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潮來了?美國2大百貨關店求生,1年收掉93家門市!它們如何轉型?
倒閉潮來了?美國2大百貨關店求生,1年收掉93家門市!它們如何轉型?
2025.04.01 | 新零售

美國百貨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傳統百貨公司在消費者行為轉變的浪潮下,努力掙扎求生。最新消息指出,繼梅西百貨(Macy's)宣布今年關店66家分店計畫後,柯爾百貨(Kohl's)也宣布將於關閉15個州共27家業績不佳的分店。

美國百貨業遇寒冬,紛紛選擇關店應對

事實上,美國百貨業的衰退已有相當長的時間。自2010年以來,百貨公司的零售總額已大幅下滑44%,而近年的通膨與消費者支出縮減,進一步促使百貨業者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市,為了止損進行轉型。

梅西百貨1
梅西百貨計畫今年關閉66家百貨。
圖/ 鉅亨網

梅西百貨計畫在今年關閉66家虧損門市,並在未來三年內總共關閉約150家門市;科爾百貨則在近日宣佈關閉27家分店;曾經風光一時的傑西潘尼百(JCPenney),在2020年轉為私有化後,也陸續關閉數百家門市,今年更計畫再關閉8家。

延伸閱讀:美國零售業掀倒閉潮!一年熄燈近6,200家:Party City、Big Lots⋯老店為何都撐不住?

根據梅西百貨於2024年2月公布的「Bold New Chapter」策略,目標是在2026財年之前,關閉約150家業績不佳的門市,同時投資於其餘350家表現較好的門市。梅西百貨董事長兼執行長托尼.斯普林(Tony Spring)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我們正在關閉業績不佳的梅西百貨門市,以便我們能夠集中資源,優先投資我們表現較好的門市。」

這些關店計畫對員工造成了衝擊。柯爾百貨表示,已通知受影響的員工,並提供「具競爭力的資遣方案」或申請其他職位的機會,但拒絕透露具體受影響的員工數量。

在通貨膨脹持續高漲和利率上升的壓力下,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也受到影響,今年1月美國消費者支出更出現近兩年來首次下滑。柯爾百貨坦言,年收入低於10萬美元的消費者,特別是低於5萬美元的消費者,在可自由支配支出方面已顯得捉襟見肘。

美國百貨業者紛紛展開轉型嘗試,尋求重獲消費者的青睞

柯爾百貨的執行長艾希黎.布坎南(Ashley Buchanan)今年1月上任後,就迅速制定了裁員10%及關閉門市的計畫。他們還計劃投資高級珠寶、小尺碼服裝和貼身衣物等品類,並擴大與Sephora的合作夥伴關係。

主打高檔時裝的諾德斯特龍百貨,近年也因為電商夾擊、消費者縮減支出而受挫,其創辦家族選擇與房地產業者El Puerto de Liverpool合作,以約62.5億美元的現金收購方式將公司私有化,以執行更多的改革,也減少公眾的眼光,讓公司能更專心地處理公司的轉型。此策略似乎也奏效,諾德斯特龍百貨2024年第四季的同店銷售額增長了4.7%。

美國百貨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分析師認為,未來5到10年內,上市的百貨公司可能會消失。但同時,他們也認為,梅西百貨和柯爾百貨等公司,由於估值過低,短期內不太可能被出售。

在消費者習慣不斷變遷的時代,美國傳統百貨公司正努力尋找新的定位,試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延伸閱讀:2025牌照稅4月開徵!用哪張信用卡繳最划算?免手續費、高回饋、分期0利率一次看
Z世代反擊「精緻窮」標籤!月存1.1萬、6成擁證券帳戶,但最受不了「這職場問題」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ABC NewsReuters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陳建鈞

關鍵字: #零售業 #百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在零售數位轉型浪潮下,顧客跨越線上線下,期待的是不中斷的體驗。但當據點與品牌日益龐雜,服務容易斷線,品牌該如何化解?

走過65年的恆隆行,代理超過29個國際品牌、據點遍布全台,為了突破這道難題,恆隆行打通零阻力的顧客關係路徑,實現品牌關懷。

多品牌、多通路的隱憂——體驗為何斷線?

