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簽署台灣第一份「地熱購電」協議,簽約公司倍速羅得是誰?
Google簽署台灣第一份「地熱購電」協議,簽約公司倍速羅得是誰?

隨著AI資料中心對電力能源需求激增的時代,國際科技巨頭們都在積極尋找穩定且能夠全天候運作的電力來源。

繼2024年Google宣布在台灣推動1GW太陽能建置案後,Google在4月15日宣布,與地熱能源開發商台灣倍速羅得公司(Baseload Power Taiwan)簽署台灣第一個企業地熱能源購電協議,將為台灣電網挹注10MW(10千瓩)的穩定潔淨電力。

此項協議不僅是台灣地熱市場的重大突破,也是Google在亞太地區首個地熱購電案。

Google地熱計畫,支援台灣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實現24小時無碳能源

Google在官方部落格發文說明,這項由台灣倍速羅得公司負責開發的地熱計畫,預計在2029年開始進行商轉,到時候將直接支援Google在台灣的資料中心與辦公室營運的電力需求。

不同於間歇性的再生能源風能與太陽能,地熱能源利用地底深處的熱能來產生無碳電力能源,最 大優勢是24小時全年無休供電的能力,特別適合資料中心對穩定電力需求極高的應用場域 。加上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擁有絕佳的地質條件,在台灣進行地熱開發被各界認為極具潛力,也是能源自主、穩定的基載供電的選項之一。

Google自2019年起就開始在台灣啟動再生能源購電協議,以及去年支持台灣1GW(100萬瓩)的太陽能開發合作計畫,今年Google又再度和台灣合作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地熱能源CPPA,初期計畫為電網提供10MW的潔淨能源,目標讓台灣目前商轉中的地熱裝置容量倍增。

倍速羅得公司地熱.jpg
Google與倍速羅得簽署台灣企業地熱能購電協議,為資料中心提供24小時電力能源。
圖/ 倍速羅得公司提供

Google指出,這次台灣的地熱購電協議,以實現「無碳電力」支持Google在台灣的資料中心與營運為主,「希望台灣首宗的企業地熱能源購電協議,有助於擴大亞太乃至全球企業對地熱專案的採購規模。」Google潔淨能源與減碳事務資深總經理Michael Terrell表示。

延伸閱讀:「核能不是信仰!」童子賢籲理性挺核:台灣不利於風電和太陽光電發展

地熱能源僅占總發電量不到1%,有哪些挑戰?

台灣政府早已將發展地熱納入國家能源轉型目標中,計劃在2050年達成6GW的地熱裝置容量。然而截至目前,台灣地熱發電量僅占極小的比率,占比總發電量的0.01%。同時,根據經濟部統計,目前台灣地熱發展情況截至2024年底,台灣地熱發電累計共有7,000瓩。

地熱發電在台灣過去數10年面臨諸多制度與資源開發挑戰,根本原因在於地熱能源開發成本高、前期探勘不確定性大,加上法規流程繁瑣,一直是業界面臨的主要挑戰。但此次Google與倍速羅得的合作,無疑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提供政策制定者值得參考的實戰案例。

延伸閱讀:儲能商機大解密:台灣綠能發展最關鍵因素!儲能概念股、系統架構一次看懂

Google簽約公司「倍速羅得」是誰?

而究竟這次與Google簽訂協議的台灣倍速羅得公司(Baseload Power Taiwan)是什麼來頭?

倍速羅得公司是目前台灣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國際型地熱能源開發公司,自2019年即開始深耕台灣地熱市場,提供全天候的潔淨能源,推動台灣地熱產業的發展,同時現階段在美國、日本與冰島等國皆有運轉中的地熱電廠,也正在台灣花蓮、南投進行地熱的探勘開發。

倍速羅得官網.jpeg
倍速羅得公司預計今年展開下一階段花蓮紅葉村的維默比專案的地熱探勘鑽井工程與測試。
圖/ 台灣倍速羅得公司官網

倍速羅得公司表示,積極與台灣在地社區、政府合作,努力優化法規與許可程序,倍速羅得執行長Alexander Helling也指出,這次簽訂的協議證明市場對全天候潔淨能源需求的真實存在。

同時,從Google的全球戰略來看,潔淨能源早已不是道德選擇,而是商業運作的核心。Google為了實踐2030年全球營運據點全面採用無碳能源的目標(Carbon-Free Energy),地熱將成為其中一環。

Google潔淨能源與減碳事務資深總經理Michael Terrell強調,這次合作代表的不僅是購電協議,期待未來能在日本和印尼等亞太區市場,以及全球其他Google有用電需求的地區,複製引進這次地熱的初期計畫。

延伸閱讀:Google又裁員,砍Android、Pixel數百人!台灣受多大影響?總部回應了
2025報稅新制|報稅時間延到什麼時候?年薪低於多少免繳稅?節稅條件有哪些?

關鍵字: #Google #再生能源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