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會升到多少?一文解析「合理匯價」:為何飆升效應,讓壽險公司壓力山大?
台幣會升到多少?一文解析「合理匯價」:為何飆升效應,讓壽險公司壓力山大?

即使美國沒有要求台幣升值,但美方關切貿易夥伴的干預匯率動作卻是事實。綁手綁腳的央行,被認為是近日台幣罕見飆升的關鍵背景,也讓台幣在兩天內趕上日、韓兩國的升值幅度。

截至5月5日,今年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已猛升8.74%。不過,所有的升值故事,都是發生在最近一個月。

5月2日,台幣升值3.07%,過了一個周末假日,5月5日台幣再升3.05%,若以4月7日清明連假收假後算起,至今台幣兌美元升幅高達9%以上。

然而,若從今年年初到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的4月2日之前,台幣其實是貶值1%的狀態。

洗三溫暖!從憂貶變擔心狂升

「也不過就在一個月前,台灣還在擔心股市大跌,當時大家在問的是:台幣會不會貶到34、35元?」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以此形容市場情緒的快速翻轉。

情緒翻轉的因素很多,例如在4月9日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延後90天上路後,市場預期全球將有一波拉貨潮,台灣出口可望短期受惠,對台幣匯率帶來助攻力道;又如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獲得國際貨幣基金(IMF)意外調升,台股表現不俗,也都被認為是近期外資大量匯入、台幣走強的原因之一。

不過,5月2日台幣暴升3.07%的這天,在中央銀行緊急發布的三點聲明中,卻把情緒問題歸因於非經濟因素。聲明寫到:「4月初以來,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與主要貿易對手國進行關稅協商時,可能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致國內匯市存在新台幣升值之預期心理。」央行並強調: 「美國財政部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

台美關稅談判是否涉及「台幣升值」?外界無從得知;但若從川普發動對等關稅的白宮相關文件來看,央行聲明頂多也只回答了一半的市場疑慮。 簡單說,在今年2月間川普宣布的「公平互惠計畫」裡,對各個貿易夥伴的審查項目之一,是「導致匯率偏離市場價值的作法」,干預匯率、阻升匯率,必然是美國的關切重點。

因此,市場的憂心不僅在於「美國是否要求台幣升值」,更在於隨著台美談判開展,「央行是否難再干預匯率、阻升匯率」;而若央行難用過往外界認定的力度干預匯率,以台灣長年大量出超的狀況來看,台幣確實存在相當程度的升值壓力。

事實上,今年第一季台灣出超金額高達23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3%,其中,對美國的出超金額達到220.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比,更是多了134%!

除了出超助攻匯率,5月3日,英國《金融時報》針對台幣大漲刊出一篇分析評論,認為台幣飆升的主因,來自於國內壽險公司「爭先恐後」地避險、對沖手中龐大的美元部位所致。

分析直指,台灣的壽險公司手中握有多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其中多為美債,但對如此龐大的美元部位卻缺乏足夠的匯率避險,因為,「過去台灣央行總能夠避免台幣大幅升值」,但如今,「中央銀行卻有點陷入困境,害怕被美國財政部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

「情況跟FT(金融時報)寫的不一樣。」在五月五日針對台幣升值的臨時記者會中,央行總裁楊金龍對《金融時報》的評論予以否認,「相對於大型出口商……,壽險業比較沒有增加操作。」他說。

飆升效應!壽險公司壓力山大

只是,若觀察國內幾家指標性壽險公司財務報表,的確可以感受到相關業者的壓力山大。 在國泰人壽的2024年第四季財報中揭露,台幣對所有外幣每升值1%,恐造成154.6億元的損失 ;另也寫到,美元兌台幣若升值1%,會帶來75.9億元的獲利,這意味, 若情況相反,美元兌台幣貶值1%,就會造成近76億元的損失。

另如新光人壽,財報揭露美元兌新台幣貶值「1元」,會造成194.1億元損失,而若新台幣對美元升值「1%」,損失則為63.6億元。 南山人壽財報則以「外幣兌台幣貶值5%」的情境試算,若此,將造成409億元的損失,公司解釋,此金額是以去年底的32.78元匯價計算,「但尚未考慮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可沖抵的效果。」

值得多看一眼的是富邦人壽,公司財報揭露,台幣兌所有外幣升值3%,會造成195.8億元的損失;有趣的是, 富邦人壽也揭露了韓國子公司「韓國現代人壽」的匯率風險壓力測試,計算結果,若韓元對所有外幣升值3%,對現代人壽反倒會帶來匯兌收益,能有111.8億韓元的獲利。

從台、韓壽險公司狀況的對比,可約略窺得國內壽險公司對美元配置過度的畸形,也說明《金融時報》認定台灣壽險業緊急避險的推論,不是全然無的放矢。

事實上,《金融時報》並非是在5月3日台幣暴升後才刊出相關評論,早在今年1月31日,該刊就登出評論表示,「台灣壽險業將(對保單的)償付能力押注在央行能避免台幣大幅升值的假設上……。這是一個冒險的賭注,川普總統已就台灣對美貿易順差的規模大聲痛批。」

