資產報酬率(ROA)0.76%也創下近10年新高,總資產並正式突破3兆元,年成長10.7%。

IMG_2304.jpeg
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表示,永豐金控今(13)日召開2024年第四季法說會,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表示,在過去3年策略執行有成下,2024年稅後淨利達222.3億元,年成長12.5%,續創歷史新高。
圖/ 許靜之攝影

朱士廷表示,永豐金控子公司銀行與證券獲利都顯著成長,其中銀行主要受惠於生息資產成長,利息淨收益為257.9億元。證券方面則受益於經紀與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成長,手收淨收益196.9億元,年成長達33.5%。

隨著金管會祭出亞洲管理資產中心政策,並在3月全面開放銀行辦理財管2.0,目前國內已有14家銀行獲准開辦,取得億元級富豪客戶承作資格,可望為財管或私銀部門挹注收入成長。永豐銀行總經理莊銘福在法說會上表示,確定永豐銀行將遞件申請,預計在3月底董事會上爭取支持後,再行送件。

延伸閱讀:14金控淨利成長破6%!富邦金2月賺148億元登三冠王,為何新光金是唯一虧損金控?

未來3年計畫新5箭,重新評估保險業併購可能

2024年獲利寫下新高後,永豐金公布未來新版3年策略計畫,包括提升資本運用效率、深化科技影響、優化整合性體驗、發掘跨境商機與深耕永續金融等5大目標,期待維持成長動能。

在提升資本運用效率方面,永豐金ROE過去3年在非壽險型金控中都已穩定居冠,朱士廷表示,未來要讓資產配置更有效率,作為獲利再成長的關鍵,透過調整資產、客群及收益結構,提高風險性資產收益率(RORWA)。

優化整合性體驗的目標,是要進一步再整合銀行、證券兩大獲利引擎客群。朱士廷以永豐銀數位帳戶DAWHO結合證券大戶投,可以參與股票抽籤扣款為例,期待在遵循法規前提下,整合雙方客群,打造更流暢的跨業務服務體驗。

永豐金
圖/ 永豐金

朱士廷強調,銀行與證券就是永豐金控的核心經營能力,定位也在銀證型金控。不過,隨「新新併」掀起國內金融整併潮,加上保險業2026年接軌IFRS 17新標準後,財務體質將會一清二楚,兩項因素已促使永豐金重新思考是否將保險公司納入版圖。

呼應玉山金董座黃男州於2月表示,台灣已進入金控2.0的「金金併」時代,各家版圖和規模競爭將更激烈,朱士廷同樣認為,金融併購潮在短期內不會結束。

面對競爭態勢詭譎變化,朱士廷表示,未來不確定性只會越來越高,強調永豐將繼續努力在金融版圖上佔據一席之地,「大家會在不同領域更自發揮長才,這(併購潮)才剛開始而已。」

延伸閱讀:
聯徵信用評分是什麼?分數怎麼算?8大加分撇步一次看:如何讓銀行把你當貴賓?
殖利率衝9%!金融三業高息題材誘人,專家首推「這類股」,最佳買點這樣抓

關鍵字: #金融信託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