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7巨頭暴跌!只有他「倒賺115億美元」穩坐全球富豪Top4:巴菲特是怎麼辦到的?
美股7巨頭暴跌!只有他「倒賺115億美元」穩坐全球富豪Top4:巴菲特是怎麼辦到的?

美國總統川普堅持全球關稅計畫,繼上週市場經歷毀滅性拋售潮後,美國科技股於4月7日交易中再度陷入劇烈震盪。

大型科技股如蘋果 (Apple)、微軟 (Microsoft) 及特斯拉 (Tesla) 收盤下跌。其中,蘋果跌幅近 4%。然而,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 (Amazon)、臉書母公司 Meta 和 輝達 (Nvidia) 則分別逆勢收漲1.02%、2.49%、2.28%,以及3.53%。

總結來說, 美股「科技七雄」(Magnificent Seven) 在短短兩天的拋售中市值合計蒸發超過 1.8 兆美元(約合新台幣 59.3 兆元) ,那指(Nasdaq Composite) 更創下自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最差單週表現,並步入熊市。

綜觀「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截至台灣時間4月8日統計,在全球Top 10 富豪榜單中,多數人身價年減(YTD change)大跌近10億美元起跳。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甚至身價縮水1,350億美元(約新台幣44.4兆元)。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 唯獨「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資產年增達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791億元)。 老謀深算的他,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巴菲特如何逆風倒賺?

在全球市場經歷了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的下跌期間,巴菲特的財富不減反增。僅在兩個交易日內,全球500位最富有的人,就集體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9兆元),這是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有史以來記錄的最大跌幅。

截至4月8日,全球首富馬斯克的財富已年減逾1350億美元,第二富豪貝佐斯減少了426億美元,第三祖克柏損失245億美元,現為第五名的LVMH集團的阿諾特(Bernard Arnault)則下跌了262億美元。就連第六名比爾蓋茲也減少了94.5億美元,境資產降至1490億美元,略低於當前第四大富豪巴菲特的1540億美元。

綜觀今年至今,巴菲特的資產年增達115億美元,成為全球10大富豪中唯一在2025年財富有所增長的人。

波克夏的成功策略有哪些?

巴菲特的成功還歸功於其在2024年的預見性股票減持當牛市仍在肆虐時,波克夏出售了價值1340億美元的股票 ,顯示出巴菲特對即將到來的市場下滑的預判。

1. 大量現金儲備與短期國庫券投資

在川普勝選之前,波克夏在2024年就先大幅增加了現金及流動資產儲備,達到3,3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也多於瘦身後規模剩下2720億美元的股票投資組合。

這些資金大部分投資於短期國庫券,不僅在市場風暴中提供了庇護,還為集團帶來可觀的收益。正如巴菲特在其最近的股東信中所述: 「隨著國庫券收益率的提高、和我們大幅增加對這些高流動性短期證券的持有,我們在投資收入方面獲得了可預見的大幅增長。」

2. 預見性減持高估值股票

巴菲特在2024年牛市期間出售了大量股票,包括蘋果(Apple)的股份。他將蘋果持股削減約三分之二,這些股票出售主要發生在2024年的前三個季度,當時蘋果股價仍在上漲,並在12月底達到峰值(約每股260美元)。

2025年至今,蘋果股價已下跌25%,因為美國對中國的關稅,預計將對依賴中國零部件和製造的蘋果等科技公司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

此外,巴菲特還減持了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等金融股,避免了這些股票在2025年的重大跌幅,前者今年至今下跌19.67%,後者下跌15.86%。

3. 增加日本商社投資

巴菲特選擇加碼投資日本五大商社(三井、三菱、住友、伊藤忠和丸紅),這些公司在日本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透過多元化布局,有效降低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獲得穩定的股息收入。

根據巴菲特2025年2份釋出的股東信, 波克夏來自日本投資的年股息收入預計達8.12億美元,而日元債務利息成本僅約1.35億美元。

4. 保險業務的穩定性

波克夏旗下的保險業務,包括Geico和再保險集團,是公司穩定盈利的重要來源。在標普500指數今年至今下跌13%的情況下,波克夏(BRK.B)還上升8.7%。

根據歷史數據,波克夏的財產/意外(P/C)保險業務自1967年收購以來,一直是推動波克夏增長的引擎。

保險浮存金允許波克夏投資更多的高收益普通股,而不是低收益債券,因為客戶提前支付保費,而索賠通常在很久以後才支付,允許波克夏進行靈活且高回報率的投資。

5. 多樣化投資與穩定板塊

除了保險,波克夏還專注於其他穩定板塊,如能源和鐵路。2024年,該公司收購了波克夏·哈薩威能源(BHE)的剩餘8%股份,實現全資擁有,並繼續持有BNSF鐵路等資產,這些板塊在市場波動中表現相對穩健。

此外,2024年第四季,波克夏投資了12.4億美元於星座集團(Constellation Brands),這是一家飲料公司,可能被視為更穩定的投資選擇。

巴菲特的3大投資心法

截至2025年4月8日,波克夏的股票(BRK.B)年內增長8.7%,而標普500指數下跌13.74%,顯示其在近期市場賣壓中的韌性。這種表現可能得益於其保險業務對全球貿易問題的隔離,以及投資者對巴菲特利用市場混亂進行投資的預期。

例如,波克夏的投資組合中,VeriSign(提供點com域名註冊服務)在2025年至今增長逾14%,成為表現最佳的美國股票之一,儘管其持股比例相對較小。

巴菲特始終遵循「價值投資」原則,專注於企業內在價值而非短期市場波動。他強調保持現金流動性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並且在他人恐慌時保持冷靜。他的策略包括:

  1. 長期視角 :巴菲特通常以買下一家公司為心態進行投資,而非僅僅持有股票。
  2. 避免虧損 :他著名的投資規則是「永遠不要虧錢」,並堅守紀律以應對市場風險。
  3. 靈活應變 :他善於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投資組合,例如減持高估值股票並尋求多元化機會。

延伸閱讀:經濟部評估出爐!一張表揭露14產業影響:哪些衝擊大、哪些待觀察?
影片|巴菲特計畫捐出99.5%財產!1200字親筆信揭遺產分配心法:不能多到讓子女躺平

資料來源:Fortune紐約郵報商業內幕彭博社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