「過去只要把好產品賣出去就好,但現在顧客期待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體驗。」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恆隆行同時兼具代理、品牌與零售三重角色,若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隱憂很快浮現。

五年前,恆隆行在全台已有逾70個專櫃,各自經營 LINE 帳號。顧客跨櫃位或跨品牌諮詢時,因難以全面控管,提供風格一致、資訊齊全的回應,是一大挑戰;售後服務需要完整資訊,轉介客服的流程變冗長。

Omnichat
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
圖/ 數位時代

「顧客明明都是恆隆行的消費者,卻可能在不同櫃位得到不同解答,這就是必須解決的阻力!」陳思樺坦言,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對一個代理29個品牌、橫跨多通路的企業而言,零散不僅削弱體驗,也消耗內部人力。

這些挑戰讓恆隆行意識到,唯有在建立「一致性的品牌信任感」,並確實實踐「無阻力服務」,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恆隆行從品牌關懷出發,打造零阻力的流暢服務體驗

帶著這樣的決心,恆隆行在2024年展開整合計畫。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任務,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門市的70至80個 LINE 帳號,收斂為單一入口,並以三合一選單架構,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甚至是品味生活的多元需求。

Omnichat
恆隆行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將客服與門市串聯起來,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以及提升生活品味的多元需求。
圖/ 恆隆行

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客服與門市首次真正串聯起來。當顧客有維修需求時,櫃位人員能即時將案件指派至後勤單位,免去層層等待;顧客掃描 QR Code 綁定熟悉的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獲得建議與售後協助。現在,無論是客服維修或門市選物顧問,都能透過這個入口實現服務——從獲客、購買、售後保固到清潔耗材加購,任何階段都能延續一致體驗。

「顧客不只是收到推播,而是能延續自己的旅程,甚至和服務人員建立起信任連結,這就是品牌關懷。」陳思樺表示,這套架構也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透過 Omnichat 與 91APP 串接,恆隆行得以整合瀏覽紀錄、點擊行為與線上線下購買紀錄等第一方數據,優化行銷推播,避免過度打擾,並累積更完整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透過單一帳號的整合,成功打造出一個兼容多品牌、多銷售通路、多行銷管道的 LINE 官方帳號,在各品牌仍能保有個性化的溝通語氣與內容之際,仍統合進「One hengstyle」會員體系。換句話說,不論消費者來自直營門市、外部通路,或線上電商購買,最終都會成為 One hengstyle 會員,持續接受個人化服務。

恆隆行
恆隆行顧客掃描門市 QR Code 綁定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得後續建議與售後協助,打造暖心OMO服務。
圖/ 恆隆行

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對外要無阻力,對內也要滑順。系統架構要保持彈性,能符合恆隆行內部跨部門協作。以前客服沒有系統可以評估,現在則可利用跨部門報表功能,幫助第一線人員即時掌握進線數與處理時長,讓服務品質有跡可循。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系統上線,成效很快浮現。數據顯示,恆隆行直營門市顧客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持續在線互動,顯示他們不再是「買完就走」,而是因服務價值留下來。隨著好友數持續成長,恆隆行官方帳號的封鎖率穩定維持在 31% 以下,遠低於零售品牌平均 65%。更重要的是,LINE 官方帳號帶來的轉換率比整體平均高出35%,每月新增線下綁定超過5,000筆,逐步累積成跨品牌應用的基礎。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顧客體驗,也提升了內部效率。陳思樺表示:「對外,顧客的問題能更快解決、售後不中斷;對內,櫃位人員負擔減輕、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零阻力!」她補充,為深化品牌關懷,恆隆行持續優化服務腳本,確保顧客在不同場景中都能延續信任。「我們要的不是短期的 fancy campaign,而是長期的對話與陪伴。」

未來,恆隆行除了以第一方數據為核心,持續為各品牌打造專屬體驗,把洞察應用到服務腳本與行銷策略,後台報表也將強化分流與品質監控,讓內外流程更順暢。同時,也期待與 Omnichat 探索 AI 應用,例如將電話需求無縫轉接至 LINE、讓自動化回覆更具人味等,把「零阻力服務」推向更多場景。

Omnichat 台灣總經理翁忻閎回顧過往經驗指出:「很多單位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就透過 workshop 與教育訓練,協助內部釐清痛點、建立共識。」但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技術,而是企業轉型的決心以及統合方向的能力。「品牌要先想清楚,究竟希望帶給顧客什麼樣的一致體驗?內部目標是否對齊?」

他認為,唯有基礎建設完善、方向一致,OMO 才能真正落地,而 AI 等新技術也才能在這些基礎上發揮價值。恆隆行的轉型便是一例:將分散的服務觸點收斂為單一旅程,最終轉化為零阻力的品牌關懷。當顧客在任何節點都能感受到信任與連結時,零售商才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