必須留意這篇報導的共同作者之一,布萊德.賽瑟(Brad Setser),他是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高級研究員,而台灣的中央銀行對他也必然不會陌生。

一九年,賽瑟連發兩篇報告,第一篇是六月的《讓美國的匯率報告再次偉大》(Make the Foreign Exchange Report Great Again),認為美國財政部例行公布的匯率報告應該更具「攻擊性」,攻擊的重點,除了星、韓、泰,也包括台灣。到了10月,他更直接點名台灣央行,發表《台灣央行的影子干預》論文,此論文也促成央行隨後開始在立法院定期說明匯率干預手筆(詳見本刊1257期)。

曾任美國財政部官員的賽瑟,堪稱是對台灣央行干預匯率最為鷹派的超級殺手;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對台灣極度凶狠的賽瑟,也不認為台幣合理匯率,應該升到近期頗受市場討論的「1比13」水準。

關於近來市場傳出的「1美元兌13元台幣」之論,是部分媒體引用英國《經濟學人》大麥克指數並自行推算的結果。事實上,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也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引用大麥克指數描述台幣低估,但他強調,大麥克指數是「很直覺、但不很科學」的指標,「它告訴我們台幣被低估,但升值多少不一定是按照這個比率。」

升幅過猛?今年來與日韓相仿

那麼,台幣究竟會升值到多高的水位?不妨先從對台灣最鷹派的賽瑟觀點來看,畢竟,早在二○年,他的論文就已成為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的重要素材,對美方認知具有一定影響力。而在當時,他認為台幣的適當匯率,是1美元兌25元台幣。

1比25,這個匯率雖從1995年後就未曾出現,但近日仍被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列為台幣未來的可能情境之一,而他所列出的另外兩種情境,包括被認為是楊金龍力守的「28元防線」,以及近五年台幣最高匯價30元。

此外,分析合理匯率的指標,還包括了國際清算銀行(BIS)長期編製的各國實質有效匯率(REER)指數,基本上,指數100代表合理,超過100意味高估,低於100則有低估之虞。

從3月底的實質有效匯率看,美元確實遭到高估,指數約在113上下,台幣則位在96左右水準。然而相對台幣,亞洲出口大國如日本、韓國現階段的匯率低估程度更為嚴重,日圓的實質有效匯率為73、韓元則為89。

這或許說明了,若暫時撇開最近一個月的台幣失控急升戲碼,把時間稍微拉長到「今年以來」,台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其實與日、韓兩國貨幣相去不遠。今年以來,日圓兌美元升值8.47%,韓元升值7.17%,與台幣的8.74%相比,差距不算鮮明。

「如果今天要比的是升值幅度,在亞洲各國裡面,台灣應該是夠有誠意的了。且自2020年以來,台幣也堪稱最強勢的亞洲貨幣。」 林啟超細數,2024年以來,台幣升值2%,日圓、韓元各貶值2.2%與2.7%;2023年至今,日圓、韓元貶10%,台幣升值2%;「從疫情到現在,台幣匯率其實沒有變,而日圓則貶值24%。」他說。

據此,林啟超也認為,經過5月2日、5日連續兩天的「誇張」升值後,「可以說,台幣今年的升值空間,用這兩天補齊了。」從美元後市的角度看,即使美國未來有降息空間,但林啟超認為,目前美元指數已反應今年降息三到四碼的預期,除非聯準會有更激烈的降息手筆,否則應不致大幅續跌。

在近日台幣暴漲後,據傳相關業者、外匯分析師也開始接到來自中央銀行的「關切」,包括前面提到的部分壽險業者與銀行財管業者,皆以「事涉敏感」或其他理由婉拒受訪。

但仍有不具名的匯銀人士分析,畢竟台幣匯率已與亞洲其他貨幣對齊,短期內台幣繼續暴衝的機率不高。不過他也強調,在台灣的特殊環境下,「30元的匯價不會是升值終點,更不會回到31、32的水準。」

換匯良機?日圓甜度正佳

所謂特殊環境,包括台灣壽險業手中規模龐大、需要降低風險的美元部位,以及業者長期以來對央行總能阻升台幣的慣性思考;此外,「台灣投資人過去兩年熱中投資債券ETF,在此之下,兩年間國人對海外投資總額增加了3.4兆元。」匯銀人士分析,在市場情緒恐慌之際,這部分或許也是近期拋售美元的來源之一。

在短期過度反應的定調下, 林啟超建議,若是空手投資人,此際不妨多考慮以台幣換得便宜外幣的機會,例如「日圓正處『甜甜價』,而且是很好的甜度。至於其他主要貨幣,現在也都算是來到了很不錯的價位。」

延伸閱讀:禿鷹來了?楊金龍證實台幣狂升「有炒匯嫌疑」:匯市關鍵問答一次看
全台網銀App大塞車!新台幣升至「2字頭」民眾排隊瘋換匯:國泰銀、台新銀⋯全遭殃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